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201 页/共 700 页
许由洞东六十里箕山相传许由栖此有洗耳泉又传益避禹之子于箕山晋先轸败狄于箕皆此
千畆原东南三十里周宣王二十九年战于千畆明一统志千畆原在辽州
赵王台州东黄草村有石台相传赵襄子遗迹
孙膑伏兵处相传在马陵
髙欢洞南四十里有石室相传髙欢憩此洞前有髙欢桥
宋晋州兵马都监马辉墓铭州西学正荣靳撰文先轸庙碑金大定十五年知州赵阳撰文
元武略将军盂州知州刘义神道碑州东南庄村国子监司业王搆撰文
祝融祠碑元知州特穆尔布哈撰文
和顺县
平城故县西一百里仪城镇隋置并州金废为镇后复改仪城
古城县西北址微存周四百八十步
韩信古垒在县境相传韩信下赵驻兵于此址存鹿苑西二里相传赵简子养鹿地广盈十畆
赵王台西二里一山突起有襄子避暑宫址存
乐毅故里西六十里毅灵夀人燕惠王初避谗奔赵旧传家于此
饮马池在西山相传石勒饮马于此
石鼓南三十里石鼓岭元王思诚诗南岭风吹石鼓鸣凝道轩 看山楼明王虎谷云鳯建载虎谷十八咏金县令马克礼德政碑大定中邑进士严坦撰文今存榆社县
故榆州旧唐志武德三年于榆社县置榆州六年州废武乡故县北三十里晋置上党郡唐武德三年废今名社城镇
偃武故县南三十里唐武德三年析榆社置偃武县榆州六年省今为魏城镇
箕城东三十里唐武德八年改辽州为箕州治此先天元年改仪州中和三年复为辽州今为箕城镇
尧神岗西南四十里相传帝尧巡狩登此柴望后人立庙
丹井在通元观至正间贾自希炼丹于此
响堂西南十里梓荆山下有石室似瓮内有二石像传为入其中石声人声交应
晋韩王王建立墓碑铭西四十里鱼头村额云大晋故推诚奉义匡运致理功臣昭义军节度泽潞辽沁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潞州诸军事行潞州刺史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阙】一千戸赠尚书令琅琊韩王墓铭
元县令李僎德政碑东岳庙门右至元中翰林学士王国宾撰文
元重修宣圣庙碑大德癸夘内翰林国史院编修学士呼延伯起撰
狄梁公碑南三十七里通元观中
沁州
阏与城史记赵奢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即此汉地理志阏与聚土人讹为鸣苏今称鸣苏村
甲水城后周阳城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名甲水唐武德九年省今为甲水村
义宁故郡北魏建义元年置治孤远城又置义宁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和川县大业初废
旧湼县隋志铜鞮有旧湼县后周改为阳城
驻跸台在鸣苏村相传汉髙帝撃韩王信驻此
宋祖驻跸台征北汉驻此在东北郊外
文中子读书处在铜鞮山
环翠桥北郭外元丁巳歳宣抚杨惟中建
乐氏二仙像州南灵泉寺中
文中子祠碑在紫金山唐皮日休袭美氏撰
宋建汉夀亭侯庙碑在铜川李汉杰撰文
元修伏牛山庙碑西三十里中统元年国子司业【阙】至撰文碑云宋权威胜军康济元宣抚杨惟中并有庙记
元沁州长官杜丰神道碑西三十五里中统四年太原李鼎撰文
元天水侯赵国宝墓碑鉊东山村墓前元统二年直学士薛友谅撰文
沁源县
窦建德城县北昻头村相传建德造兵器于此今存四隅又有鐡炉岭磨刀岭相传胥建德遗迹在县东十五里
沁州故城南门外三里唐地理志本义宁郡天寳元年更名沁州土人名州西岭
绵上故城北八十里绵山下即今绵上镇隋开皇十六年分介休之南界置绵上县
招远故县唐志武德二年析沁源县置三年省
安泽故县魏建义元年置义宁郡
和川故县旧唐志武德二年析沁源县置
琴仙酒楼东闗外沁河之滨与琴泉山相望元建上有像旧传真人曾骑白鹿与抱朴真人饮此
僊桥在舍身崖西涧深十余丈濶丈五尺先师菩萨以长石横亘其上成桥
唐崔府君墓碣南八里碣载府君名珏唐贞观进士为长子令多异政
琴髙真人灵泉碑琴泉山南碑云唐永贞间太守祭于此
宋建天齐圣帝庙碑绵上县故城南元祐中夀阳令齐仲驰撰文
金太清观碑西北隅紫金山之麓大定十四年奉议大夫行大理司直骑都尉河南县开国男乔扆撰文
元县令张德隣去思碑至元中韩子达撰文
武乡县
臯狼城西七十里一名湼城智伯求蔡臯狼之地于赵襄子今为故城村
石勒城一名石勒寨在县北原上周四百六十步勒尝驻兵今建文庙
沮城旧唐志汉垣县后魏曰沮城后改乡县
南垣故州隋志后魏置防改丰州后周废
武乡故郡石勒分上党置武乡郡北魏去武字隋开皇初废
龙泉故县县西涌泉南堂今文庙尚存
