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70 页/共 700 页

福禄山在县东北八里相传山伏白鹿名伏鹿山云至此必断一名断云山 伏鹿山而西为阳和之断头山更西为镇城之方山南垂为采掠白登山歴右玉马头丫角以入偏头而渐逹于牛湾黄河   桑干河繇阳髙东流入县马营堡境经大石堡楼子屯东西太保村至小盐厰入直西寜县白家泉界河在顺圣西城南二十里东南入芦沟河   海子泉在城内沍寒不冰炎夏弥寒汲饮恒足   十里河一脉自阳髙后口入一脉自大同县桥头村滙于阳高之萧家屯东流入县境经十里铺七里墩繇西北转城东北过李家庄至永嘉堡入直懐安县李信屯界   黑龙泉在萧墙山祈雨多应   温泉在城东南三里屯北晨似蒸雾   涌泉在城西南一里俗名海子万人用之不竭终嵗不用不溢   七股泉在涌泉南有畅流势   冰泉在城西南孙家园   八里井在县西南八里屯水轻甘第一   沙河在县西南十五里笔峯五架石梯三山水发源米薪闗歴季沙河至宋家厰   天潮河发源城西南杨家屯清而味甘滙七股泉繇城西入十里河   龙泉在牛山两峯夹峙清澈可鉴常有物蜿蜒其中玉泉在城北邓家园水莹似玉祈雨多取之   甘泉在二郎山   五泉河发源温小堡定安营兴隆堡龙池堡顾家营五泉至咸水皂合流而下经阳高坦坡村大同康石庄复入县境嘴儿头入桑干   李儿沟 张仲沟胥在边垣下   山西通志卷二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二   山川【六】   朔平府   右玉县   骆驼山在县东三十里兔毛马营二河源此   盘石岭在县东四十里   蹄窟岭在县东五十里高数十丈递高十里盘踞三十里连左云县界高山堡北连边墙三十里上有三峯相传汉王昭君出塞道经此岭有马蹄迹至今尚存   红土岭在县东南十五里   牛心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牛心堡南递高八里旋折而上孤峯挿云盘踞数里巅平麓圆上建玉皇阁四望无际左右开黑石二峡嵚空洞似牛晴然土人曰此牛心孔窍也冬不积雪夏不生草山下清泉澄澈潺湲号为胜地   大南山在县南三十里威逺堡东北十五里形如华盖高百仭递高十里四周盘踞四十里一名贺兰山又名贺人山山半有元洞中竪孝文碑记夏拂凉飚冬涌温泉邑胜地也 宋咸平初李继迁犯河东西境知石州韩崇训追袭之至贺兰山而还   萧通元洞在县南三十里大南山阳洞口高四尺防六尺萧通元土人传第八仙云   长鸡岭在大南山   黄土山在县南五十里   碧峯古洞在县南九十里平鲁县界土人传真仙栖此张良洞在县南百里土人传张良栖此未覈岂白登之役尝扈从而至止耶   纱防山在县南威逺堡东二十里下有海窟广一畆水殊澄冽   石香炉峯在县南威逺堡西二十里三山鼎峙   泥沟山在威逺堡南五十里山多文石具山水花木形琢而成器   尖山在县西南威逺堡界尖峯叠秀中有圣水堂祷雨辄应一名圣水山   盘谷在威逺堡西   雷公山在县西十里高二十丈有竒延袤数十里北连边外南接云石堡下有神泉祷雨辄应 峭峦濚涧山巅白石久暵则色燥似焚将雨则润生似础   莺窝山在县西十四里高峯矗起陟巅可眺百里旁列小峯四   华林山在县西三十里   歪头山在县西三十里杨千户河源此   总了山在县西四十里云石堡界   混元峯在县北二十里杀虎口东高十五丈东北胥连边外盘踞数十里上建元帝宫山半有清泉乃广义河之源也   杨鐡山 黄家山 边家山 平桓山 玉林山 台印山 东团山 氊防山 圣山【以上九山胥在右玉见大同纪】   长安岭 芒牛岭【二岭胥在右王见大同纪】   无二山 石堂山 桃山 红山【以上四山胥在威逺卫见大同纪】东大河在县东南发源左云县界北流入南大河南小河在南闗外发源县东蹄窟岭暨东北风神台后栁沟泉   南大河在县南三里即沧头河东河也   双河在县南四十里双河屯发源村西南山泉   沧头河在威逺堡南百五十步发源平鲁县西泉儿山东流折北入县境经威逺城南门外环西而北滙沧水经县西门外滙马营兔毛诸河出口入黄河   十八滩在威逺堡西涧廻泉绕广袤数十里土人修禊于此所谓盘谷流觞也   圣水潭在威逺堡西三十里尖山麓左有天桥右有龙湾祷雨辄应   杨千户河在县西云石堡界发源西三十里歪头山繇秦家堡经西门外入马营河   马营河在县北七里发源东七十里左云县界槖驼山下师家口西流至城北滙沧头兔毛诸河出口外   广义河在县北十八里发源樊家窰混元峯半潺湲秀澈流至杀虎口南门外滙兔毛河马营河出口外   兔毛河发源东北十里槖驼山下响水沟西流至城北八里防马营诸河流出口外东胜州入黄河   栁沟泉在县东北风神台后利可溉圃   三家河   王石匠河   萧官人河   石温泉 红草泉 东流泉 三里泉【胥见大同纪在右玉】打鱼河 见大同纪在威逺堡   朔州   神武尖山在州东南百余里即武州山之别峯也昔贺拔氏宗族居此   阿敦山在县东南金罗索族子哈里从罗索追及辽天祚于朔州阿敦山天祚从数十骑逸去罗索遣哈里及珠徳勒往见谕之使降天祚待于阿敦山之东罗索因获之   禅房山在州南七十余里递高八里巅覆云辄雨辘轳坪在禅房山西   梨园山在州西南六十里连寜武军山   翠屛山在州西南七十里寜武县界东至石碣峪北接马骏山南通寜武军山口西至托罗台高下往复二十里有竒盘踞二百里有竒山数平峯有石洞洞有石佛盛夏隂崖积雪   石碣峪在翠屛山东   