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69 页/共 974 页

南滨海沿河疆域辽阔府治驻札极北州县分布东   南地逺途长势难周到原设之粮捕通判近又经盐   臣鄂礼  题请改为端管盐务移驻越支场虽将捕务归并海防   河务同知兼理难以遥制应请复设粮捕通判一员   分驻沧州督理迤南各州县捕务方无丛脞其余河   间等属运道一带地方应酌量分派沿河丞倅就近   兼管稽察之处 臣  现于改设巡检案内另行分晰核  题至大名道衙署尚存止须修葺保定通判旧署已改   为清河道衙门天津通判系移驻沧州俱应查给官   房改驻其道衙役等项悉照旧额合并声明以上   事宜均闗地方要务钦奉 谕着 臣  整顿吏治刻刻思维必分任有人而后得收指   臂之效惟是 臣  愚昧之见是否可行仰祈 圣明训示钦遵 臣  谨具  题伏乞 皇上睿鉴勅部议覆施行 臣  未敢擅便谨题请    敬请 钦定万年巩固章程疏        李 卫   伏惟易州  泰宁山天平峪乾坤毓秀川岳锺英恭建 万年吉地 臣  于七月初四日敬诣瞻仰细度山水形胜龙   蟠鳯翥源逺流长左右回环皆是天造地设前后拱   卫实如玉笏金城自广昌分为三枝由插箭岭髙起   南来从浮图峪盘旋东转悉皆起伏聮绵有闗风水   发脉 臣  职守封圻保是所专司随逐一履勘伏覩 万年吉地来龙左右两枝多系直所辖同属一省保   绵宻惟广昌至紫荆闗易州延长一百九十里悉为   中枝龙身正脉转系直晋两省接界分管且浮图峪   之东又有山西广昌县之草店桥等七村庄更在内   垣近障之中紧贴龙脉尤当敬谨保今两省各属   未免彼此牵制呼应不灵且广昌一邑南连唐县北   接蔚州蔚县东通易州三面环绕俱系插入直地   方从前亦系直武职防守又自县治至晋省府属   之大同三百六十里至山西省城七百余里较之至   直省保定府止三百一十里至易州交界止三十五   里由县到州城共一百九十里其为逺近相去径庭    臣  经由广昌地方据乡民纷纷具呈吁请就近改归   直是元气于天垣合龙脉于地轴顺民情于人   和一举而三善备则广昌一邑断宜改归直之为   便也 臣  愚以为易州既恭建 万年吉地请升为直州以保定府之涞水山西省之广   昌共二县改为州辖将浮图峪以内原属广昌之草   店桥等村永逺归于州界则东西拱卫左右聮属体   统更觉整肃而保风水万福攸同垂之亿禩而愈   隆矣至就晋省而论或以地方人民有闗课额则普   天皆属 王土移于晋而増于直同为  国家钱粮原无盈亏之别若欲彼此易换则两省接壤   州县非咽喉要隘之区即系隔越山闗界限无可移   调惟查张家口同知所管口外纳粮地亩沿边七百   余里包裹晋省大同之外离归化城八十里方住田   土肥饶如同内地毎年丰收接续开垦钱粮日见増   益此处在张家口同知所辖未免道路遥逺不无鞭   长难及之势而于晋省则为必需之区现在镇臣李   如栢奏请添设卫所前据口北道白石面称即系此   一带地方若可以之分归山西就近管辖恭候 命下之后彼此差员划定交界一转移间两省均属有裨   愚昧之见是否可采 臣  谨恭折具  奏请 伏乞 圣鉴钦定遵行谨 奏   相形势以正经界疏      李 卫  该 臣  看得直属正定一府原辖三十二州县幅广  阔事务殷繁前任督臣利瓦伊钧因见山西分属仿效  以盘查仓库路逺难周请改五州分治不为无见而  其中有矫枉过正者盖泥于府属之有五州必分而  为五殊不知形势之偏全控制之逺近又不可一槩  而论也伏查 国家定鼎京师北控幽燕南屏保定以河间扼东路以  正定总西路抚有万方宰制羣动天下都朝贡奔  走者不出河间则出正定西南九省之冲正定实为  咽喉要镇从前三十二城大小维持臂指承使雄闗  环峙城郭恢闳股肱上郡气象不同今自分以后  北止四十里南仅六十里即为府属统辖所不及且  郡城东门十八里外即系晋州所属地界肘腋之间  号令不行合之四隅缺其东面于形势为未全于经  界为不正况所存止正定一县附郭其余皆西北沿  山简僻之区地势既狭赋额复少似于表里河山保  障 畿南之义犹未相宜虽不必尽为更张而补偏救弊之  道诚不可以不为筹及也 臣  从前屡次出差经过其  地今复按图稽考细询舆情在阜平县去府二百五  十里者犹仍旧辖若晋州及州属之无极藁城二县  定州属之新乐县俱去府治或五六十或八九十皆  在百里之间呼吸既通盘查极便且均系正定东北  二面地方似应将此四州县仍归府属就近管辖则  四隅之形势既全道里之逺近适中三辅要地防维  更得巩固至定州为古中山地西拥太行东环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