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403 页/共 1125 页
七月三日,契丹伪武雄军节度使、知顺州刘廷素率官属十四人来降。
五日,伪节度使、知蓟州刘守恩与官属十七人来降。
六日,幸城西北隅,督攻城。
七日,诏班师。
二十八日,车驾至自范阳。先(自)[是],帝平汾回,欲承胜取范阳,诸将皆赞成其事。至是,以士卒疲顿,转输迥远,且虞戎虏之至,遂班师。
五年十一月十日五年:原作「是年」,即指,「四年」,《长编》卷二一于五年十一月乙西(十日)条云;「诏巡北边」。《宋大诏令集》卷一九八系此诏年月日与《长编》同,据改。,诏曰:「边境多虞,寇戎犹梗。介胄之士,息肩未遑;樽俎之筹筹:原作「俦」,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九八改。,折冲靡暇。两河之际,列障相望。烽火时至于近郊,羽檄尚驰于绝塞。是用大兴戈甲,遂殄氛霾。昔者师人多寒,楚子所以躬抚;匈奴未灭,汉武于是亲巡。盖以慰虎旅之心,破犬戎之胆。虽在穷冬之候,敢辞夙驾之劳劳:原作「辞」,据右引改。。朕取此月暂幸边陲,亲抚士卒。应经过顿舍舍:原作「合」,据右引改。,凡百费用,悉以官物充,所在不得辄有裒敛。诸司须索,非有 命,州县不得供给。驰道左右,并不得排比香台、画瓮、青绳、栏竿等物。邻近州府长吏,各司其局,不得辄离本任,来赴行在,亦不得以贡奉为名,辄有科率。两京留守司及诸州起居表疏,并附驿置以闻驿:原作,「」,据右引改。。」
十三日,车驾发京师。
十四日,关南言破契丹万余众,斩首三千
余级。翌日,从臣诣行宫称贺。
十九日,驻跸大名府。雄州言戎虏皆遁,边候彻警,从臣称贺。
十二月十六日,车驾至大名。
雍熙三年正月,诏幽州吏民曰:「朕祗膺景命,光宅中区。右蜀全吴,尽在提封之内;东渐西被,咸归覆育之中。常令万物以由庚庚:原作「庾」,据《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五改。另按,由庚乃《诗经》篇名,《诗 序》云:「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本文当是用其意。,每耻一夫之不获。睠此北燕之地,本为中国之民,晋汉以来,戎夷窃据,迨今不复,垂五十年。国家化被华夷,恩覃动植,岂可使幽燕奥壤,犹为被发之乡,冠带遗民,尚杂茹毛之俗。爰兴师律,以正封疆。拯溺救焚,聿从于民望;执讯获丑,即震于皇威。凡尔众多,宜体此意。今遣行营前军都总管曹彬、副总管崔彦进等彦:原作「秀」,据《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五、《宋史》卷五《太宗纪》二改。,推锋直进,振旅长驱。朕当续御戎车,亲临寇境,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灌爝火之微,宁劳巨浸;折春螽之股,岂待隆车。应大军入界,百姓倍加安抚,不得误有伤杀及发掘坟墓、焚烧庐舍、斩伐桑枣、虏掠人畜,犯者并当处斩。应收复城邑文武官吏,皆依旧任,候平幽州日,别加擢用。若有识机知变、因事建功,以节度、防御、团练、刺史州降者,即以本任授之,仍加优赏。军镇、城邑亦如之。乡县户民候平定日,除二税外无名科率,并当除放。凡在众庶,当体朕怀。」会歧沟关败绩,遂罢亲征。
