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91 页/共 603 页

观此,则其有二种明矣。盖其树低小如枸杞、牡荆之类,西南风土不同,故或如草如木也。   系羊射脂之说,俗亦相传,但无实据。谚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以其多伪也。刘纯诗云:阿魏无真却有真,臭而止臭乃为珍。   以半铢安熟铜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第一夜,至明如鲜血色;第三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器上 ,过入药。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唐本》)。治风邪鬼疰,心腹中冷(李 )。传尸冷气,辟明)。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发明】炳曰:阿魏下细虫,极效。   时珍曰:阿魏消肉积,杀小虫,故能解毒辟邪,治疟、痢、疳、劳、尸注、冷痛诸症。   按:王 《百一选方》云:夔州谭逵病疟半年。故人窦藏叟授方: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两,研匀,米糊和,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参汤化服一丸,即愈。世人治疟,惟用常山、砒霜毒黄连、木香汤下,疟、痢亦多起于积滞故尔。   【附方】新十。   辟鬼除邪:阿魏枣许为末,以牛乳或肉汁煎五、六沸服之。至暮,以乳服安息香枣许。   久者不过十日。忌一切菜。孙侍郎用之有效。(唐崔行功《纂要》)恶疰腹痛不可忍者:阿魏末,热酒服一、二钱,立止。(《永类钤方》)尸疰中恶:近死尸,恶气入腹,终身不愈。   用阿魏三两。每用二钱,拌面裹作馄饨十余枚,煮熟食之,日三。服至三、七日,永除。   忌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所致。用阿魏二两(醋和荞麦面作饼裹之煨熟),大槟榔二枚钻孔,溶乳香填满,亦以荞面裹之煨熟,入 砂末一钱,赤芍药末一两,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酒下三十丸。(危氏《得效方》)。   小儿盘肠内吊,腹痛不止:用阿魏为末,大蒜半瓣炮熟研烂和丸麻子大。每艾汤服五丸。   (《总微论》)。   脾积结块:鸡子五个,阿魏五分,黄蜡一两,同煎化,分作十服。每空心细嚼,温水送下。诸物不忌,腹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乃积化也。(《保寿堂经验方》)。   痞块有积:阿魏五钱,五灵脂(炒烟尽)五钱,为末,以黄雄狗胆汁和,丸黍米大。空心唾津送下三十丸。忌羊肉、醋、面。(《扶寿精方》)。   胭脂各一豆大,研匀,以蒜膏和,覆虎口上,男左女右。(《圣济总录》)臭黄等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棉裹一丸,随左右插入耳中,立效。(《圣惠方》)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芦荟   (宋《开宝》)【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奴会(《开宝》)、讷会(《拾遗》)、时珍曰:名义未详。   藏器曰:俗呼为象胆,以其味苦如胆也。   【集解】 曰:芦荟生颂曰:今惟广州有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   时珍曰:芦荟原在草部。《药谱》及《图经》所状,皆言是木脂。而《一统志》云:爪哇、三佛齐诸国所出者,乃草属,状如鲎尾,采之以玉器捣成膏。与前说不同,何哉?岂亦木质草形乎?【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解巴豆毒(《开宝》)。主小儿诸疳热(李权)。研末,敷 齿【发明】时珍曰:芦荟,乃厥阴经药也,其功专于杀虫清热。以上诸病,皆热与虫所生故也。   浸炙【附方】新一。   小儿脾疳:芦荟、使君子等分,为末。每米饮服一、二钱。(《卫生易简方》)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胡桐泪   (《唐本草》)【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胡桐碱(《纲目》)、胡桐律。   曰:胡桐泪,是胡桐树脂也,故名泪。作律字者非也,律、泪声讹尔。   时珍曰:《西域传》云:车师国多胡桐。颜师古注云:胡桐似桐,不似桑,故名胡桐。   虫食其树而汁出下流者,俗名胡桐泪,言似眼泪也。其入土石成块如卤碱者,为胡桐碱(音减)。或云:律当作沥,非讹也,犹松脂名沥青之义。亦通。   【集解】恭曰:胡桐泪,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形似黄矾而坚实。有夹烂木者,云是胡桐树脂沦入土石碱卤地者。其树高硕,皮叶似白杨、青桐、桑辈,故名胡桐木,堪器用。   保升曰:凉州以西有之。初生似柳,大则似桑、桐。其津下入地,与土石相染,状如姜极咸苦,得水便消,若矾石、硝石之类。冬月采之。大明曰:此有二般:木律不中入药;惟用石律,石上采之,形如小石片子,黄土色者为上。颂曰:今西番亦有商人货之。时珍曰:木泪乃树脂流出者,其状如膏油。石泪乃脂入土石间者,其状成块,以其得卤药为胜。   【气味】咸、苦,大寒,无毒。   恭曰:伏砒石。可为金银焊药。   【主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牛马急黄黑汗,水研三、二两灌之,立瘥(《唐本》)。主风虫牙齿痛,杀火毒、面毒(大明)。风疳 齿,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   多服令人吐(【发明】颂曰: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多用,为最要之物。   时珍曰:石泪入地受卤气,故其性寒能除热,其味咸能入骨软坚。   【附方】新六。   湿热牙疼,喜吸风:胡桐泪,入麝香掺之。   牙疼出血:胡桐泪半两,研末。夜夜贴之。或入麝香少许走马牙疳:胡桐碱、黄丹等分为末,掺之。(《医林集要》)牙疳宣露,脓血臭气者:胡桐泪一两,枸杞根一升。每用五钱,煎水热漱。又方:胡桐泪、葶苈等分。研掺。(《圣惠方》)牙齿蠹黑:乃肾虚也。胡桐泪一两,丹砂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掺之。(《圣济总录》)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返魂香   (《海药》)【集解】 曰:按:《《内传》云:西海聚窟州有返魂树,状如枫、柏,花、叶香闻百里。采其根于釜中水煮取汁,炼之如漆,乃香成也。其名有六:曰返魂、惊精、回生、振灵、马精、却死。凡有疫死者,烧豆许熏之再活,故曰返魂。时珍曰:张华《博物志》云:武帝时,西域月氏国,度弱水贡此香三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椹。值长安大疫,西使请烧一枚辟之,宫中病者闻之即起,香闻百里,数日不歇。疫死未三日者,熏之皆活,乃返生神药也。此说虽涉诡怪,然理外之事,容或有之,未可便指为谬也。   【附录】兜木香 藏器曰:《汉武故事》云:西王母降,烧兜木香末,乃兜渠国所进,如大豆。涂宫门,香闻百里。关中大疫,死者相枕,闻此香,疫皆止,死者皆起。此乃灵香,非常物也。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