宋会要辑稿 - 第 422 页/共 1125 页

夺到战马、器甲莫知其数。」 十七日,京畿淮北京东路河北东路招讨使刘锜奏报:「遣统制官王刚等十月十三日于清河口与金贼(尘)[鏖]战,杀死不计数目。又亲率军马于当日在淮阴县十八里河口,遣统制官乐超等驾船过淮,用克敌弓等射杀金贼不计数目。大贼向北前去。」诏令学士院降诏奖谕,仍令刘锜开具实立功人等第,保明闻奏。 十八日,浙西副总管李宝奏报:「十月五日六日以来,海州魏胜揖城北二十里地名新桥,有金贼不住前来,躬亲带领官兵前去迎见。贼马约及七八万人骑,用车载鹅载云梯等前来此句疑有脱误。,遂率官兵乘其半渡冲击,掩截剿杀,血战至申时以来,凡经三(载)[阵]杀死金贼人马,又掩入新桥河上下流邀截剿杀,斫到首级二百余颗,及夺到衣甲、弓箭、旗鼓、蕃枪军器、青凉伞、五明银裹交椅等。」 二十日,四川宣抚使吴璘奏报:「遣将官曹等曹:原作「曹淋」,据《宋史』卷三二《高宗纪》九改。,九月二十七日收复洮州及管下泠丁堡、通岷堡,招抚到洮州同知、昭武大将军与屯虫(穴卓)只一行官兵并老小,抚定军民依旧安业。及将官彭清、张德九月三十日及打破陇州,与贼兵掩战,杀死贼兵,捉到活人,夺到鞍马。有知州卢奉国、同知刘昭武走上凉楼,招抚不下,用火烧毁,及将本州岛粮草场所桩粮草百余万尽行烧毁。」 二十四日,知均州武奏报:「金贼于邓州管下内(卿)[乡]顺阳、(浙)[淅]川、穰县等人户纳到草杆七十万邓州:原作「鄂州」,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并积顺阳界。 遣发(前去)本州岛巡检赵伯适将带人兵前去抚定顺阳县,实时将草尽行(于)[放]火焚烧尽绝,南北堆垛约十五里,共计六十三万五千束。又遣发总辖乡兵荀琛等将带人兵前去收复邓州。」 十一月一日,刘锜奏报:「金贼数万系高万户统率,犯扬州界地名皁角林,冲突瓜洲渡口。亲率军马迎敌,先遣左军(领统)[统领]员琦至扬子桥湾与金贼大战。吳 陷在重圍,下馬死戰二十餘陣,首先破敵,掩殺金賊入運河及湖內約三千餘人。金贼又添生兵,势力加重,又遣游奕中军并力破贼游奕:原作「逝变」。按《宋史》卷一八八《兵志》二载建炎后屯驻淮南大军,有「游奕」。「逝变」应即「游奕」字形相近之误,今改。。锜鼓率诸将,誓以死战,自卯时至申时,杀败金贼,横长二十里,活捉到蕃人并夺到蕃马、弓刀、旗枪、器甲及斫到首级甚众。」诏刘锜,令学士院再降诏奖谕,差中使前去赐金合茶药,一就传宣抚问。仍令锜开具实立功人等第,保明闻奏。 六日,京西路河北西路招讨使成闵奏报:「金贼人马侵犯蒋州,遣信阳军屯驻亲制官赵樽、张彦(逵)[达]会合戚方,都统军马,追袭掩杀到齐昌渡,探得淮北真阳县亦有贼兵,遣忠义军将军官袁清、丁俊等先次杀败真阳县贼马,抚定真阳县。」 十一日,知枢密院事督视江淮荆襄军马叶义问奏:「十一月八日,虏酋亲统重兵侵犯采石,欲直夺渡口。参谋虞允文专一监督官军,水陆进战,大败贼兵,掩杀无数,焚尽贼船,致虏首领兵逃窜,取真阳路去。」允文自采石回,称说虏首因初八日水战大败, 次日官军复进,将贼船数百只并已焚荡,虏主实时率贼军以次引去。 同日,知均州武奏报:「遣同统领赵伯适将带乡兵,十月二十五日于邓州顺阳县东与金贼见阵,其贼大败。」 十二日,陕西河东路招讨使吴璘奏报:「中军统制、节制军马吴挺「吴挺」下当脱「申」字。,十二月十二日金贼军马与官军对垒本条上奏时日为十一月十二日,文中所述「十二月十二日」,与之不侔。疑误。直杀败贼众,乘势追赶,掩杀崖涧。