真宗咸平二年十二月二日,诏曰:「朕惟念远图,冀宁中夏,而引弓之俗,尚恣贪婪,侵轶我边防,绎骚我黎庶,是用当食而孍,投袂以兴。整七萃之师萃:原作「年」,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四改。,幸两河之
壤,盖所以慰编甿之徯望,抚戎士之多寒。朕今月五日暂幸河北,应经过顿舍,凡百费用,悉从官给,所在不得辄有率敛。诸司须索,非 命,州县不得供亿。两京诸州表章,附驿以闻。」
五日,车驾进发,真宗驻跸澶州。
十三日,赐辅臣甲胄弓剑。
十四日,次德清军德清:原作「德靖」,据《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改。。
十五日,以扈从军卫列为行阵,真宗躬御铠甲于中军,诸王、枢密等介胄以从。命王显、宋湜分押后军。东西绵亘数十里,旌旗满野,部伍严整。次天雄军。
十七日,诏曰:「朕奄宅中宇,茂育 生。眷全魏之部封,罹寇戎之侵轶,念兹疮痏,惕然疚怀。爰整师徒,聿来巡幸,冀吾蒸庶吾:原作「而」,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改。,咸遂抚宁。应惊扰流移人户,诏到日,各复本业,当别行优恤。仍委所属州县,倍加安抚。」命屯田郎中李蟠、比部员外郎孟元振、虞部员外郎史馆捡讨董元亨、秘书丞李易直、许洞、殿中丞宋革殿中丞:「殿」字原在「许洞」上,据本书职官五二之九乙。、太子中舍耿忠明、秘书郎董翱,赍诏驰往邢、洺、祁、赵、雄、霸、贝、冀诸州。帝谓之曰:「汝等此行,可遍诣闾里,谕以朕已至此,速令复业,无或流散。」
三年正月十二日,高阳关贝冀州路都总管范延召遣寄班待禁郭筠入奏:「今月十九日,领兵追契丹至莫州东三十里,大破之,斩首万余级,所虏老幼数万,鞍马、兵仗不可胜纪,余寇遁逃出境。」宰臣率百官称贺,帝作《喜闻捷奏》五、七言诗二首,题于行宫之壁,命近臣馆阁属和。
二十二日,车驾至自天雄军。
六年,以契丹入寇,将议亲征。七月十五
日,先命司封郎中栾崇吉自京至镇、定检视行宫顿递。
景德元年九月,帝谓辅臣曰:「国家重兵多在河北,不乘此时决胜,则边防之忧未已。朕决策亲征,卿等共议何时可行」。宰臣毕士安等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必立功效。如欲亲征,宜驻澶渊,就便处事。然城郭非广,兵难久聚,况冬候犹远,顺动之事,更望深图」。寇准曰:「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州,进发之期,不可稽缓。」知枢密院王继英等曰:「犬戎举国入寇,朝延必期决胜。所宜顺动,以壮兵威,仍督诸路进军,临事得以裁制。然将来驻跸,不可更越澶州,庶不亏慎重。所议进发,尤宜缓图。若速至彼,势难久留」。乃诏士安等各述所见,具状以闻,而帝决意亲征。
十一月二十日,车驾发京师。
二十二日,次韦城县,命知滑州张秉、知齐州马应昌、知濮州张晟往来河上,部丁夫凿冰,以防戎马之渡。
二十四日,晨发,极寒,左右进貂帽毳裘。帝曰:「臣下皆冒寒冱,朕不须此。」却而不御。次卫南,北戎遣使致书乞和。帝谓宰臣曰:「戎人虽有善意,国家以安民息战为念,固已许之许:原作「详」,据《长编》卷五八改。。然彼尚率腥膻深入吾土,又河冰已合,戎马可渡,亦宜过为之备。朕已决成算,亲励全师。况狄人贪婪,不顾德义,若盟约之际,别有邀求,当决于一战,殄兹丑虏。上天景灵,谅必助顺。可再督诸路将帅速会驾前,仍命陈尧叟乘传赴澶州北寨,密谕将帅,整饬戎容,以便宜从事。」
