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394 页/共 974 页
口亦筑堤备之一统志旧滏河在鸡泽县西自永
年通水闸北流经此又北逹平乡县入宁晋泊旧
道纡曲不能容常溃决为民患
夲朝康熈七年知县姜照挑浚新河以导其流自冯郑
村至亭自头长二里许六方等村永无水害按滏
阳河旧合漳流故多冲溢今漳水东徙经魏县元
城抵馆陶入卫不与滏合滏水独行贯宁晋泊而
出至衡水县界滹沱河出焦罔合流径冀州武强
献县河间青县大城入淀名子牙河其支流自完
固口径杜林镇抵青县之鲍家嘴入南运河近己
淤浅唯子牙一支为巨津焉自宁晋泊以上滏水
所经州县多引流种稲沿河闸座甚多而磁州之
民欲专水利以致下流稲田多废争讼累岁不休
雍正四年 怡贤亲王奏称查广平府旧志磁州
属广平路领成安今成安现隶广平则磁州夲非
豫属明矣请将磁州改归广平府则滏阳一河全
由直隶统辖均水息争同安乐利矣奉
旨怡亲王奏请将磁州改归广平府管辖以収滏阳水利
稽考志书相度地势援古证今俱为符协似于广郡一
帯民田大有禆益着九卿会议具奏嗣经戸部议覆应
如所请行自是广平以下均沾河润各州县营田
多至二千余顷从前斥卤尽为稲乡矣
按滏河堤岸例系濒河村庄修筑工多力寡难
免溃决应照千里长堤之例将该州县所有堤
工丈尺查明按通邑里甲摊派均修造册存案
永着为令工少人多自成巩固矣出泊以下水
势倍増会以滹沱湍悍之流所有民堰难资捍
御雍正八年衡水堤决溢流直犯青县可为寒
心应将臧家桥以上直至衡冀一帯民堰令地
方官查估动帑增修工竣仍照千里长堤例令
民间年年修补
宁晋泊 一名胡卢河在宁晋县东南自隆平县流
入又东北入冀州界宋史河渠志熙宁八年发夫
增治胡卢河旧志在县东南二十里东西径三十
里其上流即漳水与滏水合流汇大小羣川注此
土人称为宁晋泊即北泊也洨河冶河沙河泲河
槐河午河李阳河七里河滏阳河咸入焉自滹沱
河南徙由贾口而入淤塞滏河故道三十余里水
无所泄遂冲决洨口营上等村而东注水口河身
亦多浅溢雍正三年滹沱东徙不复入泊四年
怡贤亲王奏请开穵自黄儿营至营上村一路展
寛浚深泊水始得畅泄
大陆泽 一名广阿泽在任县土人谓之张家泊元
和志大陆泽一名巨鹿在县西北五里东西二十
里南北三十里葭芦菱莲鱼蟹之类充牣其中即
南泊也百泉牛尾野沣沙洺刘累程二寨圣水顺
水蔡马栁林等河咸入焉北有穆家口河泄之于
北泊东有鸡爪张滋等五沟泄之于滏河县志弘
治时溷水汹洚九河举发冲决堤防下流隆平县
淤窒壅塞者四十余里隆平巨鹿均被其害而任
县居多嘉靖六年发正定顺徳二府夫役同浚之
自穆家口至羊毛圪塔四十里深广各丈余水得
其性隆巨复膏壤而任之水患亦息
夲朝顺治十八年重浚日乆堙塞而五沟亦淤其三祗
有鸡爪张滋不絶如缕有所受而无所泄伏秋涨
溢为濒泽居民田庐害雍正四年 怡贤亲王奉
命查勘委员开穆家口河长四十里挑河之土即以夹筑
长堤导泽水而注之北泊其鸡爪等沟亦加疏涤
于是水患既除水利亦兴邢家湾南邉家庄北引
流种稻营田数百顷
按南北二泊正定广平顺徳三府之水会也西
帯重山二十余河之水建瓴而下每遇伏秋之
际千岩飞雨万壑悬流若无二泊为之翕受而
节宣之其奔冲横溢为何如哉故南之有南北
二泊犹北之有东西两淀皆治水者所当加之
意也滹水尝入北泊塞河口而环泊州县受涨
溢之害者多年漳河合滏溷入南泊而穆家鸡
爪等河塞遂致中满旁溢任隆之民坐受其浸
今年滹漳逺徙 贤王施疏瀹之功州郡享平
成之利此千载一时也然二水之故渎尚存浊
流之迁徒靡定既可以不袪而去讵难于不引
而来且前明之世有障滹沱而归宁晋以为故
道者矣有请浚穆家口仍俾漳滏会流者矣或
暂免一方之害或微规目前之利而不知统计
全局之利害其贻患不仅在一时也故谨着之
又按入泊诸水自洨沣百泉牛尾圣水等河恒
流不竭外其余春夏每多枯涸然前人载之图
志设有桥座盖以为摄水归泊之道也雨集山
涨由此胍分缕析而注之大泊之中田间无宿
潦焉其为功也大矣有司不知浚治或反听民
占耕一旦山水暴来则奔腾四野为田畴害雍
正四年 怡贤亲王奏明委员查勘酌量疏通
五年复檄行各地方官随宜浚治毋得听其堙
塞而有司具文视之不知奉行八年秋雨多水
溢环泊十余州县皆罹其灾上厪
圣懐遣官发帑徧行赈济既过之后官民晏然又复不以
为事昔陆陇其为灵寿令令民挖浚[卫河]其始
颇有怨言以为开无水之河徒劳民力陇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