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62 页/共 974 页

覆其船者迨经运官查明而领船人役逃散一空仍   坐地户赔偿以致倾家荡产卖男鬻女苦无可控此   其不便于民者二也且南漕告剥虽在仓场衙门而   领船船户实则天津钞闗部差统辖之毎岁河冰未   泮之日部差催提如雨以致船户往返千里匍匐赴   津彚齐过堂查因而差提有费过堂有费守候有   费种种苦累难以罄举此其不便于民者三也尤可   悯者连年水旱灾荒凡纳种之地例得邀恩照被灾   分数蠲免独至一应差船即被灾甚重颗粒无存不   敢不竭蹶以供一年之役同属 朝廷赤子同一被灾地亩而应船者遂不得与纳粮者一   例沾 恩此其不便于民者四也更有小民之本业已圈拨补于   他州县逺者千余里近亦七八百里往来征取地租   行旅已自告艰乃尚有征租不起逐岁淹留异乡流   离不可胜计而州县按名解船访无正户以致株累   亲族破产赔垫代为应役此其不便于民者五也况   剥船之设原以备河道浅阻之用时而河道顺利则   船虽设而不用而领船人役犹全勒地户一年之雇   价是以 朝廷正项之赋税小民终岁之勤劬徒供河下游闲者之   坐食此其不便于民而兼病于  国者六也查见在照地应船有数家共应一只者有十   数家共应一只者以地多者为应船正头而地少者   朋当之往往穷民不能应役弃地而逃一户逃亡众   户为之赔累数户逃亡则赔累更自无穷窃恐穷民   赔累愈深相率而逃则田地多致抛荒而船差亦无   着落是欲以速漕而反误漕此其不便于民而兼病   于  国者七也且毎船一只我 皇上轸念苦役毎岁仍给水脚银十余两计船六百余只   约费库银六七千金查毎船剥运仅可容载百石即   遇河道浅阻之日以河下雇见船剥运计时价估之   逺者运价不过五六两而止况遇河道顺利之日又   不烦剥运乎何竟以  国家正项之额赋又重费帑银之颁给而留此或用或   不用之剥船以重为民累也此其不便于民而兼病   于  国者八也种种滋累上下交弊不图变计害将安底以    臣  愚计之各州县剥船六百余只计地不下六千余   顷按亩定赋照原额毎亩二分五厘起科约可征银   一万五六千金较之河下见雇民船运价抵支有余   伏请 勅下该部行查各州县应船地亩若干合无令各州县悉   照额粮催征彚解仓场衙门贮以备用如遇河道浅   阻南漕告剥之日即动此项银两按河下雇船时价   给发领运各官接济剥运无烦重支库银仍给水脚   等项至于河道顺利不烦剥运应以此项银两岁终   解部庶于穷民不致重累漕务得以速竣而  国赋亦免虚耗之虞矣    流民转徙疏         李祖    臣  接捧部咨反复详读仰见 皇上爱民至意饬部议奏必令妥确不使偏累伤民诚如   天好生之徳也但细绎部臣之议立法固善原情犹   有未妥如云流民至彼先行安插询其姓名籍贯闗   原籍回文实系流民照旧安插可谓善矣又云如   系假冒即是逃人解赴督捕是以一纸回文立决真   伪 臣  于此不无过计焉如闗文至彼原籍州县官势   必问之邻里取勒甘结凭据若邻里虽知有此人而   不知在外所作何事虑及投充恐干严令故推不知   将有回无则州县自不敢出具印结必以假冒回复   则彼地方官见无回结岂敢容隠惟有押赴督捕而   已况如河间保定等处地土久被水渰百姓走徙无   算甚至有连里全甲同逃者该州县又将何人以确   察也既无察实之文谁敢信其非假如的系逃人假   冒流民解究自不容缓若无结之流民既不敢信以   为真势必尽解聴审若然不惟督捕清审不暇州县   亦押解多累而流民之苦且更甚于前矣伏乞 勅部再赐确议以便施行    筑堤御患疏         李祖    臣  据大名道程之璇呈详呈为擅筑壑邻钱神夺法   讯验不公合词再吁事等情到 臣  该 臣  看得顺广二   府壤地相错南带漳河一道毎遇伏秋横流暴涨连   岁霪雨势更汹涌乃附近州邑地皆平坦既无泄水   之塘又无障水之岸若非坚筑堤堰诚莫能捍其患   也邻河州县虽未必尽无水患未若顺属之平乡广   属之曲周二县接壤为害最甚奈各执已见舎堤不   修连年构讼 臣  于本年九月内披阅该道详文念濒   河昏垫民命攸闗且  畿辅水荒屡厪 庙算二县距大名仅二百余里 臣  即亲诣其地公同该道   两府县各官及士民人等相度形势遡源上流目   覩漳水来自西南入肥乡厯曲周稍东北折至于杨   家张路等村转为正南正北顺平乡西界之堤直下   曲在上游平居洼下若曲周顺河有堤则水不至曲   何由至平两县均可无患平之横堤有无可不必争   也 臣  随面谕两县令修曲境顺河之堤而曲周士民   犹哓哓置辨 臣  复谕以两县争讼已踰二年殴伤人   命拖累多人若移构讼资斧自修其堤犹不失恤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