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75 页/共 700 页

横涧河在县南五里   许河在县南二十里滙县西南之水经许庄流入丹河济渎池在县西南六里骷髅村   原洁泉在县西二十里原村即许河之源也周四丈深一丈五尺清而甘冬温夏凉东西分引溉田西南流十余里合山涧经许庄名许河【此岂所谓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者耶】   浮云河在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龙见于河因名浮云金皇统元年龙复见   金龙泉在县北二十里团池村相传二鱼时跃于泉遇雨即飞去今名莲花池   玉女泉在韩王山冇玉女祠土人时祷雨焉   鸦儿沟在丹朱岭南金明昌间张胜家沟南麓羣鸦驱之不去   长河在县东北南流入丹水环萦袤渺而七佛山界其中故有东西长河之别   阳城县   太行山在县东南连析城王屋诸山 魏散骑常侍陆旭好老易纬候之学撰五星要诀及两仪真图得其指要太和后知符象遂隠于太行山   底柱山在县东南五十里连析城王屋山 山有三峰中峰最髙秀其下皆土唯起峰处为石若石柱然故名西南三十里为析城五十里为王屋 禹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孔传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东行 尚书注陜州三门山有底柱石其形如柱似凿后得名 正义地理志云析城在河东濩泽县西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地理志不载底柱底柱在大阳关东析城之西【按正义指底柱在析城之西是指阳城底柱山也】通考禹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皆在州境是全有太行之险固 杨鹏翼诗方迎峭壁疑无路才转深谿别有天   析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太行支山 晁氏曰草木分析曰析山峰四面如城 巅东岩有龙洞有龙池龙窠 上有成汤庙二泉亢旱不竭传为成汤祷雨地又传泉通济渎 水经注上涧水南歴析城山北山在濩泽南禹贡所谓砥柱析城至于王屋也山甚髙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数十步外多细竹其水自山隂东入濩泽水 顔师古注析城山在濩泽西南 刘昭注濩泽侯国有析城山前志曰在县西南 索隠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七十里 通典阳城县有嶕峣山濩泽水析城山禹贡所谓砥柱析城也【通考同】古今地名析城山方七百里髙万仭是连王屋山言也 吴澄曰析城在王屋山西北七十里山峰四面如城有南门焉 王屋山志析城之山升白气于天落五斗峰化为湿云自窦中滴水降太乙池 寰宇记山顶有汤王池土人传汤旱祈雨处今池四岸生龙须草   王屋山在县南八十里西南跨垣曲县境 刘防孟曰在山西泽州唐武德间尝升阳城县治为泽州 金志阳城有王屋山 程百二方舆胜览山有三重其状如屋与陆应阳广舆记胥谓在阳城县 山堂肆考王屋山在山西泽州阳城县南上有仙宫洞天广三十里状如屋故名列子所谓愚公谋徙者即此   盘亭山在县西南八十里羣峰亭立一名塔楼山铁盆嶂在盘亭山左壁立千仭有石泉形若仰盂悬崖滴溜白孕谦铁盆嶂大士殿碑记阳城西南多山其秀削攒竦称最竒者惟盘亭盘亭之尤竒者惟铁盆嶂嶂纯石骨一壁万寻而顶有微肤凝滑若脂方广仅数尺当佛座下兼有神瀵出自石隙珠滴成泉下有凹石仰承之渟涔晶彻俨若盆然嶂以此得名   嶕峣山在县西三十里下有濩泽县址 水经注阳众水东迳阳陵城南即阳阿县之故城也汉高帝七年封卞防为侯国水歴焦峣山东下与黒岭水合 五朝志濩泽有嶕峣山濩泽山 通典嶕峣山在濩泽县 通考嶕峣山在阳城   清凉龛在县东二里厓巅有石室有风隧   峪沟山在县东二十里苍崖揷沁曲磵穿林   小天坛山在县东二十里形类王屋一峰耸峙俯瞰沁水 白孕谦小天坛山神庙碑东二十里曰刘善村当沁水之隈其北一峰最为崷桀羣向诸山頫下之梯级始届顶以视王屋殆具体而微者耶旧有轩辕庙亦名小天坛或古者用以副王屋也   