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53 页/共 100 页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
逍遥散
即肝咳门。
理中汤
见后食积呕。
四逆汤
见寒呕门。
[卷二:呕吐论] 内伤呕吐
【痰饮呕吐之症】呕而肠鸣,漉漉有声,眼黑眩晕,时时恶心,此痰饮呕吐之症也。
【痰饮呕吐之因】脾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而呕吐,遇寒则凝塞而呕吐矣。
【痰饮呕吐之脉】脉多弦滑。滑数热痰,弦紧寒饮,痰凝饮伏,脉反沉迟。
【痰饮呕吐之治】宜分热痰寒饮治之。热痰脉沉数,栀连二陈汤;寒饮脉沉迟,桂苓半
栀连二陈汤
方见湿痰门。
桂苍苓甘汤
治寒饮呕吐。
桂枝白茯苓白术甘草
[卷二:呕吐论] 内伤呕吐
【食积呕吐之症】胸前满闷,嗳气作痛,痛则呕吐,得食愈痛,按之亦痛,此食积呕吐【食积呕吐之因】饮食不节,损伤中气,不能运化,停食成积,中脘痞塞,则发呕吐矣【食积呕吐之脉】脉见实大,或见沉滑。热积实数,寒积迟弦;滑大洪实,食积胸前。
【食积呕吐之治】先用家秘消滞汤。后看热积,栀连平胃散;有下症者,三黄丸。寒积,草蔻大顺饮、理中汤;应下者,煮黄丸。
家秘消滞汤
治食滞神效。
即平胃散加莱菔子、枳实、山楂、麦芽。
栀连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黄连、山栀。
栀连枳术丸
即枳术丸加山栀、黄连。
三黄丸
川黄连黄芩大黄
草蔻大顺饮
草蔻炮姜广皮半夏浓朴甘草
理中汤
炮姜白术人参炙甘草
煮黄丸
雄黄巴霜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呕吐清水之症】恶寒发热,暴吐不止,呕出清液,不杂糟粕谷食,此吐清水之症也。
【呕吐清水之因】或雨湿之年,流衍之纪,或太阴之复,湿气袭人伤于胃土,则成呕吐【呕吐清水之脉】多见浮濡,浮缓风湿,浮濡寒湿。浮濡散表,沉濡温里。
【呕吐清水之治】脉浮身热者,荆防平胃散;脉沉小便涩者,平胃五苓散;脉迟者,理
荆防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荆芥、防风。
平胃五苓散
即平胃散、五苓散合用是也。
理中汤
见前。
术附汤
见湿气呕吐门。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呕吐清水之症】心下洋洋,兀兀欲吐,吐则纯水,时作时止,并无杂合稠粘,此名呕【呕吐清水之因】水饮不节,停积胃中,湿气伤脾,不能上输下布,而呕吐清水之症作矣。
【呕吐清水之脉】脉多弦滑,滑主乎痰,弦主乎饮,弦而带滑,痰饮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