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70 页/共 100 页

荆防二妙丸   治阳明经下部湿热。   荆芥防风苍术黄柏   苍防五皮饮   治风湿在表之方。   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五茄皮大腹皮防风苍术   [卷三:痿症论] 外感痿症   【湿热痿软之症】身体重着,走注疼痛,首如裹,面壅肿,小便黄赤,手足发热,小筋【湿热痿软之因】时令之湿热加临,肥甘之湿热内积;或湿热中于皮肤,传合经络,湿【湿热痿软之脉】浮濡沉数,濡主乎湿,数主乎热,浮濡主表,沉数主里,浮沉皆数,表里皆热。   【湿热痿软之治】脉见浮数,湿热在表,败毒散、太阳二妙丸。脉沉而数,积热在里者,川连枳壳汤、阳明二妙丸。表里见症者,二方加荆芥、防风。   羌活败毒散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防风荆芥陈皮川芎甘草   太阳二妙丸   黄柏独活   阳明二妙丸   黄柏苍术   川连枳壳汤   川黄连枳壳陈皮甘草表有湿热者,合荆防二妙丸。   [卷三:痿症论] 外感痿症   【燥热痿软之症】口燥唇焦,皮毛干揭,手足痿软,不能行动,此燥热痿软之症也。   【燥热痿软之因】或赫羲之年,燥火行令,或秋燥之时,燥气烁人,阴血不能荣养宗筋,则痿软之症作矣。   【燥热痿软之脉】洪大数疾,燥火加临。右脉洪数,燥伤气分。左脉洪数,燥伤于血。   【燥热痿软之治】燥火伤气,右脉洪数者,知母石膏汤,合凉膈散。燥伤阴血,左脉洪数,滋燥养荣汤。   知母石膏汤   治燥火伤气分者知母石膏地骨皮麦冬天花粉甘草   凉膈散   桔梗连翘天花粉山栀薄荷黄芩川连甘草   滋燥养荣汤   治燥伤阴血者。   当归生地白芍药秦艽黄芩荆芥甘草丹皮犀角   [卷三:痿症论] 内伤痿症   【肺热痿软之症】皮毛干揭,上则喘咳,下则挛拳,此《内经》肺热成痿之症也。   【肺热痿软之因】有志不遂,所求不得,郁而生火,火来克金,肺热叶焦,清化不行,金不生水,则肺热痿之症作矣。   【肺热痿软之脉】寸脉浮数,浮则主肺,数则主热,浮数相兼,主乎肺热。   【肺热痿软之治】肾火上炎,知柏天地煎,玄武胶为丸。肺中伏火,二丹二冬汤,合家   知柏天地煎   知母(二两)黄柏(二两)天冬(八两)地黄(八两)玄武胶为丸。   二母二冬汤   川贝母知母天门冬麦门冬   家秘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桔梗石膏川黄连黄芩   [卷三:痿症论] 内伤痿症   【心热痿软之症】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颊常赤,意乱心烦,此《内经》心热痿软之症也。   【心热痿软之因】内而欲心妄动,外而起居如惊,则心火上炎,三阴在下之脉,亦厥逆而上,火盛水衰,则阴血日损,而心热脉痿作矣。   【心热痿软之脉】脉多洪数,左寸尤甚。肝脉上朝,木火通明。两尺躁疾,水衰火旺。   【心热痿软之治】左寸洪数者,导赤各半汤。左关上朝者,泻青丸,合龙胆泻肝汤。尺脉躁疾,水中火发,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   导赤各半汤   生地木通川连甘草黄芩山栀犀角磨冲。   泻青丸   见后肝痹。   龙胆泻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