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53 页/共 974 页

速赐宸断明示臣民将近操内兵尽数罢归原住衙  门各认原管职事盔甲兵仗着落廵视监收等官逐  件查明交还内库马匹三千通发御马监收养听候  四新营缺马领骑则禁地肃清永清隐微之患圣心  澄静益凝悠久之休矣   乞代夫死疏         张 氏  臣夫杨继盛前谏阻马市预发仇鸾逆谋恩仅从  薄谪旋因鸾败首赐湔洗一岁四迁历躐原职臣夫  拜命之后衔恩感泣私图报効或中夜起立或对食  忘餐臣所亲见不意误闻市井之谈尚狃书生之习  遂发狂论致干宸怒复荷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  加诛俾从吏议臣夫自受杖入狱死而复苏者数次  剜去臀肉两片断落腿觔二条脓血迸流约五六十  碗衣被沾污日夜笼备极苦楚且年荒家贫食不  能给臣纺绩织履供给饘槖已经三年刑部两次奏  请俱特允监候是臣夫再蹈于死而皇上累置之  生臣之感佩惟有焚香祷祝万寿无疆而已顷闻廷  臣会议适与张经一案同时启奏题奉钦依依律处  决臣夫虽复捐脰市曹亦将瞑目地下臣仰惟皇上  方颐养冲和保合元气昆虫草木皆欲得所岂惜一  回宸顾下照覆盆倘鉴臣蝼蚁之私少从末减不  胜大幸若以罪在不赦愿将臣斩首都市以代夫罪  臣夫虽逺御魑魅亲执干矛必能効命疆场以报国  恩臣于九泉亦衔结无既矣臣无任激切祈恳惶悚  待命之至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九十四    疏  本朝    敬陈水利疏        怡贤亲王   钦惟我 皇上宵旰勤劳无刻不以民依为念兹因直偶被水涝   截漕发仓多方轸恤被水穷民既皆得所犹 命 臣  等查勘各处情形兴修水利务祈一劳永逸所以为   民生计者至矣尽矣 臣  等虽才识浅陋敢不殚心竭   力以求仰副 圣懐自出  京至天津厯河间保定顺天所属州县所至相度髙下   原委并谘访地方耆老所有各处情形大略谨为我 皇上陈之   窃直之水总于天津以达于海其经流有三自  北来者为白河自南来者曰卫河而淀池之水贯乎  白卫二河之间是为淀河白卫为漕艘通达之要津  额设夫役钱粮责成河官分段岁修而统辖于河道  直总督迩年以来白河安澜无泛溢之患唯饬河  道官员加谨防可保无虞卫河发源河南之辉县  至山东临清州与汶河合流东下河身陡峻势如建  瓴徳棣沧景以下春多浅阻一遇伏秋暴涨不免冲  溃泛溢查沧州之南有砖河青县之南有兴济河乃  昔年分减卫水之故道也今河形宛然闸石现存应  请照旧疏通于往时建闸之处筑减水坝以泄卫河  之涨又静海县之权家口溃堤数丈冲溜成沟直接  寛河东趋白塘口入海河亦应就现在河形逐段开  疏于决口筑坝减水均于运道有益白塘口入海之  处旧有石闸二座砖河兴济二河之委应开直河一  道归并白塘出口涝则开闸放水不惟可杀运河之  涨而河东一带积涝亦得藉以消泄且海潮自闸内  逆流遇天时亢旱则引流灌溉沟洫通而水利溥沧  青静海天津数百里斥卤之地尽为膏腴之壤矣至  沿河一带堤工大半低薄应饬及时修筑髙厚仍令  总督将玩忽河官叅处以警将来此治卫河之大略  也至东西二淀跨雄霸等十余州县广袤百余里 畿内六十余河之水于西淀经霸州之苑家口同  河合子牙永定二河之水汇为东淀盖羣水之所潴  蓄也数年以来各淀大半淤塞惟凭淀河数道通流  一经暴涨不惟淀河旁溢为灾凡上流诸水之入淀  者皆冲突奔腾漭泱无际总缘东淀逼窄不能容纳  之故也故治直之水必自淀始凡古淀之尚能存  水者均应疏浚深广并多开引河使淀淀相通其已  淤为田畴者四面开渠中穿沟洫洫达于渠渠达于  河于淀而以现在淀内之河身疏瀹通畅为众流之  纲经纬条贯脉络交通而不竭蓄而不盈而后圩  田种稻旱涝有备鱼鳖蜄蛤萑蒲之生息日滋小民  享淀池之利自必随时经理不烦官吏之督责而淀  可常治矣周淀旧有堤岸加修髙厚无堤之处量度  修筑其赵北苑家二口为东西二淀咽喉赵北口堤  长七里现在板石桥共八座俱应升髙加阔并于易  阳桥之南添设木桥一座堤身加髙五六尺桥空各  浚深丈余毎桥之下顺水开河直贯柴伙淀而东苑  家口之北新开中亭河近复淤塞应疏浚深广其上  流玉带河对岸为十望河旧道应自张清口开通由  老堤头入中亭河苏桥[三岔河]达于东淀庶咽喉  无梗尾闾得舒可无冲溢之患矣子牙永定二河以  淀为壑淀廓而后河有归亦必河治而后淀不壅此  治二河之法所当熟计也子牙为滹漳下流清浊二  漳发源山西至武安县交漳口流经广平正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