二
十五日,给随驾诸军介胄。内出陈图二,一行一止,付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等。驾前东西路都排阵使李继隆等遣人入奏;「戎寇过天雄军,以德清军无备,乘虚而入。二十四日,率众至澶州城北,直犯大军,围合三面,轻骑由西北隅突进。大军既成列,戎骑止而不进。臣等分伏劲弩,控其要害,有戎帅号先锋统军顺国王挞览者,异其旗帜,方出行军,伏弩齐发,矢中挞览额而毙。戎人数十百辈竞前舆曳而去,戎师悉遁。至夕,分遣伺察,戎人渐北,但时令轻骑来窥大军。」
二十六日,车驾将前进,李继隆等言:「诸军并集澶州北城,闾巷湫隘,望且于南城驻跸。」从之。
是日,次澶州南城,以驿舍为行宫。遣使赴北州部分兵甲,辟除城中。是夕,帝步辇渡河幸北寨,御北门楼,览观营壁。召见李继隆以下诸将,慰抚久之。赐诸军酒食缗钱。
十二月四日,幸北寨,历览营栅。诏东京官吏、将校、僧道、军民等曰:「昨驾前大军顿澶州城北,前月二十四日,蕃贼忽来奔冲,寻量出军马,当时杀退。今月一日,据德、博州各遣人入奏,蕃贼已移寨逃巡东北而去。三日,又有从贼寨走来百姓石兴等称,蕃贼已奔逃北去。又北面都总管王超等超:原作「起」,据《长编》卷五七改。,遣借职张禹吉、殿侍刘潜走马入奏,部领大军,相次至驾前会合。郓、齐、濮等州巡检使丁谓奏部到细作,称贼界遣百余人过来河南,虚称言词,扇摇人户。朕以虏寇犯边,生灵是念,亲提锐旅,直
兹宁静,勿复惊疑。朕俟安抚军民,即还京阙。今特命给事中吕佑之赍 榜抚谕,西京亦依此降下。」东京留守雍王元份等上表称贺。 抵澶渊。大军合势以南来,凶丑应时而遁去。如闻奸诈,妄有动摇,宜命近臣往宣事实,
七日,命右正言知制诰陈尧咨、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李浚安抚河阳、怀、卫、泽、潞等州,都官员外郎王砺、秘书丞许洞安抚开封府界、滑、郑等州。以戎人遁去,告谕闾里,所至放强壮归农。
八日,遣侍御史高贻庆、三司户部判官屯田员外郎郝太冲、殿中丞通判天雄军周渐、国子博士知天雄军节度判官张绅,分诣河北诸州军,招抚人民,悉令归业。群盗结集未擒获者,移牒督官吏讨逐,仍招诱首身。暴露骸骨,令逐处埋瘗祭奠。许北戎请和,遂班师。
十九日,车驾至自澶州。
钦宗靖康元年正月三日,诏曰:「朕以金国渝盟,药师叛命,侵轶边鄙,劫掠吏民,虽在缵承之初,敢忘付托之重!事非获已,师实有名,已戒六师,躬行天讨。应亲征合行事件,令有司并依真宗皇帝幸澶渊故事。」。
四日,募武举及第有材武方略、或有战功、曾经战阵,及经边任大小使臣,不以罪犯已叙未叙,及武学有方略智谋及曾充弓马所子弟,及诸色有胆勇敢战之人,并许赴亲征行营司。
高宗建炎元年七月十三日,诏曰:「祖宗都汴,垂二百年,天下乂安,重熙累洽,未尝稍有变故。承平之久,超轶汉
唐。比年以来,图虑弗臧,祸生所忽。金人一岁之间,再犯都城,信其诈谋,终堕贼计。肆朕纂承,永念先烈,顾瞻宫室,何以为怀 是用权时之宜,法古巡狩,驻跸近甸,号召军马,以防金人秋高气寒,再来入寇。朕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之决战。已诏迎奉元佑太后,津遣六宫及卫士家属,置之东南。朕与 臣将士,独留中原,以为尔京城及万方百姓请命于皇天,庶几天意昭答,中国之势寖强寖强:原涂改不清,据《建炎要录》卷七改。,归宅故都,还迎二圣,以称朕夙夜忧勤之意。应在京屯兵聚粮,修治楼橹、器具,并令留守司、京城所、户部疾速措置施行。咨尔士大夫、军民,体朕至怀,无有疑虑」。
