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267 页/共 437 页
文正蔡九峰先生沈(别为《九峰学案》。)
◆西山门人
中散朱先生塾
朝奉朱先生埜(并见《晦翁学案》。)
杨先生至(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节斋家学(刘、李四传。)
蔡素轩先生格
蔡格,字伯至,节斋先生长子,西山先生长孙也。号素轩,学者称曰素轩先生。行高而德厚,学足而望隆,性质冲澹,持身谨恪。教诸子侄,必遵先世礼义之训。与从弟觉轩、久轩、静轩等自相师友,由始至终,未尝少懈。时有以佛、老之教惑乱众听者,先生与学者讲明《孟子尽心章》以力诋之,作《至书》以警之。又着《广仁说》以自励,其卫道何其严哉!(参蔡氏《九儒书》。)
◆节斋门人
朝奉陈先生光祖
陈光祖,字世德,仙游人。受学二蔡。始以父殁王事补官。好儒重礼,德行政事皆不凡。历除广东提刑,作《钦恤编》以戒僚属,新濂溪祠以崇教道。积官朝奉郎。(参《姓谱》。)
(梓材谨案:《道南源委》载先生父吉老通《春秋三传》学,又言先生尝师事陈北溪,又受《易》书于蔡渊。蔡沈丧,一遵文公《家礼》。考《北溪文集》《韶州学师道堂记》,称先生为陈侯,盖作于提刑广东时。其奠先生文亦止云有同之契,未见其为师徒,唯其子沂为北溪高弟耳。)
翁思斋先生泳
翁泳,字永叔,一字思斋,建阳人,节斋蔡氏弟子也。有《注释河洛讲义》。(补。)
教授熊古溪先生刚大
熊刚大,建阳人。为建安教授,勉斋、节斋弟子也。学者称古溪先生。有《诗注解》。(补。)
秘监叶平岩先生釆(别见《木钟学案》。)
熊竹谷先生庆冑
通判徐进斋先生几(并见《西山真氏学案》。)
熊先生酉
熊酉,蔡节斋弟子也。尝为节斋《太极图解序》曰:「道学之失传也久矣!人心之昏晦也甚矣!如《太极图》之说,世之疑者何其多乎﹖或以继善成性不当分阴阳,或以极阴阳不当分道器,或以仁义中正不当分体用;有谓一物不可言各具一太极者,有谓体用一原不可言体立而后用行者,有谓仁为体统不可偏指为阳动者,有谓仁义中正之分不当反其类者。诸说纷纷不一,殊不知皆取于《易》之大意,而学者不深考也。至文公朱先生屡为之辩明,尚见劾于林栗之章,而陈贾伪学禁之请,亦由是而阶也,则夫道之不明不行也,奸邪之说阻之也。然是理微妙而难明,人心昏迷而罔觉,先师节斋先生乃能深究精妙,著书两卷。酉因侍立,得而读之,见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意淡而味远,且比次整齐,条理详密,真有得于圣贤之心者。孔子谓易有太极,于变易之中而有不易之妙。周子云无极而太极,于体用之闲而有至中之理。太极之精,本无极也,无极之真,即太极也。世之言一物各具一太极者,固非所以尽其本。而谓太极之上别为无极者,是有二本也。学者不观太极,无以知气之所由始;不观无极,无以知理之所由充。非先生穷深探微,得其旨趣之大,则周、朱之言何由取信于人哉!况时之人察理未精,讲论未明,徒务新奇,泥于名数,而不思无极者,乃至极之所得名,不知太极者,即不可加之至理,老师宿儒,纷纷附和,以误天下后世者多矣,未见若先生此书之明且尽者也。然则圣贤之心法,得周、朱而传授,周、朱之太极,得先生而益显,其光绍前绪,揭示后学也,厥功盖不细矣。酉不敏,不足以表暴先生著述之盛,而使学者有日就月将之功,是亦不失作书之本意也。」(补。)
何云源先生□(别见《九峰学案》。)
◆陈氏家学(刘、李五传。)
推官陈贯斋先生沂(别见《北溪学案》。)
卷六十三 勉斋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
勉斋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修定)
勉斋学案表
黄干 (子)辂
(父瑀。) (子)辅
(晦翁、清江门 何基(别为《北山四先生学案》。)
人。)
(延平、白水、籍 何南坡(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溪、屏山再传。)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元城、龟山、谯 方暹 万镇(别见《双峰学案》。)
氏、武夷、豫章 张元简
三传。)
(涑水、二程四 赵师恕
传。) 董梦程(别为《介轩学案》。)
蔡念成(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刘子玠
吴泳(别见《鹤山学案》。)
吴昌裔
黄师雍
黄振龙
陈如晦
梁祖康
曾成叔
陈象祖
方来(别见《水心学案》。)
郑鼎新
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