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第 73 页/共 90 页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案本草纲目。土瓜条。经下。补或字。义尤明。金鉴改再作不字。非。)
〔尤〕妇人经脉流畅。应期而至。血满则下。血尽复生。如月盈则亏。月晦复 也。惟其不利。
则蓄泄失常。似通非通。欲止不止。经一月。而再见矣。少腹满痛。不利之验也。
土瓜根。主内痹瘀血月闭。 虫。蠕动逐血。桂枝芍药。行荣气而正经脉也。
土瓜根散方
(〔原注〕阴 肿。亦主之。)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程〕土瓜根。破瘀血。而兼治带下。故以为君。 虫下血闭以为臣。芍药通顺血脉以为佐。桂枝通行瘀血以为使。 疝亦凝血所成。故此方亦治 肿。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尤〕本文已见虚劳篇中。此去男子亡血失精句。而益之曰旋复花汤主之。盖专为妇人立法也。详本草。旋复花。
治结气去五脏间寒热。通血脉。葱。主寒热除肝邪。绛帛。入肝理血。殊与虚寒之旨不合。然而肝以阴脏。而含少阳之气。以生化为事。以流行为用。是以虚不可补。解其郁聚。即所以补寒。不可温行其血气。即所以温固。不可专补其血。以伤其气。亦非必先散结聚。而后温补。如赵氏魏氏之说也。
〔鉴〕此条详在伤寒论辨脉法篇。错简在此。旋复花汤主之一句。亦必是错简。半产漏下。则气已下陷。焉有再用旋复花下气之理。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原注〕臣亿等校诸本。
无胶姜汤方。想是妊娠中胶艾汤。○楼氏纲目云。即芎归胶艾汤。一云。加干姜一两。)
〔鉴〕李 曰。陷经漏下。谓经脉下陷。而血漏下不止。乃气不摄血也。黑不解者。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荣气腐败也。然气血喜温恶寒。用胶姜汤。养气血则气盛血充。推陈致新。而经自调矣。按此条文义。必有缺误。胶姜汤。方亦缺。姑采此注。以见大意。
〔尤〕陷经。下而不止之谓。黑则因寒而色瘀也。
胶姜汤。方未见。然补虚温里止漏。阿胶干姜二物已足。林亿云。恐是胶艾汤。按千金胶艾汤。有干姜。似可取用。
巢源。载五色漏下。其五曰。肾脏之色黑。漏下黑者。是肾脏之虚损。故漏下而挟黑色也。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如敦状。脉经作敦敦状更四字。注。要略云。满而热。案徐沈。生。改经。误。)
〔尤〕敦音对。按周礼注。盘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
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案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郑注。敦。盘类。古者以盘盛血。以敦盛食。尤注本于此。又广雅。释器。HT 。盂也。尔雅释丘。郭注。敦。盂也。知本条如敦状。谓如盘盂之形也。脉经如敦敦状。而千金云。阴交石门。主水胀水气。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黄。则脉经似是。然如字。竟无着落。沈云。人敦而不能起。言其下重之情也。金鉴云。敦。大也。皆于文义。不相叶。今从尤注。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原注〕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尤〕经水不利下者。经脉闭塞而不下。比前条下而不利者。有别矣。故彼兼和利。而此专攻逐也。然必审其脉证并实。而后用之。不然。妇人经闭。多有血枯脉绝者矣。虽养冲任。犹恐不至。而可强责之哉。
〔鉴〕妇人经水不利下。言经行不通利快畅下也。乃妇人恒有之病。不过活瘀导气。调和冲任。足以愈之。今曰抵当汤主之。夫抵当重剂。文内无少腹结痛。大便黑。小便利。发狂善忘。寒热等证。恐药重病轻。必有残缺错简。读者审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千金桃仁煎。治带下月经闭不通。
本方。去蛭。加朴硝五两。
千金翼。抵当汤。治妇人月水不利。腹中满。时自减。并男子膀胱满急方。
本方。去虻虫。加虎杖二两。一云虎掌。
又杏仁汤。治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两月三月不来。或月前。或月后。闭塞不通。
于本方。加杏仁三十枚。(千金同。)
李氏必读。代抵当汤。行瘀血。(如血老而甚者。去归地。加蓬术。)
生地黄 当归尾 穿山甲(各三钱) 降香(一钱五分) 肉桂(去皮一钱)
桃仁(去皮尖炒二钱) 大黄(去皮三钱) 芒硝(八分)
水二钟。煎一钟。血在上食后服。血在下食前服。
张氏医通云。水蛭如无。以陵鲤甲。生漆涂炙。代之。
又代抵当丸。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于前方。去降香。加蓬术为末。蜜丸。蓄血而上部者。丸如芥子。黄昏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喉。
以搜逐瘀积。在中部食远。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劳水煎汤下之。汪氏医方集解同。但去降香莪术芒硝。用玄明粉。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