当阵杀死李千户,斫到首级,及生擒到金人三百人、百人长三人,捉到金贼活人,斫到首级「捉到金贼」至「首级」二句:疑为衍文。,夺到鞍马器甲甚众。」 十二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奏报:「金贼见在庐州一带札立硬寨,遣冯晟将带军马,并招集出战人兵及差统领官张谨等,即押军马策应,躬亲将带军马牵制接援,于十一月五日直抵贼巢,到庐州西十八里地名蜀山,逢见贼大队人马,贾率官兵,布列阵势,自巳时与贼血战,至酉时已来,杀贼败走,除当阵杀死外,活捉到蕃贼鞍马。」 十四日,浙西李总管下沿海提督提辖一行事务曹洋奏报:「七月二十七日于密州胶西县界陈家岛与金贼见阵,烧夺战船六百余只,杀死蕃贼,活捉到女真头首三百余人,降到大汉军三千余人,海道肃清。」诏:「李宝生擒至三百人,可(今)[令]用海舟载头首来扬、杭处交割,押来枢密院。降到大汉军,令优与犒赏,便支钱粮。如无钱,令扬、杭不以是何名色钱应付。」 十七日,武奏报:十月二十八日收复虢州卢氏县。 二十六日,武奏报:遣统领乡义军马荀琛于今月十三日夜攻下邓州外城,活捉到穰县尉奉信校尉刘稽等,并夺到骡马、器甲。攻击内城,女真弃城逃遁。 二十七日,荆南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等奏报:「遣鄂州副统制李胜等,于十一月十六日,于光化军对岸,蕃贼乘船筏并沿岸分布马步军十五余里,不见厚薄。胜等统率会合诸军将佐官兵等,沿江与蕃贼水陆见阵,用命向前,涉水死战,杀死蕃贼,落水渰没,并夺到衣甲、器械、旗帜、舟船、军须等物,及杀死真定府总管杜万户并字千户。」 二十八日,江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戚方奏报:「右军统制官李贵、统领官张晟于十一月初四日部领军马,于颍河内将金贼诸路发到粮船六百余只、粮米五十余万硕烧毁了当,及夺到银八百铤计二万两,绢一万余匹,杀死防纲女真、契丹数百人及捉到押纲官卢万户等,并防纲签军四千余人,夺到驴骡、骆驼、羊马,又生擒到泰和知县夹谷阿海并妻、男及亲族等。」 十二月十三日,王彦奏报:「遣发统制任天锡等十一月十八日收陕州了当,捉到知州、同知等并活人。」 十四日,京东西路、河北东路、淮北泗、宿州招讨使成闵奏报:「今月十一日遣统制官王选等收复高邮军了当。统押军马并会合到水寨统领严宁,并忠义人兵前去追杀金贼,于十二月八日到宝应县,至楚州以来赶上金贼。 向前掩杀,贼兵败走,拥入河湖,活捉到蕃人、蕃马,斫到首级并夺到粮船二百五十余只,仓栗米数万硕,衣甲、器械,及烧毁粮战船七百余只,收复宝应县并楚州了当。」 十八日,成闵奏报:「陈州忠义人陈亨祖于十一月初五日将带忠义人兵收复陈州了当,捉到同知完颜耶鲁等九人。」 同日,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等奏报:「遣发将官刘华等,十二月初一日到邓州新野镇地名龙鼻,劫中蕃贼寨栅,杀死蕃贼,弃头不斫。其贼拔寨退走入邓州。至十二月初六日,蕃贼弃城逃遁,收复邓州了当。」 二十日,成闵奏报:「统率军马于十二月十二日收复旴眙军了当。其泗州淮河岸下摆泊舟船数十只,金贼数万人隔河与官军相拒,闵遂将夺到金贼烧不尽桥脚小船二十余只并工修整,及于龟山以来夺到贼船十余只,并分遣统制官吴超、杨钦部押人船,于水路邀击贼船。又差统制官刘锐、陈敏、王公述、张师颜于十二月十五日夜于泗州东城之东潜师渡淮。