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55 页/共 603 页

【气味】平,微毒。   【主治】癫痫寒热,猝风痱,伏日取之(《别录》)。磨汁,治犬痫。烧研醋和,敷发背及马鞍疮。同人齿烧灰汤服,治痘疮倒陷,有效(时珍)。   头骨   (黄狗者良)。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金疮止血(《别录》)。烧灰,治久痢、劳痢。和干姜、莨菪炒见烟,为丸,空心白饮服十丸,极效(甄权)。   下(时珍)。颔骨:主小儿诸痫、诸 ,烧灰酒服(苏恭)。   【附方】旧三,新十。   小儿久痢:狗头烧灰,白汤服。(《千金》)小儿解颅:黄狗头骨炙为末,鸡子白和,涂之。(《直指》)赤白久痢:腊月狗头骨一两半(烧灰),紫笋茶(末)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圣惠方》)赤白带下不止者:狗头烧灰,为末。每酒服一钱,日三服。(《圣惠》)产后血乱:奔入四肢,并违堕。以狗头骨灰,酒服二钱,甚效。(《经验后方》)打损接骨:狗头一个,烧存性为末。热醋调涂,暖卧。(《卫生易简》)附骨疽疮:狗头骨烧烟,日熏之。(《圣惠》)痈疽疖毒:狗头骨灰、芸苔子等分,为末,醋和敷之。(《千金》)恶疮不愈:狗头骨灰同黄丹末等分,敷之。(《寿域方》)长肉生肌:老狗头脑骨(瓦炒)二两,桑白皮一两,当归二钱半。为末。麻油调敷。(《直指》)鼻中息肉:狗头灰方寸匕,苦丁香半钱,研末吹之,即化为水。或同 砂少许,尤妙。   (《朱氏集验》)梦中泄精:狗头鼻梁骨烧研,卧时酒服一钱。   头风白屑作痒:狗头骨烧灰,淋汁沐之。(《圣惠方》)   骨   (白狗者良)【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烧灰,疗下痢生肌,敷马疮(《别录》)。烧灰,疗诸疮 ,及妒乳痈肿烧灰,补虚,理小儿惊痫客忤(《蜀本》)。煎汁,同米煮粥,补妇人,令有子(藏器)。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时珍)。   【附方】旧二。   产后烦懑不食者:白犬骨烧研,水服方寸匕。(《千金翼》)桃李哽咽:狗骨煮汤,摩头上。(《子母秘录》)   屎   (白狗者良)【气味】热,有小毒。《丹【主治】疔疮。水绞汁服,治诸毒不可入口者(苏恭)。瘭疽彻骨痒者,烧灰涂疮,勿令病者知。又和腊猪脂,敷 疮肿毒,疔肿出根(藏器)。烧灰止心腹痛,解一切毒(时珍)。   【发明】时珍曰:狗屎所治诸病,皆取其解毒之功耳。   【附方】旧三,新五。   小儿霍乱猝起者:用白狗屎一丸,绞汁服之。   心痛欲死:狗屎炒研,酒服二钱,神效。   劳疟瘴疟久不愈:用白狗粪烧灰,发前冷水服二钱。(《圣月水不调:妇人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白狗粪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三服,三日使尽,症即便出也。(《外台》)漏脯中毒:犬屎烧末,酒服方寸匕。(《梅师》)发背痈肿:用白犬屎半升,水绞取汁服,以滓敷之,日再。(《外台》)疔疮恶肿:牡狗屎(五月五日取)烧灰涂敷,数易之。又治马鞍疮,神验。(《圣惠》)   屎中粟   (白狗者良。一名白龙沙)。   【主治】噎膈风病,痘疮倒陷,能解毒也(时珍)。   【附方】新二。   噎膈不食:黄犬干饿数日,用生粟或米干饲之。俟其下粪,淘洗米粟令净,煮粥,入薤白一痘疮倒 :用白狗或黑狗一只,喂以生粟米。候下屎,取未化米为末,入麝香少许,新汲水服二钱。(《保幼大全》)   屎中骨   【主治】寒热,小儿惊痫(《别录》)。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羊   (《本经》中品)【校正】《别录》另出羊乳,今并为一。   【释名】 (亦作 )、羝(音低)、羯。   时珍曰:《说文》云:羊字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似也。董子云:羊,毛曰 ,胡羊曰 ,无角曰月曰 (音务),七月曰 (音达),未卒岁曰 (音兆今注》谓之长髯主簿云。   【集解】《别录》曰: 羊生河西。   弘景曰:羊有三四种。入药以青色 羊为胜,次则乌羊。其啖食,为药不及都下者,然其乳、髓则肥好也。   颂曰:羊之种类甚多,而 羊亦有褐色、黑色、白色者。毛长尺余,亦谓之人引大羊以此为群首,又谓之羊头。   诜曰:河西羊最佳,河东羊亦好。若驱至南方,则筋力自劳损,安能补益人?今南方羊多食野草、毒草,故江浙羊少味而发疾。南人食之,即不忧也。惟淮南州郡或有佳者,可亚北羊。北羊至南方一二年,亦不中食,何况于南羊,盖土地使然也。   宗 曰: 羊出陕西、河东,尤狠健,毛最长而浓,入药最佳。如供食,则不如北地无角白大羊也。又同、华之间有小羊,供馔在诸羊之上。   时珍曰:生江南者为吴羊,头身相等而毛短。生秦晋者为夏羊,头小身大而毛长。土人二岁而剪其毛,以为毡物,谓之绵羊。广南英州一种乳羊,食仙茅,极肥,无复血肉之分,食之甚补人。诸羊皆孕四月而生。其目无神,其肠薄而萦曲。在畜属火,故易繁而性热也。   在卦属兑,故外柔而内刚也。其性恶湿喜燥,食钩吻而肥,食仙茅而肪,食仙灵脾而淫,食踯躅而死。物理之宜忌,不可测也。契丹以其骨占灼,谓之羊卜,亦有一灵耶?其皮极薄,南番以书字,吴人以画采为灯。   羊肉   【气味】苦、甘,大热,无毒。诜曰:温。   颂曰:《本经》云甘,《素问》云苦。盖《经》以味言,《素问》以理言。羊性热属火,故配于苦。羊之齿、骨、五脏皆温平,惟肉性大热也。   时珍曰:热病及天行病、疟疾病后食之,必发热致危。妊妇食之,令子多热。白羊黑头、黑瓦阳,女子绝阴。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   汪机曰:反半夏、菖蒲。同荞面、豆酱食,发痼疾。同醋食,伤人心。   【主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别录》)。   止痛,利产妇(思邈)。治风眩瘦【发明】颂曰:肉多入汤剂。胡洽方有大羊肉汤,治妇人产后大虚,心腹绞痛厥逆,医家通用大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