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400 页/共 437 页
翁旭。
洪先生璋
洪璋。
徐先生君道
徐君道。
方先生观
方观。
裘先生善缉
裘善缉。
翁先生昉
翁昉。
岑先生仁
岑仁。
王先生慎
王慎。
童先生惠
童惠。
王先生权
王权。
高先生克柔
高克柔。
顾先生勋
顾勋。
(云濠谨案:《宝云堂集》有宝峰题顾宏可《梅花诗》,疑是先生。)
王先生直
王直。
裘先生重
裘重。
周先生士枢
周士枢。
郑先生慎
郑慎。
茅先生甫生
茅甫生。
(梓材谨案:《宝云堂集》附载门人祭宝峰先生文,自乌春风本良以至先生共三十一人。谢山《学案》标目并列之,大约慈产居多。)
◆桂乌讲友
县令胡仲子先生舜咨
胡舜咨,字仲子,会稽人。尝随父宦游于慈,以邑名三孝乡,又有倡道者杨文元公,遂定居灵山之曲水。先生学博才赡,工于诗。所与游者,金华戴良、蛟川丁鹤年、邑人乌斯道、桂彦良,率皆诸名士。洪武初,与彦良并以贤良文学征。拜燕王傅,寻除仪真令。归而教授子弟,与宾客酌酒赋诗,闲挟二三子憩山石间。(参《宁波府志》。)
◆蕃远门人(象山六传。)
承旨危云林先生素
危素,字太朴,一字云林,金溪人也。学于祝蕃远之门,称高座。其请业而退也,蕃远必目送之,谓侍者曰:「他日能传吾道而行之者,其斯人也夫!」亦学于李仲公,所以待之者如蕃远。先生在元,累官承旨。国亡,将殉难,不果。入仕于明,亦官学士,谪居和阳以卒,君子惜之。(补。)
谢山跋危学士《云林集》曰:「竹垞据《贝清江集》,颇疑学士晚年未尝衔命守祠,特以其子于幰教授安庆,好事者遂附会之。案,潜溪铭学士墓,称洪武三年冬,监察御史王着等,劾公亡国之臣不宜用,公坐免。诏出居和州,阅再岁卒。当时北平故官,岂止学士一人,在朝台臣,何以独见掊击﹖其为仰体当宁之旨明矣。学士以国史不死,固昧于轻重之义,然其出累朝实录于刀剑仓皇之下,功亦不小。乃史局既开,并未闻有一人过而问者,可以想见是时当宁眷睐之衰,黯然无色,所以潜溪又有『春秋既高,雅志不仕』之语。教授名,亦见潜溪铭中。《清江集》作于幰,或是其子。」再跋曰:「学士曾受业于草庐。及予读《胡仲子集》,乃知其又为祝先生蕃远高弟,则学士之于槐堂,其统绪固不自一家也。仲子称蕃远遇事不顾利害,与人开心见诚,所至以讲学为己任,指授有师法,尤属意学士,与之语,或终夕不寐,去辄目送之,以为『兴吾教者,必若人也』,盖学士为其师友所期如此。予又见学士撰《李先生仲公集序》亦称学生。呜呼!学士请业于其乡之硕儒,而大节卒不克自持,得无言有余而行不足乎﹖蕃远之所期于学士者虚矣!」
◆俟庵门人
承旨张蜕庵先生翥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也。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踘,喜音乐,不以家业屑意,其父以为忧。先生一旦翻然曰:「大人勿忧,儿易业矣。」因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倦。受业于江东大儒李存先生,得其道德性命之说。薄游扬州,学者及门甚众。至元末,以隐逸荐。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起为翰林编修,与于宋、辽、金三史。累迁至侍讲学士,以侍讲兼祭酒。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学者乐从之。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厌其所得而后已。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孛罗帖木儿之入京也,以先生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讨之,先生不从。左右或以为惧,答曰:「吾臂可断,笔不可操也。」乃命他学士为之。孛罗既诛,诏以先生为河南平章,仍以承旨致仕,俸终身。先生尝学诗于仇远,其近体、长短句尤工。及卒,国亦遽亡,无子,其集不传,但存诗三卷。尝集兵兴以来殉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补。)
(云濠谨案:先生着有《蜕庵集》四卷,收入《四库集部》。又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仲扬。刘祁《归潜志》称其诗多浮艳。诸书援引为一人,非也。)
涂先生几(附邹矩。)
涂几,字守约,宜黄人也。工于词赋,得骚些之遗音。学于李仲公之门,为言《干》、《坤》易简之旨,有省,叹曰:「先生之道,吾不得而知也。浑浑乎千古之在吾前也,浩浩乎万古之存吾后也,而先生以一心贯之。吴文正公所谓:『陆子之学,如青天白日,皦然不可昧』者,至先生而益光乎﹖」洪武初,尝拟进时事策十九篇,以疾不果。所著有《东游集》、《涂子类■》。其里人曰邹矩,字符方,与先生齐名,亦由先生以传李氏之学。明初,官南城训导,有集。
张先生率
张率,字孟循,安仁人也。师事李仲公,尝语之曰:「朋友讲习,且宜痛改旧习为第一义,求欲速成,非善学者也。胸襟苟未正当,而遽有见解,真所谓假寇兵而赍盗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