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诏曰:「国家自遭金人侵逼,无岁无兵。朕纂承以来,深轸念虑。谓父兄在难而吾民未抚,不欲使之陷于锋镝,故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冀其逞志而归,稍得休息。自南京移淮甸,自淮甸移建康,自建康移会稽,播迁之远,极于海隅。卑词厚礼,遣使相望,以至愿去尊称,甘心贬屈,请用正朔,比于藩臣。在建康则遣洪皓、崔纵、杜时亮,在平江则遣张邵。其为书旨,无不曲尽哀祈,假使金石无情,亦当少动。近探报,金人一项于和州,欲渡采石;一项于黄州渡兵,已至兴国军界。是朕累年卑屈拳拳哀祈者,卒未见从;生民嗷嗷,何时宁息 今诸路兵聚于浙、江之间,朕不惮亲行,据其要会。如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则朕
于事天之礼敢有不恭!或必欲窥我行在,倾我宗社,涂炭生灵,竭取东南金帛、子女,则朕亦何爱一身,不临行阵,以践前言,以死保 生。朕已取十一月二十五日移跸前去浙西,为迎敌之计。惟我将士、人民,念国家涵养之恩,二圣拘縻之辱,悼杀戮焚残之祸,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奋励而前,以存国家。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绍兴四年十一月一日,宰臣赵鼎等进呈韩世忠奏报,蕃伪贼马自淮阳军犯楚州。上曰:「朕为二圣在远,及天下生灵久罹涂炭,屈己请和,而黠虏贪惏不已,复肆侵凌。朕当亲总六师,往临大江,决于一战。」遂诏先遣张俊统率所部马军前去应援韩世忠,及令刘光世移军建康。
六年八月九日,诏曰:「 者强敌乱常,阻兵猾夏,两宫北狩,六驭南巡。霜露十年,关河万里。朕为人之子,而鸡鸣之问不至;为人之弟,而鸰原之难不闻。眷言臣子之心,谁无父兄之念 而又干戈未息,疆埸多虞。遣戍经时,不离甲胄;飞刍越险,久弃室家。尔则效忠,朕宁不愧。是用当馈投匕匕:原作「已」,据《建炎要录》卷一○四改。,未明求衣,弗辞马上之劳,以便军中之务。若投机制胜,朕将亲抚于六师;若蓄锐待时,朕则辑和于百姓。且黄帝以车为卫,岂不知九重之安;汉文按辔而行,岂不知四体之逸 盖国家急先务者,况祸难至于此乎!天实临之,民亦劳止。谅彼同舟之众,知吾发轫之情。咨尔有官,各扬其职。布告中外,悉
使闻知」。
七年正月一日,诏曰:「朕获奉丕图,行将一纪,每念多故,惕然于心。昨以盛秋,载亲戎乘,露盖于野,率示四方。属叛逆之来侵,幸以时而克定。重念两宫征驾,未还于殊俗;列圣陵寝,尚隔于妖氛。黎元多艰,兵革靡息,永惟厥咎,在予一人,其敢即安,弥忘大业忘:原作「志」,据《建炎要录》卷一○八改。!思鼓士气,以恢远猷。惟黄帝以上圣之君,无常居之邑;周王当平治之日,有于迈之师。朕于斯时,敢替前轨。将乘春律,往临大江,驻跸建康,以察天意。播告遐迩,俾迪朕怀。」
