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45 页/共 100 页
川连黄柏黄芩山栀
竹叶石膏汤
见燥痰门。
羌活胜湿汤
见湿痰门。
[卷二:喘症论] 外感喘逆
【燥火喘逆之症】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此燥火发喘【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逆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
【燥火喘逆之脉】脉多数大,或见滑数。右脉数大,燥火伤气;左脉滑数,燥火伤血。
【燥火喘逆之治】栝蒌根汤、知母甘桔汤。脉大口渴,人参白虎汤,调益元散,大便结
栝蒌根汤
天花粉麦冬知母石膏甘草
知母桔甘汤
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
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
人参白虎汤
治胃受燥邪,喘呕烦渴。
人参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口渴,加葛根。气逆,加橘红。
凉膈散
治燥在上焦,喘咳气逆。
黑山栀黄芩桔梗连翘川连薄荷甘草以上皆外感喘逆,故不用滋阴。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内火喘逆之症】五心烦热,口燥唇焦,喘逆自汗,得食稍减,少顷复发,时作时止,面赤便秘,此内火发喘症也。
【内火喘逆之因】内而欲心妄动,外而起居如惊,五志厥阳之火,时动于中,煎熬真阴,精竭血燥,内火刑金,肺气焦满,而喘逆作矣。
【内火喘逆之脉】脉多洪数,心火上炎。左关脉数,肝胆之热。两尺洪数,肾火上逆。
右寸脉数,肺中有火。右关洪数,胃家有热。
【内火喘逆之治】肾虚火旺,宜养阴制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门冬饮子、家秘肝肾丸。肝火上冲,宜柴胡清肝散。心火上炎,导赤各半汤。脾胃之火上冲,宜清胃汤。肺火煎熬,石
门冬饮子
见伤燥嗽门。
家秘肝肾丸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黄柏知母白芍药当归四味为末,又以天冬、地黄二味同煎,收膏为丸。
柴胡清肝散
柴胡黄芩人参山栀连翘桔梗甘草
导赤各半汤
见前心咳。
石膏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甘草石膏
[卷二:喘症论] 内伤喘逆
【痰饮喘逆之症】面色虚白,胸中漉漉有声,时咳时呕,卧下喘逆,此痰饮逆之症也【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积肠间,成痰成饮,上干肺家,则喘息【痰饮喘逆之脉】多见弦滑,或见弦紧,或见弦数。弦紧寒饮,弦数痰热。
【痰饮喘逆之治】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甘遂半夏汤、二陈汤。带表症者,小青龙汤;大便闭者,导痰汤加大黄,甚者滚痰丸、十枣汤。
苓桂术甘汤
见痰饮门。
小半夏汤
见支饮门。
甘遂半夏汤
见留饮门。
二陈汤
见湿痰门。
小青龙
见溢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