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10 页/共 603 页
【主治】作糜羹食,令人多睡(弘景)。主妇人带下,和牛肉作羹食(藏器)。子酱,似芜荑,能助肺,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消心腹间恶气,猝心痛,涂诸疮癣,以陈者良(孟诜)。
榆耳
见木耳。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朗榆
(《拾遗》)【集解】藏器曰:朗榆生山中,状如榆,其皮有滑汁,秋生荚,如时珍曰:大榆,二月生荚,朗榆八月生荚,可分别。
皮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下热淋,利水道,令人睡(藏器)。治小儿解颅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芜荑
(《本经》中品)【释名】 荑(《尔雅》)、无姑(《本经》、 (音殿唐),木名 (音偏)。
时珍曰:按:《说文》云: ,山 榆也。有刺,实为芜荑。《尔雅》云:无姑,其实荑。
又云: 荑,恭曰: 乃 二字之误。
【集解】《别录》曰:芜荑生晋山川谷。三月采实,阴干。
弘景曰:今惟出高丽,状如榆荚,气臭如 ,彼人皆以作酱食之。性杀虫,置物中亦辟蛀,但患其臭。
恭曰:今延州、同州者甚好。
志曰:河东、河西处处有之。
颂曰:近道亦有之,以太原者良。大抵榆类而差小,其实亦早成,比榆乃大,气臭。郭璞《尔雅注》云:无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而浓,剥取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芜荑也。采实阴干用。今人又多取作屑,以 五味,惟陈者良。人收藏之多以盐渍,则失气味,但宜食品,不堪入药。 曰:按:《广州记》云:生大秦国,是波斯芜荑也。
气膻者良,乃山榆仁也。
辛。人多以外物相和【气味】辛,平,无毒。
权曰:苦,平。
曰:辛,温。
诜曰:作酱甚香美,功尤胜于榆仁。可少食之,过多发热,为辛故也。秋月食之,尤宜人。
【主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本经》)。逐寸白,散肠中 喘息(《别录》)。主积冷气,心腹症痛,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甄权》)。五脏皮(大明)热疮。和蜜,治湿癣。和沙牛酪或马酪,治一切疮(孟诜)。
【附方】旧三,新七。
脾胃有虫,食即作痛,面黄无色:以石州芜荑仁二两,和面炒黄色为末。非时米饮服二钱匕。(《千金方》)制杀诸虫: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本事方》。
疳热有虫,瘦悴,久服充肥:用榆仁一两,黄连一两,为末,猪胆汁七枚和,入碗内,饭上蒸之,一日蒸一次,九蒸乃入麝香半钱,汤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钱氏《小儿直诀》)。
荑、干漆(烧存性)等分,为末。米饮调服一字至一钱。(杜壬方)。
捣烂,纸压去油,为末,以雄猪胆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九丸,甘草汤下,日五服。三日断根。
(《普济方》)。
陈米饮下三十丸。久服,去三尸,益神驻颜。此方得之章镣,曾用得力。(王绍颜《续方》)。
并下气佳。(《外台秘要》)。
麦(炒)、黄连(炒)各一钱,为末,猪胆汁打糊丸黍米大。每能去心窍恶血。(《全幼心鉴》)。
腹中鳖瘕:平时嗜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平时多气,血凝于气则为气鳖;虚劳痼冷,败血杂痰,则为血鳖。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或如钱。治法惟用芜荑(炒)煎服之,兼用暖胃益血理中之类,乃可杀之。若徒事雷丸、锡灰之类,无益也。(《仁斋直指方》)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苏方木
(《唐本草》)【释名】苏木。
时珍曰: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尔。
【集解】恭曰:苏方木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其木,人用染绛色。
曰:按:徐表《南州记》云:生海畔。
叶似绛,木若女贞。
时珍曰:按:嵇含《南方草木状》云:苏方树类槐,黄花黑子,出九真。煎汁忌铁器,则色黯。其木蠹之粪名曰紫纳,亦可用。暹罗国人贱用如薪。
【修治】 曰:凡使去上粗皮并节。若得中心纹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其力倍常百等。须细锉重捣,拌细梅树枝蒸之,从巳至申,阴干用。
【气味】甘、咸,平,无毒。
杲曰:甘、咸,凉。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好古曰:味甘而微酸、辛,其性平。
【主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痨,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大明)。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并宜细研乳头香末方寸匕,以酒煎苏方木,调服,立吐恶物瘥(《海药》)。
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藏器)。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发明】元素曰:苏木性凉,味微辛。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又能破死血,产后血肿胀满欲死者宜之。
【附方】旧一,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