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第 27 页/共 90 页

师曰。失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过不间。脉经。有与字。)   〔鉴〕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李 曰。内经云。胃脉平者。不可见太过不及。则病见矣。寸脉为阳。以候上焦。正应胸中部分。若阳脉不及。而微则为阳虚。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脉太过。而弦则为阴盛。知在下焦。   故上逆而为痛也。   〔尤〕阳主开阴主闭。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闭也。   案灵本藏篇云。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巢源云。胸痹之候。胸中 如满。噎塞不利。习习如痒。喉里涩唾燥。甚者心里强否急痛。肌肉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皮皆痛。手不能犯。胸满短气。咳唾引痛。烦闷白汗出。或彻背膂。其脉浮而微者是也。不治数日杀人。三因。作胸痞。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平。赵本。作凡。)   〔尤〕平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仍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暴实。或痰或食或饮。   碍其升降之气而然。盖短气有从素虚宿疾而来者。有从新邪暴遏而得者。二端并否。其为里实无疑。此审因察病之法也。   〔鉴〕平人。无病之人也。无寒热。无表邪也。平人无故。而有短气不足以息之证。不可责其虚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碍呼吸。当责其实也。李 曰。上节云责其极虚。此又云实。   何也。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是也。   明理论云。短气者。呼吸虽数。而不能相续。似喘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者是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程〕内经曰。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胸中者。心肺之分。   故作喘息咳唾也。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气痹不行。则胸背为痛。   而气为短也。寸脉沉迟。关脉小紧。皆寒客上焦之脉。数字误。   案沈云。迟字下。当有一若字。盖此论当以寸口脉沉而迟。为虚寒之证。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   为寒实之证。另作一节解。否则岂有迟数二脉同见之理哉。此说似有理。然不如程之为误文之义长矣。   张氏医通云。寸口脉沉迟者。阳气衰微也。关上小紧者。胃以上有阴寒结聚。所以胸中喘息咳唾。胸背痛而短气。栝蒌性润。专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同气相求也。白酒熟谷之液。色白上通于胸中。使佐药力。上行极而下耳。案张不注及数脉。其意盖与程同。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案薤白。本草。辛苦温。别录云。温中散结气。杜甫薤诗云。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可见其以辛温。   而散胸膈中之结气也。白酒。注家无解。似指为酒之白者。然灵经筋篇。以白酒和桂云云。且饮美酒。由此观之。白酒非常酒。千金方。用白 浆一斗。外台亦引仲景伤寒论载本条云。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而方中。   则用白 酒。程敬通云。 音再。酢浆也。知白酒。即是酢浆。今用米醋极验。   千金栝蒌汤    主疗与本文同。   栝蒌实(一枚) 半夏(半升) 薤白(一斤) 枳实(二两) 生姜(四两)   上五味 咀。以白 浆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二。仲景肘后。不用生姜枳实半夏。(外台。引千金同。)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外台。引仲景伤寒论。半夏下。有白 浆三字。)   〔尤〕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   张氏医通云。心痛彻背者。胸中痰垢积满。循脉而溢于背。背者胸之府。故于前药。但加半夏。以祛痰积之痹逆也。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外台作白 浆云古今录验范汪同)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圣惠方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方。   栝蒌(一枚) 桂心(三分)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浆水一中盏。入薤白七茎。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热频服。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赵本。作心中痞留气结在胸。徐沈同。外台作心中痞坚留气结于胸。逆下。有气字。)   〔魏〕胸痹自是阳微阴盛矣。心中痞气。气结在胸。正胸痹之病状也。再连胁下之气。俱逆而抢心。则痰饮水气。俱乘阴寒之邪。动而上逆。胸胃之阳气。全难支拒矣。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行阳开郁。温中降气。   犹必先后煮治。以融和其气味。俾缓缓荡除其结聚之邪也。再或虚寒已甚。无敢恣为开破者。故人参汤亦主之。以温补其阳。使正气旺。而邪气自消。又治胸痹从本治之一法也。   张氏医通云。二汤。一以治胸中实痰外溢。用薤白桂枝以解散之。一以治胸中虚痰内结。即用人参理中以清理之。一病二治。因人素禀而施。两不移易之法也。   案千金治中汤。胸痹方。别标为一条。外台亦引仲景伤寒论。疗胸痹理中汤。即并人参汤。方后注云。张仲景曰。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于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理中汤亦主之。而引范汪。出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名枳实汤。方后云。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千金。用浓朴三两。薤白一斤。)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程〕此即理中汤也。中气强则痞气能散。胸满能消。胁气能下。人参白术所以益脾。甘草干姜所以温胃。脾胃得其和。则上焦之气开发。而胸痹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