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90 页/共 603 页
【修治】恭曰:龙脑香合糯米炭、相思子贮之,则不耗。
时珍曰:或言以鸡毛、相思子,同入小瓷罐密收之佳。《相感志》言以杉木炭养之更良,不耗。今人多以樟脑升打乱之,不可不辨也。相思子见本条。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曰:苦、辛,温,无毒。
元素曰:热。阳中之阳。
【主治】妇人难产,研末少许,新汲水服,立下(《别录》)。
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唐本》)。内外障眼,镇心秘精,治三虫五痔(李 )。散心盛有热(好古)。入骨,治骨痛(李杲)。治大肠脱(元素)。疗喉痹脑痛,鼻息
苍龙脑
【主治】风疮 ,入膏煎良。不可点眼,伤人(李 )。
婆律香膏
【主治】耳聋,摩一切风(苏恭)。
【发明】宗 曰:此物大通利关隔热塞,大人、小儿风涎闭塞,及暴得惊热,甚为济用。
然非常服之药,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于茶亦相宜,多则掩茶气。味甚清香,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震亨曰:龙脑属火。世知其寒而通利,然未达其热而轻浮飞越,喜其香而贵细,动辄与麝同用为桂附之助。然人之阳易动,阴易亏,不可不思。
杲曰:龙脑入骨,风病在骨髓者宜用之。若风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反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王纶曰:龙脑大辛善走,故能散热,通利结气。目痛、喉痹、下疳诸方多用之者,取其辛散也。人欲死者吞之,为气散尽也。世人误以为寒,不知其辛散之性似乎凉尔。诸香皆属阳,岂有香之至者而性反寒乎?时珍曰:古方眼科、小儿科皆言龙脑辛凉,能入心经,故治目病、惊风方多用之。痘疮心热血瘀倒 者,用引猪血直入心窍,使毒瓦斯宣散于外,则血活痘发。其说皆似是而实未当也。
目病、惊病、痘病,皆火病也。火郁则发之,从治之法,辛主发散故尔。其气先入肺,传于心脾,能走能散,使壅塞通利,则经络条达,而惊热自平,疮毒能出。用猪心血能引龙脑入心经,非龙脑能入心也。沈存中《良方》云:痘疮稠密,盛则变黑者。用生 猪血一橡斗,龙脑半分,温酒和服。潘氏云:一女病发热,腹痛,手足厥逆,渐加昏闷,形症极恶,疑是痘候。时则横夭矣。又宋。文天祥、贾似道皆服脑子求死不得,惟廖莹中以热酒服数握,九窍流血而死。此非脑子有毒,乃热酒引其辛香,散溢经络,气血沸乱而然尔。
【附方】旧二,新十二。
目生肤翳:龙脑末一两,日点三、五度。(《圣济总录》)目赤目膜:龙脑、雄雀屎各八分。为末,以人乳汁一合调成膏。日日点之,无有不验。
(《圣惠方》)头目风热上攻:用龙脑末半两,南硼砂末一两,频头脑疼痛:片脑一钱,纸卷作捻,风热喉痹:灯心一钱,黄柏五分(并烧存性),白矾七分( 过),冰片脑三分,为末。
每以一、二分吹患处。此陆一峰家传绝妙方也。(《濒湖集简方》)鼻中息肉垂下者:用片脑点之,自入。(《集简方》)伤寒舌出过寸者:梅花片脑半分。为末。掺之,随手即愈。(洪迈《夷坚志》)中风牙噤:无门下药者,开关散揩之。五月五日午时,用龙脑、天南星等分,为末。每以一字揩齿二、三十遍,其牙齿疼痛:梅花脑、朱砂末各少许。揩之立止。(《集简方》)痘疮狂躁,心烦气喘,妄语或见鬼神,疮色赤未透者:《经验后方》:用龙脑一钱细研,旋以猪心血丸芡子大。每服第二番血清半杯,酒半杯,和匀,入龙脑一分,温服。良久利下瘀血一、二行,疮即红活。
此治痘疮黑 候恶,医所不治者,百发百中。
内外痔疮:片脑一、二分,葱汁化,搽之。(《简便方》)酒 鼻赤:脑子、真酥,频搽。(《普济方》)梦漏口疮:经络中火邪,梦漏恍惚,口疮咽燥。龙脑三钱,黄柏三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子
【气味】辛,温。气似龙脑。
【主治】下恶气,消食,散胀满,香人口(苏恭)。
【附录】元慈勒 藏器曰:出波斯国。状似龙脑香,乃树中脂也。味甘,平,无毒。主心病流血,合金疮,去腹内恶血,血痢下血,妇人带下,明目,去翳障、风泪、弩肉。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樟脑
