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01 页/共 603 页

(《食物》)【释名】羊角菜。   【集解】时珍曰:白花菜三月种之。柔茎延蔓,一枝五叶,叶大如拇指。秋间开小白花,长蕊。结小角,长二、三寸。其子黑色而细,状如初眠蚕砂,不光泽。菜气膻臭,惟宜盐菹食之。   颖曰:一种黄花者,名黄花菜,形状相同,但花黄也。   【气味】苦,辛,微毒。   颖曰:多食,动风气,滞脏腑,令人胃中闷满,伤脾。   【主治】下气(汪颖)。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时珍)。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菜   (音罕。《纲目》)【校正】并入草部《拾遗》 菜。   【释名】 菜(音罩)、辣米菜。时珍曰: 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亦作 。陈藏器《本草》有 菜,云辛菜也,南人食之。不着形状。今考《唐韵》、《玉篇》并无 字,只有字,云辛菜也。则 乃 字之讹尔。   【集解】时珍曰: 菜生南地,田园间小草也。冬月布地丛生,长二、三寸,柔梗细叶。   三月开细花,黄色。结细角长一、二分,角内有细子。野人连根、叶拔而食之,味极辛辣,呼为辣米菜。沙地生者尤伶仃。故洪舜俞《老圃赋》云: 有拂士之风。林洪《山家清供》云:朱文公饮后,辄以 茎供蔬品。盖盱江、建阳、严陵人皆喜食之也。   【气味】辛,温,无毒。   李鹏飞曰: 菜细切,以生蜜洗伴或略 食之,爽口消食。多食,发痼疾,生热。   【主治】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藏器)。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时珍)。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草豉   (《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生巴西诸国。草似韭状,豉出花中,彼人食之。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恶气,调中,益五脏,开胃,令人能食(藏器)。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柔滑类四十一种)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菠   (宋《嘉 》)【释名】菠菜(《纲目》)、波斯草(《纲目》)、赤根菜。   慎微曰:按:刘禹锡《嘉话录》云:菠 种出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颇陵国之种。语讹为波棱耳。   时珍曰:按:《唐会要》云:太宗时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方士隐名为波斯草云。   【集解】时珍曰:波棱,八月、九月种者,可备冬食;正月、二月种者,可备春蔬。其茎柔脆中空。其叶绿腻柔浓,直出一尖,旁出两尖,似鼓子花叶之状而长大。其根长数寸,大如桔梗而色赤,味更甘美。四月起苔尺许。有雄雌。就茎开碎红花,丛簇不显。雌者结实,有刺,状如蒺藜子。种时须砑开,易浸胀。必过月朔乃生,亦一异也。   菜及根   【气味】甘,冷,滑,无毒。   士良曰:微毒。多食令人脚弱,发腰痛,动冷气。先患腹冷者,必破腹。不与鳝鱼同食,发霍乱。取汁炼霜,制砒、汞,伏雌黄、硫黄。   【主治】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孟诜)。   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时珍)。   【发明】诜曰:北人食肉、面,食之即平;南人食鱼、鳖、水米,食之即冷。故多食冷大小肠也。   时珍曰:按: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凡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及痔漏之人,宜常食菠、葵菜之类,滑以养窍,自然通利。   【附方】新一。   消渴引饮,日至一石者:菠 根、鸡内金等分,为末。米饮服一钱,日三。(《经验方》)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蕹菜   (蕹,去声。宋《嘉 》)【释名】时珍曰:蕹与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谓之壅。   【集解】藏器曰:蕹菜岭南种之。蔓生,开白花,堪茹。   时珍曰:蕹菜,今金陵及江夏人多莳之。性宜湿地,畏霜雪。九月藏入土窖中,三、四月取出,壅以粪土,即节节生芽,一本可成一畦也。干柔如蔓而中空,叶似菠 及錾头形。   味短,须同猪肉煮,令肉色紫乃佳。段公路《北户录》言其叶如柳者,误矣。按:嵇含《草木状》云:蕹菜叶如落葵而小。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成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则此菜,水、陆皆可生之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胡蔓草毒(即野葛毒),煮食之。亦生捣服(藏器)。   捣汁和酒服,治产难(时珍。出唐瑶方)。   【发明】藏器曰:南人先食蕹菜,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无苦。   取汁滴野葛苗,当时萎死,相杀如此。张华《博物志》云: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应是先食此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