金裹谷在县东三十里谷中龙泉建海防寺松柏森蔚楼阁参差曲水回廊修篁游鲤所谓海防龙湫也张金铭尝撰种松铭并独夜聴泉诗内有凤尾竹清夜无风自响似金玉声所谓海防竹风也   虎谷在县东三十五里屯城清溪悬崖 张慎言诗石室溪桥泊水东盖溪尽有小梁梁上悬崖有苖阁似飞楼云   可乐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层峦曲磴上有瀑布二径数围高可数十丈山半有龛瀑布挂前似水帘   羊肠坂在县东六十里下有栖龙池   北隠谷在县东长河北南有梵洞   南隠谷在县东长河南   小崦山在县东南二里峭崖临沁河上有甘泉   石门在县东南二里两山中划泽水流其中 白孕谦石门诗万山奔一城石门当水口仰垂千仭壁清潭俯承臼   香台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上有唐太宗庙   莽山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萧王追王莽至此 峰峦雄亘北巅曰北立门由此而下如入渊井行数十里至麓有红峪水转而上如陟梯磴又十里至巅曰南立门侧立一峰曰系马桩有试剑山双岩夹红峪水巅有石人山又有三盘山   九女台在县东南四十里屹峙沁河中涛响轰雷上有九天仙女祠 陈廷敬九女台北黑龙潭诗河流雨沄沄此山罄而控其北皆连峰排拶故纵送陡崖临数仭潭水郁澒洞相传是海眼仰口若大瓮   石塘洞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阳阿水入沁之侧洞悬山坳 白孕谦游石塘观龙潭登九女台纪事石塘至台顶不肯不﨑   小寨山在县东南五十里沁水东绕有鸟道裁可容步隠谷在县东南六十里岩谷嵌空下俯危崖侧有梵洞龙崖在县东南六十里崖半有龙洞燃炬行里许有潭孤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麻楼山在县南四十里有东西中三峰相距四五里实不连属   蒸饼洞在麻楼山南石壁百余丈梯绳而上中长二百余步昔人作板桥三十间今圮后有一泉可饮数百人   峰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孤起髙峻   黒龙洞在县南六十里西南深涧中林木环密有黑龙庙   千峰岭在县西南四十里析城山东石壁临清溪仄径裁通   修真洞在县西南五十里临涧村一名仙人洞洞门屹悬跻攀里许有石龙石象石狮石流苏石炉石榻变幻千状   云蒙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府志作九十里峭壁密林钟鼓山在县西南百里垣曲县界   卧虎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势殊险麓有灵泉寺谷有万松亭   陶峪在县西四十里峪左即淘峪河也两山对峙前突髙阜土人名石龙戏珠内建福胜寺寺侧双潭澄碧其一四周石崖水由厓出似门其一似盆左右蹲石似狮   画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形肖一画   营匠山在画山前旧志清渊水自表山而来疑即此灵通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半有风洞   万户山在县西北五十里登巅见县旧治及聚落傅齐岭在县西北七十里沁水县界   白岩山在县北三十里中有龙岩刹后围栩障前钩栢带一石梁斜通岩壑上有地平广六十弓又倚大岩壁立数十仭陟巅可望析城底柱莽樊诸山石梁东南弹碁石下有泉 左崦山又左方山胥一山也杨贞肃继宗读书于此   崦山在县北三十里方山右东有白龙潭祷雨多应又有白龙神洞 王国光诗谷转出清池   方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形似凭几   史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产铁西五里有金裹谷堆堆下有铁鑛   龙岩山杨继宗尝读书于山有诗   金谷在龙泉寺前   隠洞白东谷居此东谷千佛精舍记予归山中所居隠洞岩壑险絶独西峰有洞名梵延   白涧岭在濩泽水西下有濩泽泉   郎家山   沁河繇沁水县郭壁镇南入县境东北屯城里经润城东防百眼泉又经沁渡迤逦而南西滙芦河泽河桑林河又东滙长河至公娥涧出山口建瓴下注至潭懐滙丹水入河 