(《纲目》)【释名】韶脑。
【集解】时珍曰:樟脑出韶州、漳州。状似龙脑,白色如雪,樟树脂膏也。胡演升《炼方》云:煎樟脑法:用樟木新者切片,以井水浸三日三夜,入锅煎之,柳木频搅。待汁减半,柳上有白霜,即滤去滓,倾汁入瓦盆内。经宿,自然结成块也。他处虽有樟木,不解取脑。
又炼樟脑法:用铜盆,以陈壁土为粉糁之,却糁樟脑一重,又糁壁土,如此四、五重。以薄荷安土上,再用一盆覆之,黄泥封固,于火上款款炙之。须以意度之,不可太过、不及。勿令走气。候冷取出,则脑皆升于上盆,如此升两、三次,可充片脑也。
【修治】时珍曰:凡用,每一两以二碗合住,湿纸糊口,文武火 之。半时许取出,冷定用。又法:每一两,用黄连、薄荷六钱,白芷、细辛四钱,荆芥、密蒙花二钱,当归、槐花一钱。以新土碗铺杉木片于底,安药在上,入水半盏,洒脑于上,再以一碗合住,糊口,安火煨之。待水干取开,其脑自升于上。以翎扫下,形似松脂,可入风热眼药。人亦多以乱片脑,不可不辨。
【气味】辛,热,无毒。
【主治】通关窍,利滞气,治中恶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香港脚,疥癣风瘙,龋齿,杀虫辟蠹。着鞋中,去香港脚(时珍)。
【发明】时珍曰:樟脑纯阳,与焰硝同性,水中生火,其焰益炽。
今丹炉及烟火家多用之。辛热香窜,禀龙火之气,去湿杀虫,此其所长。故烧烟熏衣筐席簟,能辟壁虱、虫蛀。
间,用帛绷定,月余甚妙。王玺《医林集要》方:治香港脚肿痛。用樟脑二两,乌头三两,为末,醋糊丸弹子大。每置一丸于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围覆,汗出如涎为效。
【附方】新三。
小儿秃疮:韶脑一钱,花椒二钱,芝麻二两,为末。以退猪汤洗后,搽牙齿虫痛:《普济方》:用韶脑、朱砂等分,擦之神效。余居士《选奇方》:用樟脑、黄丹、肥皂(去皮核)等分,研匀蜜丸。塞孔中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阿魏
(《唐本草》)【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阿虞(《纲目》)、熏渠(《唐本》)、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
波斯国呼为阿虞,天竺国呼为形虞,《涅 经》谓之央匮。蒙古人谓之哈昔泥,元时食用以【集解】恭曰:阿魏生西番及昆仑。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
截根穿曝干者为次。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又婆罗门云:熏渠即是阿魏,取根汁曝之如胶,或截根晒干,并极臭。西国持咒人禁食之。常食用之,云去臭气。戎人重此,犹俗中贵胡椒,巴人重负 也。
曰:按:《广志》云:生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为上。云南长河中亦有,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
颂曰:今惟广州有之,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与苏恭所说不同。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国及伽 那国(即北天竺也)。木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摩伽陀僧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酿而成。其说与广州所生者相近。
同而差淡薄,但无汁膏尔。
是也。木者出南番,取云出火州及沙鹿、海牙国者,草高尺许,根株独立,枝叶如盖,臭气逼人,生取其汁名阿魏。出三佛齐及暹逻国者,树不甚高,土人纳竹筒于树内,脂满其中,冬月破筒取之。
或云其脂最毒,人不敢近。每采时,以羊系于树下,自远射之。脂之毒着羊,羊毙即为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