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00 页/共 603 页
【发明】颂曰:《范汪方》:疗恶毒痈肿,或连阴卵髀间疼痛挛急,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即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汁一升服之,日三、四服。其滓以帖肿上。冬月用根。此是外国神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回生神验。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莳萝
(宋《开宝》)【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慈谋勒(《开宝》)、小茴香。
时珍曰:莳萝、慈谋勒,皆番言也。
【集解】藏器曰:莳萝生佛誓国,实如马芹子,辛香。
曰: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
善滋食味,多食无损。且不可与阿魏同食,夺其味也。
颂曰:今岭南及近道皆有之。三月、四月生苗,花实大类蛇床而簇生,辛香,六、七月采实。今人多用和五味,不闻入药用。
时珍曰:其子簇生,状如蛇床子而短,微黑,气辛臭,不及茴香。
嘉谟曰:俗呼莳萝椒。内有黑子,但皮薄色褐不红耳。
苗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下气利膈(时珍)。
子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藏器)。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治肾气,壮筋骨(《日华》)。
主膈气,消食,滋食味(李 )。
【附方】新二。
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牙齿疼痛:舶上莳萝、芸苔子、白芥子等分。研末。口中含水,随左右 鼻,神效。(《圣惠方》)【附录】蜀胡烂(《拾遗》) 藏器曰:子:味辛,平,无毒。主冷气心腹胀满,补肾,除妇人血气,下痢,杀牙齿虫。生安南,似 香子,可和食。
数低(《拾遗》)藏器曰:子:味甘,温,无毒。主冷风冷气,下宿食不消胀满。生西番、北土,兼似香,胡人以作羹食之。
池德勒(《拾遗》)藏器曰:根:辛,温,无毒。破冷气,消食。生西国,草根也,胡人食之。
马思 吉时珍曰:味苦,温,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令人口香。元时饮膳用之,云极香料也,不知何状?故附之。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罗勒
(宋《嘉 》附)【释名】兰香(《嘉 》)、香菜(《纲目》)、翳子草。
禹锡曰:北人避石勒讳,呼罗勒为兰香。
时珍曰:按:《邺中记》云:石虎讳言勒,改罗勒为香菜。今俗人呼为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
【集解】禹锡曰:罗勒处处有之。有三种:一种似紫苏叶;一种叶大,二十步内即闻香;一种堪作生菜。冬月用干者。子可安入目中去翳,少顷湿胀,与物俱出也。
时珍曰:香菜,须三月枣叶生时种之乃生,否则不生。常以鱼腥水、米泔水、泥沟水浇之,则香而茂。不宜粪水。KT 仙《神隐书》言:园旁水侧宜广种之,饥年亦可济用。其子大如蚤,褐色而不光,七月收之。
弘景曰:术家取羊角、马蹄烧作灰,撒湿地遍踏之,即生罗勒。俗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
【气味】辛,温,微毒。
禹锡曰:不可多食,壅关节,涩营卫,令人血脉不行,又动风,发香港脚。
【主治】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疗齿根烂疮,为灰用之甚良。
患 呕者,取汁服半合,冬月用干者煮汁。其根烧灰,敷小儿黄烂疮(禹锡)。主辟飞尸、鬼疰、蛊毒(吴瑞)。
【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云:兰香味辛气温,能和血润燥,而掌禹锡言:多食涩营卫,血脉不行,何耶?又东垣李氏治牙疼口臭,神功丸中用兰香,云无则以藿香代之,此但取其去恶气而已。故《饮膳正要》云:与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气,皆此意也。
【附方】新二。
鼻疳赤烂:兰香叶(烧灰)二钱,铜青五分,轻粉二字,为末,日敷三次。(钱乙《小儿方》)。
反胃咳噫:生姜四两(捣烂),入兰香叶一两,椒末一钱,盐和面四两,裹作烧饼,煨熟,空心吃,不过两三度效。反胃,入甘蔗汁和之。(《普济方》)。
子
【主治】目翳及尘物入目,以三、五颗安目中,少顷当湿胀,与物俱出。
又主风赤眵泪(《嘉 》)。
【发明】时珍曰:按:《普济方》云:昔庐州知录彭大辨在临安,暴得赤眼后生翳。一医用兰香子洗晒,每纳一粒入 内,闭目少顷,连膜而出也。一方:为末点之。时珍常取子试之水中,亦胀大。盖此子得湿即胀,故能染惹眵泪浮膜尔。然目中不可着一尘,而此子可纳三、五颗亦不妨碍,盖一异也。
【附方】新二。
目昏浮翳:兰香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也。(《海上名方》)。
走马牙疳:小儿食肥甘,肾受虚热,口作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血出,名曰宣露;重则齿落,名曰腐根。用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立效。内服甘露饮。(《活幼口议》)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白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