沁河有润城津 沁渡津 王村津 水经沁水又南过阳阿县东又南出山过沁水县北【按沁水出山始过沁水县北宜考】水经注沁水南迳阳阿县故城西魏土地记曰建兴郡治阳阿县郡西四十里有沁水南流沁水又南与濩泽水合又东南阳阿水左入焉又南五十余里上下步径裁通小竹细笋被于山渚防笼防密竒为翳荟也 沁水南迳石门谓之沁口   濩泽在县西北十里源出嶕峣山东南流至平头庄入于沁潴水一澄莹不竭县名濩泽州名泽胥以此西白涧岭下有濩泽泉东北流合沁河泉西有濩   泽灵源祠 通典泽州因濩泽水为名 金志有王屋山濩泽 濩泽城西三十里泽城村汉置县唐初改泽州治寻移端氏 世纪尧求贤四岳荐舜尧命之于顺泽之阳即濩泽也濩泽之渔争坻舜乃徃渔焉鲛人巽长争以深潭与之 路史淮南子云钓于河濵濩泽在今泽之阳城唐濩泽县应劭云泽在县西北沁水东迳濩县故城南汉之泽氏县魏土地记云阳阿有沁与濩泽水合者纪在梁惠王十九年晋取原武濩泽墨子亦言舜渔在此故金钥谓泽州为舜泽十道记云泽州以濩泽得名皆在河东或云渔于济隂雷泽非也   栖龙潭在县东六十里建龙神祠上有羊肠坂 阳阿水自章训里经境内数十里至栖龙潭两山夹峙一线裁通石磴悬陡建瓴瀑注乃入沁河焉 水经注沁水又东南阳阿水左入焉水北出阳阿川南流迳建兴郡而其水又东南流迳午壁亭东而南入山防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 俞时栖龙潭记盘涡伏流竒成自天 白孕谦栖龙潭神庙碑潭当谿谷众流穿射之冲然深窈莫测底极或值暑雨秋涛荡潏凌啸及夫沍寒收潦湛然一碧若巨螺盛醁万斛沿岸石凝滑如脂履之头涔欲坠习传其中为神龙之官潭遂以此名四外山雄立矗起稍南平冈迤靡磊然若画置名曰山土人庙其阳享祀惟防 徐干学午园记午壁亭不见于志乘以道元之言考之当在故阳阿县南为今髙平县西南界泽州西界与阳城接境其南五十余里小竹细笋被于山渚茏防密又南则石门枋口回辕孔庙接河南野王之地今考其形势惟栖龙潭尤肖   沇水在济源县西源本太乙池东北流注于秦泽为济西源防水在济源县东北南流与西源合为济东源水经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水经   注山海经曰防水出焉西北流注于秦泽郭景纯云防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员也 汉地志王屋山沇水所出 释名济源也言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 洞天福地记济渎源出王屋山名沇水系清源王所理   玉泉二一在东关青阳坊街北元主簿丞相托克托子图卜岱建清风亭一在西关同固北土人名西大泉   百眼泉在县东三十里沁水濵有泉百眼滙流于沁青萝河在县东南九十里源出底柱山縁谿环转繇王屋山下入济源 山海经人鱼在太行之东北二百里凡记防鱼鲵鱼孩儿鱼名鳎名魶能縁声如婴儿土人云闻雷则奔窜山谷   泽河在南郭外源出西三十里析城山之支东合清渊水即西河也自表山而来入于泽水迳城南折而东繇石门下入于沁 水经注沁水又南与濩泽水合水出泽城西白涧岭下东迳濩泽墨子曰舜渔濩泽应劭曰泽在县西北又东迳濩泽县故城南盖以泽氏县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九年晋取原武濩泽者也其水际城东注又东合清渊水又东得阳泉水口又东南有上涧水注之水导源西北辅山东迳铜干崖南歴析城山北自山隂东入濩泽水濩泽水又东南注于沁水 路史阳城汉濩泽县墨子则言舜渔在此泽今在阳城西北十二里寰宇记为乌虢切矣郡国志言邑西今有地名舜田   桑林河在县南四十里一名大河源出麻楼诸山歴西冶合龙洞川水东北入于沁地多桑名曰桑林相传成汤祷雨于桑林即此今汤庙前潴水澄不竭   盘亭河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析城山麓滙诸涧水绕王屋隂迅流而下瀑布垂岩悬河注壑南流入济源界   西河自画山经县西南上王曲李丘绕县西南入于泽河 水经注泽水又东合清渊水水出其县北东南经泽城东又南入于泽水   芦河古阳泉水也发源沁水县鹿台山楼子坡经县西北芹池刘村蒿谷美泉孔寨至下孔入于沁 水经注阳泉水出鹿台山山上有水渊而不流其水东迳阳陵城南歴嶕峣山东下与黒岭水合水出西北黒岭下即开蹬也其水东南流迳北乡亭下又东南迳阳陵城东南注阳泉水阳泉水又南注濩泽水 阳泉水古入泽水今直入沁   长河发源鳯台大阳镇经县境入沁河   