有贼骑数千于东城之东摆列前来,与官军相拒。又分遣统领官左渊、张青、魏金部押官军攻夺泗州南门,入城占据,再率官军戮力掩杀,贼兵败走,收复泗州了当。夺到粟米三万余石,被虏老小数万口,放令渡淮归业。」 二十一日,李显忠奏报:「十二月十六日收复和州,金贼拔寨北遁,躬亲统率诸军追袭。离和州三十里横山涧与金 贼见阵,获捷,其贼取香林汤泉路前去。寻再遣统制官张荣统率全军前去追袭。至今月十九日未时,至全椒县界地名马村后河楚湄沟赶上,与贼斗敌,杀死蕃贼并拥掩入河,收捉到被虏乡民老少数千余人,实时抚恤,各令逐便归业,夺到骡马、军器等。」 三十二年闰二月二日三十二年:原作「三十一年」。天头原批语云:「三十二年有闰二月。此三十一年当是三十二年之误。」据改。,吴璘奏报:「遣差前军同统领惠逢会合权知洮州李进、同知赵阿,令各将带军马。正月三十日于宁河寨与熙州差来应援金贼首领小郎君等军马及会合到河州、积石军军马斗敌,杀败贼众,至三月三日收复河州了当。至初六日,分遣军马前去收复积石军及管下来羌城了当。并获到金贼同知宣均、宣武将军高伟。」 二十五日,李宝奏报:「闰二月十三日海州城北有金贼青州总管会合十三州人马一十余万众,直犯海州。亲率官兵自辰时(尘)[鏖]战至二更,蕃贼大败,杀死女真、渤海契丹、汉儿签军等,及掩杀在河。」 三月十一日,吴璘奏报:「闰二月十六日夜将带军马攻打大散关,寻分委右军等一正将杨大亨统领李安等攻打五鬼山贼寨,及后军同统制田升与统领胡洪、赵丰、陈涛、第六将冯超部领军马,攻打散关正门、水门、御爱山贼寨。自二更一拥上山,并力攻击,与贼战斗,至当夜四更以来,打破散关,占据了当,继续分遣官兵夺和尚原。其贼知觉,弃掉本原遁走,前去宝鸡,其和尚原亦行占据了当。」 四月四日,吴璘奏报:「金贼元帅左都监及都统军、(付)[副]统军带领万户五人,统金贼五万余众。璘亲统官军三万余人,于三月十七日至德顺军城下德顺军:原作「顺德军」,据《宋史》卷三二《高宗本纪》乙。,与金贼大战,杀败贼兵。其贼尚占据城池,及于东山一带修置硬寨,相去三里以来,与官军对垒。璘遣兵调引贼兵,坚守不出,遂差将兵书夜惊扰,其贼困穷,至十二日夜并行遁走。已差官兵追杀过六盘山,收复德顺军,约束官兵,秋毫无犯,抚定军民安业。」 四月九日,吴璘奏报:「忠义统领严忠带领本将军马前去原州追袭金贼,收环州了当,捉到知州中宪大夫郭裔,并管下城寨,金贼一十余员,夺到鞍马、旗帜及带到环州管下马步军四百余人,并一行官吏等。又统领忠义军马段彦,捉到原州同知镇国上将军(统)[纥]石烈讹鲁古等官四员并女真家小三十余口。 六月十七日,陕西河东路招讨使吴璘言,五月二十三日收复熙州。 七月十三日,淮南西路安抚司言:「已遣发沿边都巡检使显忠率官兵,并募到敢勇人前去沿淮等处、掩杀金人,又追水寨孙立等,于颍河内烧毁粮船二百余只。」 二十五日,陕西河东路招讨使吴璘言,是月三日收复巩州。 二十八日,主管殿前司公事成闵言:「已遣中军统制赵樽、游奕军统制张彦达、统领皇甫倜(前等)[等前]去迎捍金贼,收复光州。」 八月二十一日,荆南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言:「遣发统制官 张进、董江于光化军对岸茨湖出战,各捐躯戮力,身先士卒,以致刘萼全军不能侵犯。」 十月九日,御前诸军都统制张子盖奏:「统率军马于五月十四日到石石秋堰,先次冲虏阵掩杀。十五日,海州西北三里堰沙河及新桥见阵,解围海州。」 