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09 页/共 603 页

【附方】新五。   还少丹,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重之,不可轻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罂,生平泽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连根带叶取一斤洗净,勿令见天日),晾干,入斗子。解盐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细末,入蒲公草内淹一宿,分为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粪)如法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乳痈红肿: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睡觉病即去矣。   (《积德堂方》)。   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即黄花地丁也。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   多年恶疮: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蛇螫肿痛:方同上。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黄瓜菜   (《食物》)【释名】黄花菜。   时珍曰:其花黄,其气如瓜,故名。   【集解】颖曰:黄瓜菜野生田泽。形似油菜,但味少苦。取为羹茹,甚香美。   时珍曰: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荠。三、四、五月开黄花,花与茎、叶并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数花,结细子,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野人茹之,亦采以饲鹅儿。   【气味】甘、微苦,微寒,无毒。   【主治】通结气,利肠胃(汪颖)。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生瓜菜   (宋《图经》)【释名】其味作生瓜气,故以为名。   【集解】颂曰:生瓜菜生资州平田阴畦间。春生苗,长三、四寸,作丛生。叶青而圆,似白苋菜。夏开紫白花,结细实,黑色。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走注攻头面四肢,及阳毒伤寒,壮热头痛,心神烦躁,利胸膈,捣汁饮之。又生捣贴肿(苏颂)。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落葵   (《别录》下品)【释名】 葵(《尔雅》)、藤葵(《食鉴》)、藤菜(《纲目》)、天葵(《别录》)、繁露(同)、御菜(俗)、胭脂菜。   志曰:落葵,一名藤葵,俗呼为胡胭脂。   时珍曰:落葵叶冷滑如葵,故得葵名。释家呼为御菜,亦曰藤儿菜。《尔雅》云: 葵,繁露也。一名承露。其叶最能承露,其子垂垂亦如缀露,故得露名。   而 、落二字相似,疑落字乃 字之讹也。案:《考工记》云:大圭,终葵首也。注云:齐人谓椎曰终葵。圭首六寸为椎。然则此菜亦以其叶似椎头而名之乎?【集解】弘景曰:落葵又名承露。人家多种之。叶惟可 食,冷滑。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少入药用。   保升曰:蔓生,叶圆,浓如杏叶。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   时珍曰: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浓软滑,作蔬、和肉皆宜。八、九月开细紫花,累累结实,大如五味子,熟则紫黑色。揉取汁,红如胭脂,女人饰面、点唇及染布物,谓之胡胭脂,亦曰染绛子,但久则色易变耳。   叶   【气味】酸,寒,滑,无毒。   时珍曰:甘、微酸,冷滑。脾冷人不可食。   弘景曰:曾为狗啮者,食之终身不瘥。   【主治】滑中,散热(《别录》)。利大小肠(时珍)。   子   【主治】悦泽人面(《别录》)。可作面脂(苏颂)。诜曰:取子蒸过,烈日中曝干,去皮,取仁细研,和白蜜涂面,鲜华立见)。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蕺   (音戢。《别录》下品)【释名】菹菜(恭)、鱼腥草。   时珍曰:蕺字,段公路《北户录》作蕊,音戢。秦人谓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   【集解】恭曰: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   保升曰: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   时珍曰:案: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   可以养猪。又有五蕺(即五毒草),花、叶相似,但根似狗脊。   见草部。   叶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   《别录》曰:多食,令人气喘。   弘景曰: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诜曰: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