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14 页/共 603 页

小便数多:山药(以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水饮服二钱。(《儒门事亲》)。   下痢禁口:山药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痰风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立止。(《简便单方》)。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为末,水糊丸小豆大,每米饮下四、五十丸。(《普济方》)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宜。(《濒湖经验方》)肿毒初起: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浸研,敷之即散也。(《普济方》)胯眼脊疡:山药、沙糖同捣,涂上即消。先以面涂四围,乃上此。(《简便单方》)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以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如神。(《救急易方》)手足冻疮:山药一截,磨泥,敷之。(《儒门事亲》)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零余子   (《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零余子,大者如鸡子,小者如弹丸,在叶下生。晒干,功用强于薯蓣。   薯蓣有数种,此其一也。   时珍曰:此即山药藤上所结子也。长圆不一,皮黄肉白。煮熟去皮食之,胜于山药,美于芋子。霜后收之。坠落在地者,亦易生根。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虚损,强腰脚,益肾,食之不饥(藏器)。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甘薯   (《纲目》)【集解】时珍曰:按:陈祈畅《异物志》云:甘薯出交广南方。民家以二月种,十月收之。其根似芋,亦有巨魁。大者如鹅卵,小者如鸡、鸭卵。   剥去紫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用当米谷、果食,蒸炙皆香美。初时甚甜,经久得风稍淡也。又按:嵇含《草木状》云:甘薯,薯蓣之类,或云芋类也。根、叶亦如芋。   根大如拳、瓯,蒸煮食之,味同薯蓣,性不甚冷。珠崖之不业耕者惟种此,蒸切晒收,以充粮糗,名薯粮。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时珍)。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百合   (《本经》中品)【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 (音藩)、强瞿(《别录》)、蒜脑薯。   《别录》曰:一名摩罗,一名重箱,一名中逢花。   吴普曰:一名重迈,一名中庭。   弘景曰:百合,俗人呼为强仇,仇即瞿也,声之讹耳。   时珍曰: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俗称蒜脑薯。顾野王《玉篇》亦云: 乃百合蒜也。此物花、叶、根皆四向,故曰强瞿。凡物旁生谓之瞿,义出《韩诗外传》。   【集解】《别录》曰:百合生荆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根如葫蒜,数十斤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云是蚯蚓相缠结变作之。亦堪服食。   恭曰: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一种细叶,花红色。   颂曰: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红白花,如石榴嘴而大。根如葫蒜,重叠生二、三十瓣。   又一种花红黄,有黑斑点,细叶,叶间有黑子者,不堪入药。按:徐锴《岁时广记》:二月种百合,法宜鸡粪。或云百合是蚯蚓化成,而反好鸡粪,理不可知也。   时珍曰:百合一茎直上,四向生叶。叶似短竹叶,不似柳叶。五、六月茎端开大白花,长五寸,六出,红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红。红者叶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结实略似马兜铃,其内子亦似之。其瓣种之,如种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生。未必尽是蚯蚓化成也。蚯蚓多处,不闻尽有百合,其说恐亦浪传耳。   【正误】宗 曰:百合茎高三尺许。叶如大柳叶,四向攒枝而上。   其颠即开淡黄白花,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须五、六花。子紫色,圆如梧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亦一异也。根即百合,白色,其形如松子壳,四向攒生,中间出苗。   时珍曰:寇氏所说,乃卷丹,非百合也,苏颂所传不堪入药者,今正其误。   叶短而阔,微似竹叶,白花四垂者,百合也。叶长而狭,尖如柳叶,红花,不四垂者,山丹也。茎叶似山丹而高,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斑点,其子先结在枝叶间者,卷丹也。   卷丹以四月结子,秋时开花,根似百合。其山丹四月开花,根小少瓣。盖一类三种也。吴瑞《本草》言:白花者名百合,红花者名强仇,不知何所据也?   根   【气味】甘,平,无毒。   权曰:有小毒。   【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经》)。   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别录》)。   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治香港脚热咳(甄权)。   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蛊毒瓦斯,胁痈乳痈发背诸疮肿(大明)。心急黄,宜蜜蒸食之(孟诜)。   治百合病(宗 )。温肺止嗽(元素)。   【发明】颂曰:张仲景治百合病,有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凡四方。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识其义。   颖曰: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干者作粉食,最益人。   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百合止涕泪之说。   【附方】旧三,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