十一月七日,知枢密院行府奏报:「遣将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和州东王家山孔与蕃人见阵,降到近侍局虏酋护背军千户、定远将军(统)[纥]石烈胡刺以下三千三百人,杀死三百户,夺到战马、器甲。又于庐州大路夺到金牌天使所赍告急蕃部族背叛虏酋及盗贼群起等文字。」 同日,江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戚方奏报:「遣统制官李贵等于今月二十六日早夺寿春府门,入城与金贼血战,杀死贼兵,其贼败走,收复寿春府了当,及抚定人民,并于寿春府城下淮河内烧毁粮船一千余只。」 九日,金、房、开、达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王彦奏报:「统制官郭谌、将军邢进等于十一月十七日华州城下,率先贾勇士卒,自寅攻打,至巳时打破华州,捉到本州岛同知昭武大将军韩端愿、将官信武将军韩镕并金贼到括二十二人,并夺到鞍马、器甲等,已实时将本州岛居民抚定了当。」以上《中兴会要》 孝宗隆兴元年四月十九日,通、泰、海州沿海制置使李宝奏:「昨将带海船到海州胶西县唐岛,逢见金贼船六百余只,乘载女真、渤海、大汉军水手等七万余人,遂分布 主首,往来掩杀,焚毁贼船,大获胜捷。」 五月十日,节制淮东屯驻军马邵宏渊言:「奉指挥,将带军马措置招接,攻取虹县。于五月九日五更激励诸军,与南城蕃贼斗敌,其贼势力不加,夺路尽入北城,闭门坚守。缘北城尽是砖壁,城濠阔远,匮积汴水,坚固围遶,未易攻打。宏渊扎缚云梯,安立炮座,系格桥道,召募敢死登城之人。初一日绝早下手攻城,其贼自知决不可保,遂投拜。计招降到蒲察徒、穆大、周仁并千户赵受、李公辅以下正军家人、奴婢、老小一万余人,收到粮米一万五千余硕,衣甲四千余付,并弓弩、箭凿等,鞍马、骡驴四千余头匹。」 十四日,淮西路招抚使、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言:「依圣旨,亲率军马前去招纳伪都统萧琦。于五月初六日到灵壁南,逢见萧琦统马军三千五百余骑拒抗官军。差都总管时俊等与贼交战,萧琦败走。初七日,直抵灵壁,贼一万五千余骑于城南布阵,显忠布分军马与贼(尘)[鏖]战,自辰至未,贼兵大败,杀降到蕃贼二千六百余人,收复县城,所有夺到粮草、鞍马、衣甲、器械,未知数目。」 十九日,淮南西路招抚使李显忠申:「依奉圣旨,统率军马过淮招纳萧琦。琦自五月初七日败后,部领余党于宿州城外下寨,显忠寻遣人招纳,琦遂以十三日将带家属、奴婢、亲信赤山千户、马尾上千户、石盘千户、蕃军等前来投降,已接纳收管,随军带行,前往宿州措置攻 取。」 二十一日,淮西招抚使李显忠、御前诸军都统制邵宏渊申:「统率马步军于五月十四日到宿州城下,探得蕃贼马军二万余骑、步军一万余人于城西南十里许,先(僣)[借]地利,布列阵势。显忠等与贼接战,转斗十余里,往返分合,(尘)[鏖]战数十,自辰至申,贼兵败走。追逐二十余里,横尸遍野,堆积如阜,余党遂遁。」 二十二日,李显忠申:「今月十四日,于宿州西南杀退蕃酋左右监军,贼遂至城下,寻(投)[招]降奚军,谕以天时人事逆顺之意。其伪知州女真辅国统二万余众,坚壁拒抗不降。显忠等于十六日早,遣马军四边伺连蕃贼接战,于是分列军马东南北一带,显忠统率西南北一带,邵宏渊统率四围摆布,〔女〕真贼矢石如雨,显忠等重赏召募先登,士卒用命,遂涉濠水,直抵城下,不施攻城器具,踊跃而上。