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96 页/共 437 页

春秋左氏传补注自序   《春秋》,鲁史记事之书也,圣人就加笔削,以寓拨乱之权,惟孟子为能识其意。自三传失其旨,而《春秋》之义不明。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以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谷以书不书发义,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之则史也。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氏》始。然自唐啖、赵以来,说者莫不曰兼取三传,而于左氏取舍尤详,则宜有所发明矣,而《春秋》之义愈晦。何也﹖凡《春秋》之作,以诸侯无王,大夫无君也,故上不可谕于三代盛事,而下与秦、汉以来,举天下制于一人者亦异。其礼失乐流寖微渐靡之故,皆不可以后世一切之法绳之。而近代说者,类皆概以后世之事,则其取诸左氏者亦疏矣。况其说经大旨,不出褒贬、实录二端。然尚褒贬者,文苛例密,出入无准,既非所以论圣人;其以为实录者,仅史氏之事,亦岂所以言《春秋》哉!是以为说虽多,而家异人殊,其失视三传滋甚,未有能因孟子之言而反求之者。至资中黄先生之教,乃谓《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其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盖因孟子之言而致其思,亦已精矣。汸自始受学,则取《左氏传》、《注》诸书,伏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既反复乎二传,出入乎百家者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者,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然杜氏序所著书,自知不能错综经文,以尽其变,则其专修《左氏传》以释经,乃姑以尽一家之言。陈氏通二传于左氏,以其所书,证其所不书,庶几善求笔削之旨,然不知圣人之法与史法不同,则犹未免于二传之蔽也。第《左氏传》经唐、宋诸儒诋毁之余,几无一言可信,欲人潜心于此而无惑,难矣!间尝究其得失,且取陈氏章指,附于杜《注》之下,去短集长,而补其所不及,庶几史文经义,互见端绪,有志者得由是以窥见圣人述作之原。凡传所序事,多列国简牍之遗,名卿才大夫良史所记,其微辞奥旨,注有未备者,颇釆孔氏疏畅而通之。诸牵合猥陋,有不逃后儒之议者,亦具见其说,以极乎是非之公焉。若夫不得于经,则致疑于传,务为一切之说以释经,而无所据依以持其说,则岂杜氏、陈氏比乎!故三传之外,不可无辩证者,二家他说,固不暇及也。   (梓材谨案:谢山原底标题有《东山学案》之目,《序录》无之,而并失其■,兹从姚江补本增入。)   ◆邵庵门人(双峰四传。)   监丞陈先生旅(附师傅古直。)   陈旅,字众仲,莆田人。初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出为闽海儒学官。至京师,虞伯生见所为文,叹曰:「我老将休,付子斯文。」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荐授国子助教,历江浙儒学副提举,应奉翰林文字、国子监丞而卒,年五十六。   祖望谨案:陈众仲之学,乃其先世所得于赵南塘。   左丞王先生守诚   王守诚,字君实,阳曲人。从邓文原、虞伯生游。泰定元年进士,累官参议中书省事,出为河南省参知政事,进左丞。   参政苏滋溪先生天爵(别见《静修学案》。)   乡举刘先生霖   刘霖,安福人。从邵庵学。至正丙申举于乡,不仕。(补。)   李先生扩   先生伯柔   熊万初先生本(并见《草庐门人》。)   ◆众仲讲友   乌春风先生本良(别见《静明宝峰学案》。)   ◆玩斋门人   参政郑先生桓(别见《师山学案》。)   ◆杜氏门人   提举张先生理   张理,字仲纯,清江人。举茂才异等,历任泰宁教谕、勉斋书院山长,终福建儒学副提举。着《易象图说》三卷、《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后至元二十四年,贡师泰序其书@。(从黄氏补本录入。﹛@ (梓材谨案:是传黄氏补本列《李俞诸儒学案》。《闽书》载先生尝从杜清碧于武夷,尽得其学,以其所得于《易》者,演为十有五图,以发明天道自然之象,故入于此。)   易象图说自序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者,天地阴阳之象也;《易》者,圣人以写天地阴阳之神也,故一动一静,形而为─––,─––奇耦,生生动静,互变四象,上下左右相交,而《易》卦画矣。以画天,以画地,以画水,以画火以画泽,以画山,风因于泽,雷因于山,卦以表象,象以命名,名以显义,义以正辞,辞达而《易》书作矣,将以顺性命之理,究礼乐之原,成变化而行鬼神者,要皆不出乎《图》、《书》之象与数而已。《图》之天○者,一也;图之地:者,-也;图之中者,四象×(古五字。)行也。阳数一三×参天也,(三谓之参。)阴数二四两地也。(二谓之两。)参天数九,阳之用也。两地数六,阴之用也。书之衡三,卦之体也。书之井九,卦之位也。书之纵横十×,卦之合也。(《干》九《坤》六合十×,《坎》七《离》八合十×,《震》七《巽》八合十×,《艮》七《兑》八合十×。)《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十者,《图》、《书》之枢纽也。以×重十,则左右前后者,《河图》四正之体也。以×交十*,则四正四隅者,《洛书》九宫之文也。顺而左还者,天之圆,浑仪历象之所由制;逆而右布者,地之方,封建井牧之所由启也。以圆函方,以方局圆,则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矣。惟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行之秀气也,身半以上同乎天,身半以下同乎地,头圆足方,腹阴背阳,《离》目外明,《坎》耳内聪,口鼻有肖乎山泽,声气有象乎雷风,故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是知《易》即我心,我心即《易》,故推而图之,章之为六位而三极备,叙之为六节而四时行,合之为六体而身形具,经之为六脉而神气完,表之为六经而治教立,协之为六律而音声均,官之为六典而政令修,统之为六师而邦国平,是故因位以明道,因节以叙德,因体以原性,因脉以凝命,因经以考礼,因律以正乐,因典以平政,因师以慎刑,而大易八卦之体用备矣。(已上八图,今附《外篇》。)八卦相错相摩相荡,因而重之,变而通之,推而行之,而六十四卦圆方变用之图出矣。圆者以效天,方者以法地,变者以从道,用者以和义,然后蓍策以综其数,变占以明其筮,分挂揲归,交重反变,悉皆为图以显其象,为说以敷其意,虽其言不本于先儒传注之旨,或者庶几乎圣人作《易》之大意,改而正之,谂而订之,是盖深有望于同志。   ◆赵氏门人(资中再传。)   倪先生尚谊   倪尚谊,赵东山门人。东山《春秋属辞》成书,复改《集传》,使归于一,至正二十七年而赍志以殁。先生证以《属辞》义例,质以平日所闻于东山者,参互考据,足成之。(参《东山行状》。)   (云濠谨案:先生有《春秋集传后序》) 卷九十三 静明宝峰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静明宝峰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补定)   静明宝峰学案表   陈苑       祝蕃     危素   (慈湖、曾潭续  李存     何琛   传。)            张翥   (象山四传。)   涂几   (附邹矩。)   张率   王埏   徐震   上官岊   李絅   刘礼   危素(见上《蕃远门人》。)   舒衍   吴谦   曾振宗   闵甲   赵偕       陈麟   (节斋孙。)   桂彦良    (从子)宗儒   (慈湖三传。)         (从子)宗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