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91 页/共 700 页
呉道子水陆画轴王士禄畵轴歌序云平阳西偏普庵堂水陆社有吴生所畵水陆百二十轴社之得名以此先是明世宗朝西河郡王城北有隙地传为废寺遗址中夜尝见奇光掘地得石函以铁绲二道束之发之又得锡函其最中函以木木函啓而畵轴见乃希代之奇宝也后嗣王以授挥使吕吕死家落僧以常直得之构殿以藏焉予得见三十轴信奇笔襄陵县
郤犨城在县东南水经注襄陵县故城西晋大夫郤犨邑也其地有郤氏乡亭王莽更名曰干昌址存
干城北魏志擒昌县有干城
擒昌故县北魏志即汉晋之北屈也神防元年擒赫连昌置擒昌郡眞君二年改为县唐改名襄陵
班氏乡亭汉地理志襄陵有班氏乡亭
平水故县金兴定四年徙置汾河之西从平阳公胡天祚之请也
故闗铁冶在京安镇元设提举司
许褚堡县西南北许村三国时建址存
宿水店县西南即县旧治宋天圣初移治晋桥
伯道故居东南邓庄有遗址
王元辅古宅在明礼坊街北金改为天征观明改按察分司
训义门县东张相村元至元三年防溪先生张着定名撰记
西花园在兴义坊元时杨姓辟地引水构亭植卉明初改按察分司后改察院
玉香亭南三十五里故闗镇金火庙前延祐三年铁冶都提举滕世荣建
翠云亭县治西元建
爱桥县东南邓庄世传邓攸建元大徳六年重修改名遗爱桥
元封从仕郎靳公墓志铭进士正平尹柱撰文
洪洞县
仓颉师旷城元和郡国志仓颉与师子野所造路史仓颉都于阳武终葬衞之利乡南书人禋之注祥符故浚仪县即春秋之阳武故高阳乡也有仓颉城陈留风俗传县有仓颉城及列仙之吹台地道记开封县东北二十里有仓垣城及庙墓舆地志城临汴西北有仓颉坟城别仙台时宜无城或后世缘其所都名之耶然按姓纂仓颉氏冯翊人则其后世氏仓颉者为之尔皇览云坟高六尺学书者俱往上姓名投刺祀之不絶九域志鳯翔有仓颉庙今长安西南二里官张村有三寺者记为仓颉造书之堂斯亦未然岂亦冯翊者为之与今按郡国志收入
杨侯城东南十五里范村又名危城村地道记杨城距县五十里晋叔向邑汉为杨县王莽更名有年亭
洪崖古洞洪崖在县南一里古洞在县北五里县以洪洞镇名鎭以洞名
羊獬故墟南二十五里相传尧时神羊产此
弃瓢池在九箕山相传许由隐于此有洗耳弃瓢遗址臯陶里南十三里臯陶村有塜存
师旷故里东南二十里师村里名昉此师村东北有师岗古洞
亭梁亭左传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杜预注高梁晋地在平阳杨县西南
宜雨亭在罗汉院宋至治时建杨栁影密虽雨亦宜故名
雪香馆西街之西
雪香亭桥西北竹梅交映
邃緑亭雪香亭西长楸翠梧日光不到
花心亭邃绿亭南多异卉
月波亭花心亭东南面水
流杯池月波亭中凿池屋其上
环碧亭四周环水
寒翠轩松竹森蔚
金师旷庙碑大定初赵广聪撰文
元赠万户翼千戸杨德明墓碑南三十里高村编修许俨撰文
元晋宁路总管府知中勲骁骑尉洪洞子石元亨墓碑东二里学士掲徯斯撰文
元太原郡侯郭公墓后碑东三里侍郎韩肃撰文浮山县
老君遗迹孙景文天圣宫纪事碑唐武徳二年老子降于平阳神山县龙角山之根子树下语人曰尔为吾言于唐皇帝吾即汝之远祖也已大勅阴兵助汝破贼乃命有司于所见之地建立祠堂改羊角为龙角山改浮山为神山县
羊角故址本羊角山唐武徳间更名龙角其东峰有左伯桃庙西峰有羊角哀庙
故郭城西南十里故县村三面险絶惟东面平坦旧志神山县故郭城是也北魏志擒昌县有郭城当即此一名丹朱邑
干壁魏道武天兴六年后秦安北将军姚平率众四万来侵平阳陷干壁
霍光别墅县北诸葛河西流为丞相河盖以霍光别墅名也今南霍村有故里
平宁里北十五里旧传东汉鲍永破青犊贼还报光武曰贼已平国已宁因赐其乡为平宁里
诸葛村魏诸葛诞寓此遂占籍焉
岁寒亭县东尧山祠中金皇统中县令牛承直建烟霞阁天圣宫内金大定十七年建
深思堂县治内元大徳间建
唐庆唐观碑南三十五里开元十四年秋七月诏改浮山老君庙为庆唐观御书观额及碑文赐之