东北首先登城,摇旗贾众,与贼短刃相接。续次西北甲军登城,次复四围诸军相应,各于女口夹间交战,移时贼兵退走下城,诸军官兵与贼(尘)[鏖]战,杀戮殆尽,及杀降到女真、契丹、渤海奚军等三千余人,拘收到粮斛五万余硕。」 二十六日,淮南、京畿、京东、河北路招讨使李显忠申:「于今月十六日收复宿州了当,屯兵城下,措置进取。探得归德府伪元帅会合诸处蕃贼军马,欲来复取宿州,显忠预于宿州城外布列阵势,以待贼军。今月二十日辰时,伪元帅领五万余众,并系马军,冲突官军,箭凿如雨, 东西阵脚二十余里。显忠劝励将士,极力斗敌,马步军既拥而上,转战回旋百余合。申时后,贼兵败北,追十余里,杀死不知其数。」 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主管步军司公事郭振言:「有蕃贼大队人马侵犯六合城下,振遣发军马出城迎敌,杀死蕃军,追走一十余里。至午时,其贼人马再来冲突,振遣差本司后军统制崔 统率大军人马首先破敌,其贼败走,大获胜捷。」 二十九日,主管马军司公事张守忠言:「近遣本司统制张师颜将带本军人马前去措置蕃贼。张师颜遣将官陈志部押官兵前往庐州,设伏邀劫蕃贼。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夜,乘贼不备,直入庐州,劫中贼寨,乘势掩杀。其贼溃乱,弃城遁走,除已(僣)[占]据本州岛外,委是获捷。」 闰十一月二日,都督江淮军马和义郡王杨存中奏:「据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郭振申:蕃贼大队人马侵犯六合县城下,有后军统制官崔 ,率先引众破敌,大获胜捷。」 四日,江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戚方言:「近探得西路蕃贼要取罗田路六安军西界,取蕲州东、舒州西、占据二州,侵犯二回回:疑当作「面」。。方遣发统领官段安等部领军马前去,沿淮措置掩杀,及烧毁淮河北、颍河内粮船一千余只。段安等十一月二十七日到淮河南岸东正阳,迎见呆和尚、贼马安等,分遣军马,掩杀其贼,踏浅过淮,于河中流复回,兴官军当河死战,遂拥杀入河,不知其数,夺到蕃马弓箭、枪 刀等,并被虏老小一万余人,并牛畜等。所有败残贼兵向北遁走,委是获捷。」 五日,淮东招抚使、节制本路军马刘宝言:「今月初一日,据差去神劲右军将官李德等将带军马前去天长县以来,逢见蕃贼马军一颩,接战移时,其蕃军散走。追逐一十余里,杀死女真李千户,蕃贼五十余人,夺到蕃鞍马五匹。其贼并各下湖奔走前去。」 八日,戚方言:「据差去将官刘万申:将带官兵到淮河南岸光州固始界,离北峡关五(百)[十]余里,有金贼三省相公下呆和尚所管细军一千余人,骑下寨,万贾率官兵,于闰十一月初一日夜二更,乘其不意,突入贼寨,杀死三百余人,夺到蕃马二十匹外,有杀不尽贼众走窜,取高塘路前去,夺下被虏老小五千余人、牛畜等,大获胜捷。」 十日,刘宝言:「探得蕃贼侵犯高邮界西北三十五里地名沛城下寨,寻遣陈敏下将官潘明、曾喜将带人船前去设伏攻劫。于闰十一月五日逢见蕃贼五百余骑,潘明等贾勇拏手,一发攒箭射死蕃军一百余人外,生擒到白撒宣武将军一名,蕃贼为见捉到千户,向前追夺,遂行斫到首级,并夺到被虏老小一千余口,牛畜三百余头。」 十三日,荆南将军、统制、权知均州李思齐言:「近据洪水村把隘人唐璋等状,有邓州(浙)[淅]川县界贼首程青等,部领北军前来侵犯本州岛,思齐遣发统领官带领乡社人兵等到(浙)[淅]川县界,与贼战斗,贼兵败 走,当阵获贼首及本县知县、主簿、县尉、巡检,夺到鞍马及招乡民约三千余口,收复(浙)[淅]川县,抚定讫。」 