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诏:「金虏无厌,背盟失信,军马已犯川界。今兹率精兵百万,躬行天讨。」于是内出手诏曰:「朕履运中微,遭家多难。八陵废祀,可胜抔土之悲;二帝蒙尘,莫赎终天之痛。皇族尚沦于沙漠,神京犹污于腥膻。衔恨何穷,待时而动。未免屈身而事小,庶几通好以弭兵。属戎虏之无厌,曾信盟之弗顾,怙其篡夺之恶,济以贪残之凶,流毒 于华夷,视民几于草芥。赤地千里,谓暴虐为无伤;苍天九重,以高明为可侮。辄因贺使,公肆嫚言,指求将相之臣,坐索汉淮之壤。吠尧之犬,谓秦无人。朕姑务于含容,彼尚饰其奸诈,啸厥丑类,驱吾善良。妖氛寖结于中原,烽火遂交于蜀道。皆朕威不足以震迭,德不足以绥怀,负尔万邦。于今三纪。抚心自悼,流涕无从。方将躬缟素以启行,率貔貅而薄伐,取细柳劳军之制,考澶渊却狄之规。诏旨未颁,欢声四起。岁星临
士倍于晋师,当决韩原之胜。尚赖股肱爪牙之士,文武小大之臣,戮力一心,捐躯报国。共雪侵陵之耻,各肩恢复之图。播告迩遐,明知朕意」。又诏:「契丹与我为二百年兄弟之国,顷缘奸臣误国,招致女真,彼此皆被其毒。朕既移跸江南,而辽家亦远徙漠北,相去万里,音信不通。天亡北虏,使自送死。朕提兵百万,收复中原,惟大辽豪杰忠义之人,亦宜协力乘势,歼厥渠魁,报耶律之深雠。将来事定,通好如初。」命吴璘为陕西、河东路招讨使,刘锜为京畿 于吴分,冀成淝水之勋;锜:原作「琦」,据《建炎要录》卷一九二改。、淮北、京东路、河北东路招讨使,成闵为京西路、河北西路招讨使,杨存中为御营宿卫使中:原作「忠」,据《宋史》卷三二《高宗纪》九改。,主管马军司公事;成闵兼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淮南东路制置使、东京西路、河北东路、淮北泗宿州招讨使;李显忠为淮南西路制置使,京畿,河北西路、淮北寿、亳州招讨使,依前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拱为湖北、京西路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依前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
十二月五日,诏曰:「朕以逆亮逾盟,侵犯王略,肆颁诏旨,躬往视师。久已戒严,属兹进发,凡远迩股肱之郡,小大文武之臣,宜体朕心,各扬尔职。毋纵奸宄,毋虐善良,毋事征求,毋扰狱市。内则辑宁于封部,外则式遏于寇攘。共济大勋,永底丕乂」。
十日,车驾自临安府进发视师,次临平镇。
十一日,次秀州崇德县。
十二日,次秀州。
十三日,次平
望。
十四日,次平江府姑苏馆。
十五日,自姑苏馆乘马次平江府行宫殿。
十六日,次无锡县。
十七日,次常州荆溪馆。
十八日,次吕城。
十九日,次丹阳县。
二十日,次丹阳馆。
二十一日,次镇江府。自丹阳馆乘马至镇江府行宫殿。
三十二年正月三日,车驾自镇江府出陆乘马,次下蜀镇。
四月,次东阳镇。
五日,次建康府大内,下马入宫。
二十一日,诏:「比者视师江上,虏骑遁去,两淮无警。已委重臣统护诸将护:原作「获」,据《建炎要录》卷一九六改。,一面经画进讨。今暂还临安府,奉恭文顺德仁孝皇帝祔庙之礼。重惟建康形势之地,宜令有司增修百官吏舍、诸军营寨,以备往来巡幸。应诸军合行推赏,除立功人别行推恩外,应扈卫人令御营宿卫司,出戍暴露人令主帅,往来道路劳役人令成闵,各开具的实人数,保明闻奏。」
二月六日,车驾自建康出陆进发,次东阳镇。
七日,次下蜀镇。
八日,次丹阳馆。
九日,次丹阳县。
十日,次吕城县。
十一日,次常州荆溪馆。
十二日,次无锡县。
十三日,次平江府。
十四日,次平望。
