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96 页/共 700 页

郊坛太祖天兴元年立坛兆告祭天地二年正月甲子初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帝配降坛视燎成礼而反坛通四陛壝埒三重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帝西面五精帝在坛内各如其方诸神各以次从祀祭毕燎牲体左于坛南从阳之义三年正月癸亥瘗地于北郊祭毕燎牲体右于坛北从阴之义以神元窦皇后配   五精帝坛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于四郊远近依五行数各为方坛四陛埒坛三重通四门   西郊方坛天赐二年四月复祀天于西郊为方坛为二陛土陛无等周垣四门门各依方色为名帝御大驾立青门内内朝臣位坛北外朝臣及夫人芳容咸位青门外后率六宫从黒门入列青门内女巫执鼓立于陛之东太和十八年三月诏罢西郊祭天   圆丘太和十二年十月帝亲筑圆丘于南郊十三年正月车驾有事于圆丘十五年十一月冬至将祭圆丘帝亲省斋宫冠服及郊祀俎豆越三日帝衮冕劔舄侍臣朝服辞太和庙之圆丘升祭柴燎   方泽太和十三年五月车驾有事于方泽   明堂孝文太和十五年四月经始十月告成十一月祀圆丘遂祀明堂十六年正月祀显祖献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九月大享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皇太后于元室唐开元二十一年云州置魏孝文帝祠堂有司以时享祭州有魏故明堂遗迹即于其上立庙   灵防太和十六年正月明堂礼成遂升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   太学世祖始光三年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顔渊配孝文太和十年诏建辟雍十六年八月以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雨不克成是岁幸宗学亲问博士经义   大社太和十五年十有二月迁社于内城之西太祖天兴二年冬十月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祀以二月八月用戊皆太牢   高宗石像兴安元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顔上足下各有黒石同帝体上下黒子论者以为纯诚所致   西武库天兴二年八月作西武库   铜龙世宗景明四年五月己亥迁代京铜龙置天渊池辽金宫垣西门有二土台葢宫阙门也路寝之基犹存辽志晋高祖割山前代北地大同来属重熙十三年因建西京敌楼棚橹具广袤二十里门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设留守司衙南曰西省北门之东曰大同府北门之西曰大同驿金克西京大定五年名其门南曰奉天东曰宣仁西曰阜成   西京同文殿辽礼志常朝臣僚朝服幞头袍笏公服紫衫帽   梳妆楼城西北隅辽萧太后尝居此址存   鬭鸡防在奚望山辽志干符三年云中守捉使李克用偕程怀信等募士万人趋云州次鬬鸡台即此   铜石像在舍和坊辽志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石像五铜像六内一铜像衮冕垂足而坐余俱常服   保安殿金大定五年建宫室名其殿曰保安   御容殿金建有阁门使   西京宫苑金筑有宫苑使   辽金国子监府治东南明洪武八年改府学   长城北百余里史记始皇三十二年使防恬自榆中竝河以东属之阴山城河上为塞土色皆紫故名紫塞又云府城北有长城窟土人名白道泉   定襄城西北二十里汉为郡唐为县皆治此开元间改为云中县有阴山青坡二道皆出兵路   燕昌城燕主慕容垂轝过平城北四十里疾笃筑燕昌城而还土人谓之老公城   盛乐城金志大同县有盛乐城   白羊城西一百四十里即大同旧衞城   故云州旧唐志贞观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云州来治永淳元年为贼所破因废开元二十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复为云州   平齐故郡隋志后魏置寻废   云内故县隋志后周改太平县曰云中开皇初改曰云内   云中故县旧唐志本隋云内县之恒安镇唐贞观十四年置定襄县为云州治永淳初废开元二十年更名云中辽始析云中置大同县即今治   恒安镇辽志北魏置恒州齐文宣废州为恒安镇周隋胥为镇   白登后汉书注在平城东南十余里云中郡志按白登汉高被围处一在城东七里一在城北百余里要以城北者为正今隶阳高   枢密寨西山迤南峰峦防屼名青龙观观前有悬石絶顶少西有石洞攀铁索而上镌诗云不知通得天台否铁索悬崖度石桥西望更出高峰名枢密寨   盐场金志大同县有盐场   普恩寺古钟朱弁记按其欵识时后唐清泰三年岁在丙申铸   广胜库元置在大同掌平阳太原所造兵器以给北边唐段文昌墓碑县志东八里字已剥落   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皇统三年二月丁卯宋修武郎借吉州团练使充通问副使婺源朱弁撰文   金左丞相封金源郡王諡诚敏赫舍哩良弼墓碑良弼居宣宁大定十八年薨命翰林待制伊喇履勒铭墓碑   