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55 页/共 974 页

者严加治罪如此则事无中挠人皆乐从矣至浮议   之惑民其说有二一曰北方土性不宜稻也凡种植   之宜因地燥湿未闻有南北之分即今玉田丰润满   城涿州以及广平真定所属不乏水田何尝不岁岁   成熟乎一曰北方之水暴涨则溢旋退即涸能为害   而不能为利也夫山谷之泉源不竭沧海之潮汐日   至长河大泽之流遇旱未尝尽涸也况陂塘之储有   备无患乎此等浮议虽愚民易为所惑 臣  等宣布 皇仁悉心开谕无不感激欢腾劝功趋事其农田水利区   画条目容 臣  等博采熟商具折  奏请总期仰体 圣心为  畿辅兴除利害一劳永逸亿兆生民共享乐利之休于   无既矣伏乞 皇上勅下九卿议覆施行    请磁州改归广平疏     怡贤亲王   窃 臣  奉 命兴修水利查得滏阳一河发源于河南磁州神麕山自   邯郸入永年厯曲周鸡泽平乡等县元臣郭守敬曽   言此河可灌田三千余顷而明臣知府髙汝行等知   县朱泰等曽建惠民等八闸以资灌溉沿河州县民   皆富饶秔稻之盛甲于诸郡近年以来水田渐改闸   座所存无几询其所以乃有磁州之民地居上流拦   河筑坝无论水少之时涓滴不下即至水多之日亦   壅闭甚坚亦待经过商船敛金买水乃肯开坝放行   以致下流诸邑田土焦枯不沾勺水之润因争兴讼   累岁不休虽均水之断案如山而隔属之抗违如故   此永郡水田之所以坐废也查广平旧志磁州属广   平路领成安成安现广平则磁州本非豫属明矣   请将磁州改归广平府则滏阳一河全由直统辖   均水息争同安乐利矣豫抚田文镜请以滑浚等县   令属河南以重漕运部覆准行况磁州本系广平路   属史有明文事非创举 臣  等仰体我 皇上爱养民生一视同仁之至意为此谨  奏    敬陈  畿辅西南水利疏        怡贤亲王   伏查  京西一带诸山实维太行之麓逶迤环拱遥卫  神京水势因之尽朝宗而左骛故自西北山而下者皆   东南汇于两淀自西南山而下者皆东北汇于大陆   二泊两道分流毕由东淀达直沽入海则是今日所   厯诸河即去冬查勘  畿南河淀之上流也下流治乃可以导上流之归亦必   上流清乃可以分下流之势此相须而不可偏废者   谨将勘过情形并开挖疏引措置水田事宜为我 皇上敬陈之   芦沟以西诸水拒马其巨流也发源山西广昌之涞   山东流至房山铁锁崖分为二派一派东入涿州过   新城西南一派南入涞水经定兴厯杨村而东二派   合流而为白沟河他若挟河琉璃河于马头村为   马头河茨尾河广阳水于石羊村为牤牛河白玉   塘西域寺甘池诸泉为胡良河皆入焉马头牤牛   二河雨多则溢雨少则涸均难资其灌溉而牤牛一   河又往往东决为固霸诸邑害冲溜既久宛成河漕   特以下无所归以致泛滥田野应加疏浚导自髙桥   以下入淀不惟固霸百里之内涝水有所收摄兼可   减白沟之流免雄县淹没之患矣惟胡良所经地称   膏腴沟渠圩岸宛若江南扩而广之房涿之间皆稻  乡也涞水一派石亭赤土楼村秔稻最盛而房之张  坊至骆家庄之髙村及城之西北一路分渠引流  具有条理又有王家庄茂林庄毛家屯等村沟渠现  存改为旱田者约百余顷询之土人佥言水之入涞  者七入房者三故不足用及访涞则又以水源微  弱为辞此皆小民狃于因循不足深信此河下流为  白沟水势甚盛而附流之茨尾等河常苦涸竭则今  之滔滔南下者孰非拒马之余波乎未有下流盛而  上源微者今应于房山铁锁崖分流之处深沟侧注  以均其来白沟之上相地建闸以节其去不惟王家  茂林等处之百余顷复为水田即河流所经之定兴  新城等县亦沾浇灌之利矣 拒马之南为三易水  曰濡曰武曰雹寰宇记所谓易水有三其源各出者  也濡水出州北之穷独山西折而南流环城东注又  南入定兴与涞水合流源泉白杨虎眼梁村马跑诸  泉及遒栏河皆入焉源泉旧有石坝乃前人壅水开  渠之遗趾沿流建闸石基尚存故当时近水皆稻粱  遶城皆荷芰今皆荒废所应修复以广水利者也武  水出武峰岭女思涧子庄溪潦水入焉流经定兴合  濡水而归河阳渡雹水出石兽冈灌河入焉流经安  肃合盐台陂而入安州之依城河三水具挟原泉分  流疏渠其势甚便锺家庄唐湖川盐台陂民皆艺稻  是在因地扩充务使水无遗利雹水之南曰徐水来  自五回岭经满城至安肃而曹水焉合一亩方顺  龙泉诸水汇为依城河安州宛在水中其势甚危前 奏引曹入雹引雹入淀顺而导之正所以分而减之也  一亩泉出满城东南涌地喷珠澄盈溢余小泉以  百数鸡距红花名最着土人溉稻可十余顷而水力  已殚矣流经清苑城南为清苑河方顺水即曲逆河  祁水之下流也源出完县之伊祁山五云石血二泉  流为放水河蒲水伏流复现为五郎河皆焉流经  清苑之东为石桥河九龙泉出庆都城东绕城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