唐庆唐观金箓斋颂碑朝议郎左拾遗内供奉博陵崔明允募通直郎河南府伊阙县丞集贤院待制兼校理御书史惟则书天宝二年岁次癸未十月朔十五日庚辰
玉兎寺现身罗汉遗语碑风穴山禅药庵后周显徳五年岁次戊午閠十月学究王福新撰
训亷铭 训刑铭胥宋石刻在退思堂
天圣宫事迹碑宋天圣五年夏四月诏改庆唐观为天圣宫熙宁辛亥冬孙景文撰纪事碑文
宋庆唐观重修功徳碑淳化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朝散大夫试大理评事张昭举文林郎前守主簿兼权知县事黄元辙文林郎守主簿孙方制权知县尉事李太素建乡贡进士王千里撰云水道士黄庆书
宋玉兎寺碑铭天圣八年岁次庚午五月十六日太原安石撰文当寺修造主持东京右街讲论大徳志应立石
宋玉兎寺诗碑有三一七言绝二首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知枢密院事上柱国王随题景祐三年九月望日当寺修造主讲经论沙门志应立石一七言律一首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赐紫金鱼袋康孝基题天圣八年十月十五日寺僧志应勒石一五言律十韵朝请郎守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知解州军州兼管内劝农提防两池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张仲尹题有小序明道二年中秋日寺僧志应立石
宋天圣宫祷应诗碑新授江南东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提防铸钱等公事本路劝农使朝请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惟正留题天圣九年閠孟冬月都监赐紫【缺】道士段见素立石
宋重修孚祐大将军庙记碑羊角山南峰开宝六年校书郎李翰撰
宋重修玉兎寺钟楼碑绍圣三年岁次丙子十月己亥朔十五日辛未修造主持沙门义隆立石黎阳衞京撰文
金重修帝尧庙碑尧山之巅皇统三年岁次癸亥正月三日高平郡范櫜撰文
金龙祥观重修天坛三清庙碑泰和壬戌正月晦日将仕郎隰州【缺】县主簿段时可撰文定远大将军行平阳府浮山县令兼管勾常平仓事上骑都尉天水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赵【缺】并额进士李彬书丹进士刘着立石
金重修纪圣碑亭记碑明昌三年壬子岁季夏月望日承务郎前太常博士兼校书郎云骑尉赐绯鱼袋致仕平水毛麾撰乡贡进士孔之固书丹
陶唐清都万寿宫事迹碑元元素子孙志元建至元二十九年二月吉日教谕王庭撰文
赵城县
赵简子城东北三里周四里史记赵世家造父取冀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黄骅骝緑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畔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正义晋州赵城县即造父邑也春秋时赵简子居之唐麟徳初徙县西南汾水之左故城址存
伏牛台东三十里伏牛里相传伏羲服牛乘马始此台下有卧牛坑
飞虹塔霍山南麓后周保定元年僧法江建相传阿育王藏舍利处
寒翠轩天宁观内金翰林学士田天泽元防访副使秦镛胥有诗
环翠亭县治内元平阳守王恽明薛瑄王翰胥有诗豫让桥南十里金状元王纲有诗明正统六年重修学士倪谦撰记
五女原世传姊妹五人并升仙址存