龙泉明文翔鳯龙泉行险乃在濩泽之西芹池之东岩壁或悬六七寺涧石频推两三松羊肠盘处天如带豕腹胀时水似弓 王国光曰海防亦名龙泉前有金谷 王恽憩阳城北龙泉寺诗万松亭废久重拂短碑看诗注碑大定间泽州刺史杨庭秀撰   灵泉司空图灵泉禅院记中条发于蒲企于艮杰出而为太行则天坛不得不冠冕嵩华争勍日观也其北川壑防流盘郁浓粹自髙平西顾以至灵泉极矣泉之为灵非惟利物当以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   暖泉王国光诗泉暖犹闻野荇香   陵川县   黄围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孤峰揷天陟巅见黄河山半洞内有山有谷有风门有云门有神井有石鸽双飞有石乳墖昔人秉炬深入四五里遇黄河一朽木不敢越而返洞口一峰中空如门名天门 孙必振诗洞口霏霏烟雾轻庄严妙相当牕牖座后突兀说法台寳墖玲珑三五耦石乳悬空滴蔗浆龙泉清冽琼玖四壁斑斓翡翠屏鳯篆龙章杂蝌蚪石芝倒挂白鸽飞石脊蜿蜒苍螭走   孤围山在县东七十里髙十里盘踞八里四面山麓至此胥为絶壁周围环合殊肖石城中突涌一峰青揷天际惟飞鸟可至其上水莹峦映互相喷薄虽画工不能摹也一名孤峰山下有平田水   状元峰在东川双峰峭峙殊肖青萍吉祥院碑宋崔有孚十五嵗乡贡第一二十五嵗状元及第苏村墓表金武明甫贞元中状元及第明甫犹子武天佑承安五年状元及第天祐弟天和太和中状元及第仕林庄墓表赵安时字全老号东冈正隆间状元及第官至中顺大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天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安时弟安荣状元及第又晋宁路李俊民状元及第尝避兵邑之嵩山故建七状元祠于东川   东海神山在县东十一里   箕子山在县东二十里逓髙五里西南山麓石上巨人足迹相传箕子避地憩山中及武王访以治道于此纳履焉   花瓶山在县东五十里逓髙五里盘踞七里   板山在县东五十里连熊耳山山方而峭   马武山在县东五十里周百里四壁峭立有汉马武砦山中棘无倒刺蛙不鸣土人传汉光武迹   风门山在县东六十里连板山形似门   天柱山在县东八十里下为辉县泊   含珠砦山在县东河南辉县界   王莽岭在县东百二十里辉县界   菊巘山在县东南五里髙二里一名漳门山捍水口多菊上建龙王祠   黄围洞在东南五十里黄围山夐防莫测相传达紫团翠微洞云洞中石乳滴为浮图中有灵湫殊清冽旱祷辄雨   锦屏山在县南二十里山形似屏霞彩标映产芍药宋元丰间都君锡栖此邑令吕由庚偕闻人髙子美谷汉臣入山访之为芍药防焉   栖鳯山在县西南四里东有泉绕山麓伏流   灵泉山在县西南十里上有灵泉   马鞍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临附城镇   九仙台在县西南六十里石台突起髙数十丈相传有仙栖此丹成乃去   鳯凰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形似鳯接髙都河至鳯台县五十里   古贤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志美名也】   龙门山在县西一里两山横亘中缺似门   鲁山在县西十五里上有松峰   秦岭在县西北三十里   寳应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逓髙七里连长治西火岭乃秦岭之北峰也则云散于下霁则云卧于上有甘泉傍有古洞相传寳应寺僧修寺取物料洞中寺成拥石闭洞化此   黄沙山在县北十里髙三里盘踞七里北接蒲水一名天一山又名太乙山   圣宫山在县北二十里壶关界西南有蒲水流合丹河嵩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接佛山五里   六泉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上有六泉自山半六泉洞中出   佛山在县东北四十里矗髙三里太行絶顶文翔鳯曰俯视中州九千四百八十仭   熊耳山在县东北四十里连六泉山双峰峭对若熊耳然月自峡中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