十五日,主管马军司公事张守言:「臣奉江(都淮)[淮都]督府指挥,蕃贼在定山后下寨,令统率军马于定山一带札立硬寨,张耀兵势,剿杀蕃贼。其贼遁走五十余里,于闰十一月十三日遣本司统制官秦佑等随踪追袭前去,过滁河二十里外下寨,与蕃贼对垒。续令本司选锋军统制李舜举遣差队将傅青管押逐军官兵八十人,取间路前去滁州以来打探。青等潜伏探伺贼寨内虚实,良久,驴马嘶喊,青贾率所部官兵,弓箭齐发,并入贼寨攻劫,杀死蕃贼五百余人。其贼大乱,自相杀并,青遂举号,带领官兵实时出离贼寨,委是获捷。」 同日,刘宝言:「遣发山水寨统制郭升部押忠义并民兵共千余人,乘驾舟船三百余只,于闰十一月初三日夜过淮,深入贼境,直入涟水军城,与金贼坐甲人兵血战,杀死贼军三百余人,残贼遁走。获到女真知县、巡检、知海州万户男和尚郎君并撒八郎君、蕃军二名、签军三名,并夺到金贼装载军器粮纲舟船五十余只。缘淮河水冻,撑驾不行,遂焚烧讫,大获胜捷。」 干道元年二月十六日,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司奏:「据都统制任天锡申:探报得金人甲兵前来,直犯卢氏县白石谷,天锡分遣统领张延等与金人交战,捉到女真活人、骡马等,委是获捷。」 兵 宋会要辑稿 兵一五 归正上 宋会要辑稿 兵一五 归正上 【宋会要】 蕃夷 光尧皇帝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按此条之前原有「蕃夷」二字,本为《永乐大典》之标题,《大典》本卷及下卷原在「蕃夷」类。:「应因金人驱拥及差取过军前官员得还者,并许依旧官职支破请给等。或已别差人,并令吏部先次别与一般差遣。」 二年五月十一日,曲赦河北、陕西、京东路:「应曾被虏剪刺头发人能回省者,仰经所在州县自陈勘验诣实,百姓并给公据,放令归业,军兵、公人即依旧收管。如系命官,即验实给公据,津遣归本任或本家,仍具职位、姓名、事因闻奏。仍令监司、帅臣、州军督责兵将、捕盗官等常切照管,无致诸色人误有伤害。」 七月五日,宰臣奏楚州发来归朝官事,上曰:「闻州郡多囚禁归朝官,小有疑则加残害,或一郡戮至数百人。朕甚悯之。覆焘间皆吾赤子,偶生边地,视之遂异,然岂可与金人一例待之 金人与吾战,初(欧)[驱]无罪之人,又率诸国之众荐冒锋刃,使肝脑涂地。赤子亦何辜 朕欲发诸郡拘囚归朝官尽赴行在存拊之,庶几〔感〕召和气。」汪伯彦对曰:「王者仁不异远。陛下如天覆焘,无间远迩,皆与生全,此帝王之举也。」 十一月三十日,诏:「永州发遣到归朝官段孝恭、任简、道州发遣到归朝官 立、吴康、李万,令元管押人却押赴逐州,依旧收管。其张子龄令王渊收管使唤。今后即仰诸州军依元降指挥,不得将归明及因谋叛并劫掠财物编羁管人一例发遣。」 三年六月五日,添差通判湖州赵民彦为风土不宜,乞移潭州通判一次。诏:「赵(明)[民]彦系归朝官,特依所乞,仍厘务。」 枢密院(札子)奏:起复承务郎张斛札子,访闻淮东西路尚有归朝官,见守官或寄居,切虑人情猜忌,妄生事端。乞委本路监司、帅臣尽数发遣前来深入以南州军,各令陈状,愿就是何州军居止。今来并乞移任往温州,其添支请俸供给房前等,依旧勘给。」诏令移家小前去温州,依旧御营使司军前使唤,余依所申。 