唐新修女娲庙碑铭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将仕郎守右补阙上柱国赐绯鱼袋裴丽泽奉勅撰翰林院侍讲总议大夫太子洗马同正张仁愿奉勅书天宝六载岁次丁亥十一月十六日勅建
唐勅修应圣公祠堂碑正议大夫守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郑瀚奉勅撰游击将军守左金吾衞将军骁骑尉赐紫金鱼袋李执方奉勅书开成二年正月十八日勅建
宋重修应圣公庙碑节度判官朝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闾光度撰节度副使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县开国【缺】食邑百戸张仁艺书干徳五年岁在丁邜四月乙未六日甲子记
金重修应圣公神祠碑宣武将军行县令仇守中撰状元及第邑人王纲书大定二十八年九月二十日记
元徐毅神道碑在石明里许文正公衡撰文
金重修娲皇庙碑铭邑状元及第翰林修撰王纲撰文元李忠孝感碑在营田里忠性孝谨大徳癸邜秋八月河东地震营田东北山摧阜移忠宅独完李宗怀为立孝感碑
太平县
古晋城南二十五里故址周九里十三步晋献公都此左传庄公二十六年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史记献公八年城聚都之命曰绛晋始都绛
泰平城 齐城北魏志太平县有二城
太平故县北二十五里后魏眞君中自晋城移临汾县置此因闗为名曰太平魏志眞君七年置泰平县唐贞观七年徙县于敬徳堡今名故城鎭旧志太平古城有二一在县北二十五里今为古城鎭其北即太平闗也一在县东三十里即移于闗东者后改为北固县
三室之邑古晋城东十里羊舌职好直不容于晋去而之三室之邑邑人攘羊而遗之职受而埋之垆阴后事败吏发而视之舌尚存今名羊舌坊
尉迟封邑西北十五里尉村相传村以封邑名盖敬徳封鄂国非楚之鄂也晋有鄂侯乡宁为古鄂地境内有鄂山鄂水敬徳食实封千三百戸此地与乡宁接故土人又名为职田庄又县东五里相传有敬徳饮马路
白波垒东南三十里汉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筑垒今名永固村
子奇垒东三十里临汾里后秦主姚兴遣弟子奇率四万人伐魏攻平阳防之遂据柴壁魏军至截汾水守之子奇大败投汾水今垒上有柴庄村
九层台古晋城东说苑晋献公筑九层之台荀息諌曰臣能累十二棊子加卵于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亦甚危矣公遂止其役今遗址建凉马寺明王体复诗霸迹旧城隈崇冈尚有台
鬭鸡台南三十里杨威村相传晋公子鬭鸡处
公孙杵臼窰西北二十五里蟠道村又县西六里有韩厥旗架
文中子洞东南汾水之西龙门沟北晋文中子读书于此其洞深广二丈余号文中子洞
宋祚德三侯庙勅碑元丰四年七月诏封晋程婴成信侯杵臼忠智侯赐勅建祠崇宁三年又封韩厥为义成侯
岳阳县
唐尧城东八十里世传尧筑址存
合阳城魏志建义元年置有合阳城隋省入冀氏县谷逺故县汉志上党郡有谷远县莽曰谷近
冀氏故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魏建义元年割擒昌襄陵置冀氏县及郡有冀氏城旧唐志本汉猗氏县地后于古猗氏县城南置冀氏元省入岳阳今名冀氏里
安泽故县北魏志建义元年置隶义宁郡隋大业初改岳阳
和川故县东九十里后魏义宁县隋改和川后废唐复置属沁州宋属晋州元省今名和川里
冀缺故里相传冀氏城后魏置县
岳阳楼县治前东偏
曲沃县
桐乡城西南四十五里驿桥村明一统志世传伊尹放太甲于此汉武帝将幸缑氏闻破南越改为闻喜县
陉庭城东北十里庭城村左传桓公三年晋武公伐翼次于陉庭方言讹听城
故鄐城曲沃南二里雍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