怀仁县   兰池城汉顺帝阳嘉二年乌桓围汉度辽将军于此鸡鸣城南三十里土人名魏早起城为鸡鸣城又曰食时城孝文帝筑迹微存金志怀仁有早起城   日中城孝文帝筑金志怀仁有日中城水经注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在黄阜北曲中   东城辽志太祖与晋王李克用防云州之东城   沙南故城辽志怀仁本汉沙南县地   莎泉故县在城后魏置地有莎泉故名   云中故县南五十里今名中城堡相传秦筑址存辽志云中县赵置金志辽析云中置怀仁   大利故县辽志隋大业二年置大利县属定襄郡辽改怀仁   奉义故县辽志本汉陶林县地后唐武皇与辽太祖防此后析云中县置   聚仙防西南六十里天罗寺南   利国鐡冶西二十清凉山又锦屛山亦有冶   棃园西南二十里元薛御史果园明入代府址存山阴县   南平城即新平城太祖天兴六年九月行幸南平城规度灅南面夏屋山背黄堆将建新邑天赐三年遂于其地筑宫规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经涂洞逹   山隂故城西南十五里即忠州城金贞祐二年陞山阴县为忠州筑城   黄昏城北四十五里魏孝文筑   平齐故郡魏皇兴初慕容白曜南伐下歴城徙青齐士望数百家于桑干立平齐郡于平城西北新城防徙治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阴馆之西   河隂故县辽置金更名山阴   御射防南三十里龙门山后魏文成帝尝射于此有碑记其阴列从臣姓氏   萧太后营西南二十里安银子村址存   复宿山房明王文端家屏及子桞州太守濬初读书于此   辽节度使开国伯沙彦珣墓碣铭南三十里沙家寺东山坡明正徳中水冲出   金王拱碑在佛宿山碑云文殊大师留宿处   应州   应州故城东十里唐天宝初大同节度使王忠嗣所筑干符间朱国昌为节度使移筑天王村南故城遂废   金鳯城天王祠前后唐明宗生此中有金鳯井元遗山诗此地曾云海眼开古今人喜畅奇哉料应丹穴相穿透飞出摩天金鳯来   黄昏城辽志金城县有黄花城水经注武周塞水迳日没城土人名黄昏城今讹黄花城   古望城南三十里下社村有观音寺韩元帅浩习静处寺后有楼即古望城遗址   泊城州治西大定街北   金城故县在州城内辽志金城本汉阴馆县地汉末废为阴馆城大业末陷突厥唐始置金城县为州治辽因之明永乐间尝掘得金城县印今为儒学   凝翠楼在州故城西门唐天宝时建   刘静山房东南三十里小石峪沟东坡上相传唐田游岩栖此后名大觉精舍   刘智逺宅东北二十里有石甃井   园在辉耀村相传刘智远微时种处   龙首书院州西南辽翰林学士邢抱璞建今儒学基即其故址   一经楼龙首书院东辽郎中邢建妻陈夫人教子读书处辽列女传陈氏甫笄通经义好吟咏时以女秀才名之归于建有六子陈氏亲教以经后二子抱璞抱质皆以贤位宰相   小有园在康兴庄金权州节度使康公弼憩此   碧桞园金荣国公高汝励别业即今桞树巷   书堂巗茹越山中金进士曹之谦讲学处   梳洗楼州治西南四十五步乃元元帅韩浩故宅也古石经柱在州城中关王城隍二庙八角石上葢辽金时笔   透玲碑在佛宫寺相传唐晋王墓上石光明如镜元季兵燹止留二尺许   金重修州学记碑翰林学士李冲畧撰文   浑河碑在东关龙王庙石螭首上篆刻剙浑源河碑记成化时州人得于浑河   浑源州   故崞县西二十里横山左侧遗墉尚存水经注崞县故城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北岳右背崞山处三山之中故名崞张其西山谓之崞口北有繁峙故城王莽之当要也州志山形如郭故名肇于西汉至后唐徙筑今城   平舒故县史记赵孝成王十九年燕以葛武阳平舒易赵地徐广曰平舒在代郡莽曰平葆隋曰平冦县唐为浑源县金陞州   平寇故县隋置唐废   飞石窟东顶大茂山碑舜皇巡狩诣此将登祀值大雪弗能进而遥祀之俄有石飞坠帝前遂以安王石名五载复狩其石载飞曲阳帝命即其地祠祀焉其飞窟尺寸固安王石符劵也   丛桂窟金刘防至其曾孙登进士者若汲若仲泽仲瀛若侃若俨若从益从禹共八人尝求书八桂堂于赵闲闲曰君家岂止八桂书丛桂窟归之   翠屏书院南七里翠屏山金状元刘防右丞苏保衡讲学处   归潜室金刘京叔祁壬辰还乡里躬耕自给筑室榜曰归潜壁间书张横渠东西二铭自撰记作歌   龙山遗迹西南四十里明一统志金末李冶元好问张徳辉尝游此山号为龙山三老   退藏斋元进士雷发建赋诗曰陋室那堪陋巷居退藏天畀隐斯庐看山破费工夫外一炷清香注易书   鳯山书院西北七里鳯凰山下明时郡人司务孙聪建标十二景曰鳯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窟鼔琴洞奕棊台钓鱼矶碧水窦彩云岩金鱼塘瑞莲池   风葫芦纨扇南十里嵫峡口张君祥刻石   壮观唐李太白书刻嵫峡东崖上笔力遒劲人多摹搨成化十年建太白祠于崖上   归潜堂铭金寂通居士陈时可撰   金雷思龙山诗碣大云寺中思天徳三年进士同知北平转运使事   元重修庙学碑泰定中韩国理撰文   元重修律吕神祠碑西北七里至元六年五月十五日东昌敎授麻治撰文   灵邱县   灵邱故城东十里水经注应劭曰赵武灵王葬东南二十里故名宋起鳯灵邱辨赵时未置邑中歴秦楚迄汉高帝十一年冬命太尉周勃击陈豨豨奔武灵之邱始置邑焉   敧城水经注灵邱有兴豆亭敧倾不正世名敧城萧后城西南三十里萧家坡辽萧太后所筑垒存杨六郎城距萧家坡二里   灵邱故郡隋志后魏置后齐省莎泉县入焉开皇初郡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