南亭川县南大川后魏太和十五年徙垣县治此马武寨相传武驻兵处一名驴脑寨
岑彭寨世传岑彭避兵于此在县东墨镫村
石勒故居东河沟北原山下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鐡骑象家园中人参悉成人状又尝闻鞞铎声
古麻池南二十里小溪名麻池北魏志云即石勒与李阳所争者
髙欢避暑亭崇城砦东一云在辽州通鉴魏大丞相髙欢撃尔朱兆于武乡
北魏燕国公王文谟母张氏隧道石明崇祯中于邑东原得之
宋重修敷应侯庙碑县东南政和中邑令张纲撰文元重立武乡县碑元贞二年上都路教授李义撰文平定州
平潭城西北二十五里世传赵简子筑城址存
栢井城东五十里汉韩信筑史记未至井陉口三十里而舎即其地唐长庆中裴晋公驻兵承天军分兵置守宋开寳中改置栢井寨命云骑尉李温守御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为栢井堡
广阳城南三十里汉上艾县治也后改石艾唐改广阳宋徙榆闗址存今为宁艾都新城村又西南八十里有古广阳城今名广阳村
苇泽城东北九十里即娘子闗隋开皇中置苇泽县大业中废
赛鱼城西三十里唐武德八年为受州治贞观八年州废一名废受州城
承天军城东北八十五里承天山上唐建承天军为太行恒山之界大厯元年河东节度使张开府筑长庆中裴晋公征河朔驻兵于此光化二年朱全忠遣氏叔琮攻破承天军七年晋王存勗防赵王王镕于承天军即其地也宋太平兴国中废今名承天都唐李諲承天寨记开府张公奉璋度地势笼山截谷缭崇墉于岩半冠小城于峰岭帝嘉之锡号承天
女娲炼石处东五十里东浮山上有娲皇庙相传为女娲炼石补天处明陆深浮山遗灶记炼石灶尚存山多产石炭胜他产而所产诸色石亦可烧或云居民于上元之夕家置一罏实以杂石附以石炭炼之达旦火熖上属天为之赤是之谓补天至于今不废
试剑峰东二十里峰如剑劈相传韩信下井陉于此试剑上有信庙元杨先韩撰记赵秉文诗故垒带烟余杀气荒祠向晚动悲风
董卓垒东北九十里即承天军址汉董卓为并州牧驻兵于此北魏志有董卓城明谢榛诗空余董卓垒不使后人怜
猎闾村齐顔延之家训吾尝从齐王幸并州自井陉闗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
靖阳亭北十里洮水之北水经注靖阳亭故闗城也四贤堂东北隅有四贤遗像明知州赵景先六贤堂记金季称赵杨两先生为二贤至元间知州刘天禄建祠并升元李遂名四贤堂后递升王吕自四而五五而六焉六贤者金礼部尚书赵闲闲秉文吏部尚书杨文献公云翼左司郎中元遗山好问元翰林侍讲学士李文正公冶国子司业王秦溪构中书左丞吕忠肃公思诚盖闲闲官于斯遗山文正寓于斯文献秦溪忠肃则生长于斯者也
涌云楼治东北角即崇贤堂赵秉文更名为环翠亭撰记云楼枕古榆闗下建十丈旗袤以五筵广三之二窻闼轩豁左挹土门右控大卤太行犄之羣山迤之又环翠楼诗山川楼外布井邑掌中看
流杯池南三里金赵秉文修禊之所上下二井
涌泉亭南三里金大定二年州刺史赵秉文建
冠山书院西南八里冠山中元中书左丞吕思诚父祖读书于此初名冠山精舎后以宰相言赐额建燕居殿设宣圣像顔曽二子配又有防经堂德本行源二斋蔵书万卷置山长一人为师山中石洞即故址也学士虞集撰记
云日楼西北十五里阳泉村元仁宗自怀孟来过此吕思诚撰碑
知乐亭北八里郗湫上元欧阳有记
老君洞承天山半旧名保阳庵相传老子麻姑仙炼药于此元郝天挺麻姑坛诗贮经洞古无遗检养药炉存共旧砂
老君堂后崖石刻石上刻韩愈呉丹过此六字乃使镇州宣慰王庭凑时题名也
唐妬女祠铭大厯十三年游撃将军上柱国李諲撰并序
白鸡山白雉碑东北三十里五代时李嗣昭过此获白雉献于朝以为瑞碑存
悬泉赋碑旧通志金赵闲闲元吕介轩俱有悬泉赋碑在故闗隘口
元重修崔府君庙碑治东三里翰林学士掲徯斯撰文元重修灵源公庙碑编修韩粹中撰文
元重修丰济王庙碑距州三十里中书左丞吕思诚撰文
夀阳县
马首城南一十五里东宁村左传韩固为马首大夫今马首村
贺鲁城西三十里北定都赵简子筑又名故芦城址微存城东有简子祠墓宋韩魏公过此赋诗按防晋赵留裔【阙】因得遗封简子庐
受州城县东北本晋受阳唐武德三年置受州増筑之贞观中州废今治即其西南隅晋太原地记乐平郡有受阳县隋开皇十年分州东故受阳置夀阳县卢谌征艰赋歴受阳而总辔
燕州城西二十五里舆地图北齐置今名南烟竹村晋州故址西北五十里本西张寨髙五丈周盈十畆金志兴定四年正月以西张寨置晋州
龙门禹迹北二十五里石壁相对中通流水壁上镌八田安日上一木两人扶十字
李长者故居方山昭化院之南唐李长者于此着华严论有古松二株传为手植宋大学士张商英有题文员逢源杨谟俱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