十五日,次秀州北门外。
十六日,次崇德县。
十七日,次临平镇。
十八日,次临安府余杭门外税务亭。御幄乘马入余杭门,至祥曦殿,上降马入宫。
孝宗隆兴元年五月二十五日,诏亲征,可令有司排办,候秋凉择日进发。诏曰:「朕惕膺睿训,祗遹炎图,永惟国步之艰,越在海隅之阻。间者亟驰于使驲,庶几少戢于兵锋。而边候屡惊,敌情未革,
既摇荡于秦、陇,复窥伺于荆、襄。念亿万姓之黎民,久遭残虐;慨二百年之陵寝,莫获荐陈。爰奋励于诸军,比肃清于旧壤。靡待前茅之警备,将临细柳以劳师。副上皇与子之心,摅列圣在天之愤。肆诹龟筮,躬御戎车。眷言清跸之初,申饬攸司之众司:原作「同」据《宋史全文》卷二四上改。,各扬乃职,明听朕言。毋徭役以烦民,毋诛求以剥下,伫成嘉绩,迄底丕平。咨尔内外,咸体至怀。」
六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言:「近降指挥,候秋凉择日巡幸。已差杨存中充御营使」。诏令杨存中先次起发,往建康府措置营寨,并点检沿江一带守备事务。
视师之诏既颁,沿路州军,日听警跸。财计事务与防边之备,分而为二,用志不专,深为可忧。乞明谕州县,展巡幸之期,别听指挥。仍令专措置边防事务,庶得内外协心,军旅整肃」。从之。 十八日,臣僚言:「伏
二十王日,右谏议大夫王大宝论及移跸。上曰:「吾欲亟行」。大宝云:「今日之势似未可,请少宽岁月」。
二年十一月五日,诏曰:「朕奉慈训,嗣有基业,永念祖宗陵寝,朝献路绝,黎元涂炭,屯戍未休。朕为人之后而不能报上世之愤,为人之君而不能拯斯民之厄,故食不知味,寝不安枕,未尝以尊位为乐也。特以战争之役,肝脑涂地,不忍南北之人,枉罹非命。自即位以来,两发骋使,冀寻旧盟;而(璘)[邻]帅主兵,及境弗纳。迨行人再往,始则立式邀求,继则迫胁囚辱。朕以兵隙难开,隐忍自屈,仍遣魏 衔命复行,
不较礼文,书辞屡易,不爱四郡,割以奉之。乃渝元约,又求商州,且索临阵系虏之人,是其更变无厌,必欲寻衅,初无休兵结驩之意。今使命逗遛,议论不决,积粟出船,包藏罔测。朕重违太上圣意,而宰辅 臣前后屡请,已尽依初式,再换国书,岁币成数,亦如其议。在我可从,无一顾惜。若彼坚欲商秦之地、俘降之人,则朕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傥或不谐前好好:原作「去」,据《宋史全文》卷二四上改。,至于交兵,天实临之,非朕得已。想彼兵民,厌其黩武,亦当嗟怨。况我将校六师,受国家爵禄之久,忠义所激,自应奋勇捐躯,为国雪耻。夫立非常之事,彰无穷之名,醲赏厚赐,朕不敢吝。呜呼!兵,凶器也,朕既无德以修二国之睦,又无威以寝敌人之谋,时当三冬而使军士有暴露之艰,人民有转输之劳,害贻尔众,痛在朕躬。凡百臣子,当念兴师用众,匪朕本心;我直彼曲,动则有辞。共输报国之忠,永飨安居之乐。」
十六日,(诏:「朕当择日亲征,视师所过,务从节省,并不得有所骚扰」。)诏:「向者虏帅移书执,复欲议和,朕以生灵之故,不惮屈己,苟可以休兵息民者,一无所吝。而虏情变诈,意有包藏,遣使在途,兴师压境,侵挠淮甸,虔刘吏民,曲直甚明,神人共愤。朕当择日亲征征:原作「往」,据前复文改。,视师所过,务从省节,并不得有所骚扰」。
干道八年八月七日,宰执进呈周操奏曰:「陛下天锡勇智如商成汤,不能郁郁久居汉中如汉高祖,恢复之计,久存圣抱。然而帝王之胜,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