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96 页/共 603 页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热毒,去三虫(《本经》)。
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煎汤浴之,并捣敷(《别录》)。
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大明)。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 ,煮汁饮之(时珍)。
【附方】新一。
时气温病,头痛壮热,初得一日:用生梓木削去黑皮,取里白者切一升,水二升五合煎汁。每服八合,取瘥。(《肘后方》)
叶
【主治】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本经》)。
疗手脚火烂疮(《别录》)。
弘景曰:桐叶、梓叶肥猪之法未见,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
恭曰:二树花叶饲猪,并能肥大且易养,见李当之《本草》及《博物志》,然不云敷猪疮也。
【附方】新一。
风癣疙瘩:梓叶、木绵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烧取汁涂之。(《试效录验方》)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楸
(《拾遗》)【释名】 。
时珍曰:楸叶大而早脱,故谓之楸; 叶小而早秀,故谓之 。唐时立秋日,京师卖楸叶,妇女、儿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尔雅》云:叶小而 , 。叶大而 ,楸。 ,音鹊,皮粗也。
【集解】见梓下。
周定王曰:楸有二种。一种刺楸,其树高硕,皮色苍白,上有黄白斑点,枝梗间多大刺。叶似楸而薄,味甘,嫩时炸熟,水淘过拌食。
时珍曰:楸有行列,茎干直耸可爱。至秋垂条如线,谓之楸线,其木湿时脆,燥则坚,故谓之良材,宜作棋枰,即梓之赤者也。
木白皮
【气味】苦,小寒,无毒。 曰:微温。
【主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 ,痈肿疳痔。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藏器)。消食涩肠下气,治上气咳嗽。亦入面药(效【附方】旧一,新一。
疮:楸枝作煎,频洗取效。(《肘后方》)白癜风疮:楸白皮五斤,水五斗,煎五升,去滓,煎如稠膏。日三摩之。(《圣济总录》)。
叶
【气味】同皮。
【主治】捣敷疮肿。煮汤,洗脓血。冬取干叶用之。诸痈肿溃及内有刺不出者,取叶十重贴之(藏器。出《范汪方》)。
【发明】时珍曰:楸乃外科要药,而近人少知。葛常之《韵语阳秋》云:有人患发背溃坏,肠胃可窥,百方不瘥。一医用立秋日太阳未升时,采楸树叶,熬之为膏,敷其外;内以云母膏作小丸服,尽四两,不累日而愈也。东晋范汪,名医也,亦称楸叶治疮肿之功。则楸有拔毒排脓之力可知。
【附方】旧七,新一。
上气咳嗽,腹满羸瘦者:楸叶三斗,水三斗,煮三十沸,去滓,煎至可,丸如枣大。以筒纳入下部中,立愈。(崔元亮《海上集验方》)。
一切毒肿不问硬软:取楸叶十重敷肿上,旧帛裹之,日三易之。当重重有毒瓦斯为水,流在叶上。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软,或取根皮捣烂,敷之皆效。止痛消肿,食脓血,胜于众药。
(《范汪东阳方》)。
十五斤,以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乃纳不津器中。用时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化。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
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以软帛裹之。且日一拭,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破者即便生肌,未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采药及煎时,并禁孝子、妇人、僧道、鸡犬见之。(不瘥。楸叶及根皮为末,敷之。(《圣惠方》)儿发不生:楸叶中心,捣汁频涂。(《千金翼》)。
,烧干去泥,入水少许,绞汁,铜器慢熬如稀饧,瓷合收之。每旦点之。(《普济方》)。
小儿秃疮:楸叶捣汁,涂之。(《子母秘录》)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桐
(《本经》下品)【释名】白桐(弘景)、黄桐(《图经》)、时珍曰:《本经》桐叶,即白桐也。桐华成筒,故谓之桐。其材轻虚,色白而有绮纹,故俗谓之白桐、泡桐,古谓之椅桐也。先花后叶,故《尔雅》谓之荣桐。或言其花而不实者,未之察也。陆机以椅为梧桐,郭璞以【集解】《别录》曰:桐叶生桐柏山谷。
弘景曰:桐树有四种:青桐,叶、皮青,似梧桐而无子;梧桐,皮白,叶似青桐而有子,子肥可食;白桐,一名椅桐,人家多植之,与冈桐无异,但有花、子,二月开花,黄紫色,《礼颂曰:桐处处有之。陆机《草木疏》言白桐宜为琴瑟。云南 人,取花中白毳淹渍,绩以为布,似毛布,谓之华布。椅,即梧桐也。今江南人作油者,即冈桐也,有子大于梧子。江南有 桐,秋开红花,无实。有紫桐,花如百宗曰:《本经》桐叶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但四种各有治疗。白桐,叶三杈,开白花,不结子。无花者为冈桐,不中作琴,体重。荏桐,子可作桐油。梧桐,结子可食。时珍曰:陶注桐有四种,以无子者为青桐、冈桐,有子者为梧桐、白桐。寇注言白桐、冈桐皆无子。
苏注以冈桐为油桐。而贾思勰《齐民要术》言:实而皮青者为梧桐,华而不实者为白桐。
白桐冬结似子者,乃是明年之华房,非子也。冈桐即油桐也,子大有油。其说与陶氏相反。
以今咨访,互有是否。盖白桐即泡桐也。叶大径尺,最易生长。皮色粗白,其木轻虚,不生虫蛀,作器物、屋柱甚良。二月开花,如牵牛花而白色。结实大如巨枣,长寸余,壳内有子片,轻虚如榆荚、葵实之状,老则壳裂,随风飘扬。其花紫色者名冈桐。荏桐即油桐也。青桐即梧桐之无实者。按:陈翥《桐谱》,分别白桐、冈桐甚明。云:白花桐,纹理粗而体性慢,喜生朝阳之地。因子而出者,一年可起三、四尺;由根而出者,可五、七尺。其叶圆大而尖长有角,光滑而毳。先花后叶。花白色,花心微红。其实大二、三寸,内为两房,房内有肉,肉上有薄片,即其子也。紫花桐,纹理细而体性坚,亦生朝阳之地,不如白桐易长。
其叶三角而圆,大如白桐,色青多毛而不光,且硬,微赤。亦先花后叶,花色紫。其实亦同白桐而微尖,状如诃子而粘,房中肉黄色。二桐皮色皆一,但花、叶小异,体性坚、慢不同尔。亦有冬月复花者。
桐叶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恶蚀疮着阴(《本经》)。
消肿毒,生发(时珍)。
【附方】新四。
手足肿浮:桐叶煮汁渍之,并饮少许。或加小豆,尤妙。(《圣惠方》)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醋蒸粘贴。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极验秘方也。(《医林正宗》)发落不生: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日日洗之则长。(《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