四年五月四日,枢密院言:两浙、淮南路宣抚司申:归朝官武略大夫、添差监湖州都酒务御营使司军前使唤赵遇,武功郎、添差秦州兵马都监、御营使司军前使唤高允济状:「伏 七日,诏马钦、陈皓、王宽、张文亮、刘兴、刘佺特各备旧官,并听刘光世使唤。 绍兴元年五月二十二日,诏:「江淮州军如有自金国南归之人,仰子细询问来历,辨验诣实,优加存恤,差人护送前来行在。有称赍到二圣密诏并文檄、蜡弹之类,未得奉行,纵申朝廷,听候指挥。如违,重寘典宪。」 二年四月十七日,权发遣濠州寇宏奏:先擒到顺蕃伪统制肃通、伪巡检许言。近据元在肃通下宿州伪都统吴青等将领人兵老小数千余口渡淮从顺,蒙敕书奖谕,并取会职位姓名去讫。今又据虹县界先在许言下伪统领保义郎王资将带一 行人兵二千余人,与许言老小,亦乞归复圣化,除已渡淮于濠州西湖下寨把截,及踏逐良田,令葺治农业,准备使唤。」诏本路宣抚使司差官前去慰抚王资一行人兵老小,余并依奏。 二十四日,寿春府、滁、濠、卢、和州、无为军宣抚使司言:「宿州灵壁县本朝官武略郎栗宏率众四百余人,又说谕宿州柘塘巡检周明等三百余人前来投顺,显见栗宏忠义。乞与推恩。」诏栗宏特别给付身,添差(遣)建康府兵马都监。 闰四月三日,福建、江西、荆湖东西路宣抚副使韩世忠〔言〕:「据朝大夫、充宣抚使司干辨公事刘公义「朝」下当有脱字。,先系本朝与辽国修好之日辽国进士及第,至宣和四年归明以来,蒙换授承奉郎。自出身以来,并无赃罪。今来欲乞依出身人带左字。」从之。 九月四日,赦:「勘会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等路人民尽吾赤子,昨缘金人胁虏,随逐南来,号为佥军。近来往往复归本朝,并已存恤养济。至于军兵,亦已优支请给。仰所属常加检察,无令失所,日后更有似此之人,亦仰依此施行,仍下沿江诸路宣抚、安抚司及诸镇抚使,多出文榜晓示。」 三年二月十八日,襄阳府、邓、郢州镇抚使李横奏:「近有知汝州彭 并京西北路提刑牛 各率所部背伪归正,并保明一行将佐,委是忠节得用之人,望赐优恤。」诏:彭(起)[ ]、牛 下有(邛)[功]将佐,候李横具到功状,给降恩命外,可令学士院先降敕书奖谕。其牛 等,令李横抚谕存恤,候立功日优与推恩。」横又奏:「彭 等听臣节制,逐处应援杀散蕃兵,已依例借转官资,乞给降空名官告付臣,候有立到奇功之人,对众书填,庶可激劝。」诏:「李横所乞,与寻常出师事体不同,难拘常制,可特给降武翼郎已下空名官告三百道。」 二十四日,李横奏:「归正将帅各系伪齐左降官品,北移职任,遂致离间,复归陛下。为今日计,宜因其所供官色,更不穷治,便以授任,使之北行。今有淮庆军承宣使、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公事牛 ,乞差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臣已牒牛 先次系衔,庶得新边有人弹治,并差武经大夫,达州刺史赵起知信阳军,武功郎、合门宣赞舍人朱全知唐州,武义大夫合门宣赞舍人牛宝充南阳县界巡绰盗贼,武翼郎、合门祗候朱万成充南阳县界把隘官,武功大夫、吉州团练使彭 知汝州。逐官系初来归附,若待奏报,恐失机会,臣已牒令管干上件职事讫,乞赐给降告敕。昨来探报连到伪齐招诱诸处文牓,内牛 系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添差充郑州兵马钤辖。」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