蒋山在州西南八十里   东灵山在州西南百余里旧武州境接寜武山界 金萧融为武州刺史尝建亭台 霍鹏朔州城楼诗但说东灵萧刺史那知北塞晋阳侯   蜚鱼洞在州西二十五里   单于岭在州西三十里鞍子岭北   门家岭在州西三十里高漫坡十五里南连鱼渠岭北连黒垜山   小峪在州西三十里小北岔草木不雕风景长春鱼渠岭在州西三十五里盘道高五里南连双岭北连门家岭石上有鱼形   双化岭在州西四十五里石道高五里东西盘踞百里有竒西连安子坪北连鱼渠岭中有石道日西灵光回照   西华岭在州西五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四十里东连鞍子鱼渠岭一名黄华岭盛暑犹寒 史记赵武灵王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正义黄华盖西河侧之山名也   鞍子岭在州西六十里西山后高四里西连西华岭形似马鞍   北岔在鞍子岭东北   三塔防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高四里余盘踞二十余里西连黑垜山山半有泉名圣水井祷雨辄应建三塔嵬泉祠有三塔西塔尤高   黑垜山在州西北三十里高十里余盘踞四十里东连三塔防山南连门家岭西北胥连土坡出羣山表俯瞰百里上有唐丰王墓 通考唐昭宗第三子名祁天祐元年封薨于此墓前石砌神道四周有濠堑遗迹   顾北岭在州西北四十里高十里余盘踞二十五里土人有母尝被俘子日登岭望母后于岭故名   另山在州西北六十里高漫坡袤十里盘踞六十里四周胥连土坡   龙虎山在州西北九十里一名上木角唐鄂国公墓在此   元姬山在州北三十里高五里余盘踞二十余里 后魏道武侍姬李氏善讴卒此山故名   寳峯山在州北四十里高五里余盘踞二十余里南连安家岭坡涧 明嘉靖间山麓倾现石佛像二一老一稚备具神工其光似玉其响似金民建寺于上故名   玉屛山在州北六十里高漫坡十里余盘踞二十五里州志金李纯甫居此自号王屛山主人日与禅僧   士子游以文酒为事【按蔚州有玉屛山乃李纯甫所栖也岂纯甫亦尝侨朔耶】   弹子山在州北八十里漫坡十里余南连平鲁王冒儿窰石坡   卧龙冈在州北   苖家山在州东北三十里石磴裁通人行递高十五里盘踞四十里东南连洪涛山西连土坡北连契吴山   契吴山在州东北五十里高十余里盘踞三十里东北连洪涛山南接苖家山西土坡   七岭山后魏永兴五年七月丙戌南次定襄大落城东逾七岭山田于善无川   腊汗山厍狄干曾祖越豆眷魏道武时以功割善无之西腊汗山地方百里以处之后率部落北边因家朔方   大青山东接察罕儿界迤北而西直抵袄儿都司以黄河为界北有数口胥通大漠高百余仞袤三百余里广百余里中产松柏材木望之苍翠似画屛按后汉书五原郡西安阳北有隂山徐广曰隂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括地志隂山北戎地在朔州北塞外匃奴依阻其中汉武克之置隂山县辽史丰州振武县汉定襄郡盛乐县背负隂山前帯黄河元魏尝都此明一统志旧通志古丰州境有黑山与云内州夹山东西相连大青山即隂山黑山而夹山即红山摩天岭诸山也又芒于水南迳钟山水经注曰山即隂山归化城元延祐间修道碑载大青山为祁连山边外称天为祁连金时置静州天山县故名大青山为祁连山 水经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阳山即隂山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名隂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谓之阳山徐广云隂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非也   天徳山在朔州北辽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徳军掠吏民以东即此若汉李陵自居延行至天徳山在今甘州西北非归化城近地也   牟那山在朔州北三百里隋大同城址在此近有耳觜城又有秦长城   夹山在朔州北三百四十里辽主天祚避金师奔夹山即此   黑河发源大青山东九十九泉经归化城南二十里西流至脱脱城西南伏流入黄河 水经河水屈而流白渠水注之 水经注水出塞外西迳定襄武进县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曰伐蛮世祖建武中封赵虑为侯国也白渠水西北迳成乐北郡国志曰成乐故属定襄也魏土地记曰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乐城今云中郡治一名石卢城也白渠水又西迳魏云中宫南 明一统志黑河古丰州界源出官山西流入云内州界至东胜州入黄河 汉志云中郡武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云中郡武臯荒于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元朱思本得帝师所藏梵字图书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