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征要 - 第 51 页/共 63 页

(一)谷类   味甘,性温。酿酒则热,熬汤更甚。   脾虚最补,肺寒可瘳。大便既坚,而小便又缩。痘疮虽发,而自汗能收。   糯米,虽大补脾肺寒虚。但性极粘滞,病患及小儿不宜多食。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名医别录》分载黄梁、白粱与青粱。分述于下:黄 粱 米味甘,性平,无毒。   益气安中,治痹止泄,利小便,除烦热。   白 粱 米味甘,性微寒,无毒。   除胸膈热,益气和中。缓筋骨,止烦渴。   青 粱 米味甘,性微寒,无毒。   补脾益胃,补中益气。利小便,止泄痢。   苏颂云“诸粱比之他谷,最益脾胃。”又能利水益肾,故《名医别录》谓青粱煮粥食之轻身长年。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即小米。味咸,性微寒,无毒。入脾、胃、肾三经。   补气,养肾。开脾胃,益丹田,利小便而称良,治反胃与热痢。   李时珍云“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   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而脾胃之病宜食之。”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平。   益心神,养胃气。   以淮产者为佳,无壅滞生热之虑,有凉心润燥之功。故能治妇人脏燥。   浮麦,即水淘浮起者。除虚热,敛心津。汗乃心之津液,养心退热,津血不为火扰,则可无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   甘温益气,补肺补中。鹅口杖疮,均堪外用。   孟诜谓“烧灰和油涂杖疮,止痛不作瘢”。李时珍谓“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   安中益气,利胃宜脾。凉血解暑,辟除瘟疫。补诸不足,解苦瓠毒。   孙真人云“稷,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肺、脾、大肠三经。   利大肠,治筋挛。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伍以半夏,睡足神安。   亦可单用,煮粥食之,颇益人。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一名茭米,又名雕 、雕菰。管子谓之雁膳。味甘,性冷,质滑,无毒。入肺、胃、肾三经。   调肠胃,除热烦。止渴滋口燥,生津润嗌干。咽喉患者食之,滑利易于过关。   此即茭白所结之颖果,如针状,作饭香脆,荒年且可济饥。   根名茭白,详见菜部,另列专条。   第四卷\食疗   (一)谷类   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肺、脾二经。淘净,晒,炒。   健脾益胃,排脓除痹。祛风湿,理香港脚拘挛,保燥金,治痿痈咳嗽。泻痢不能缺也,水胀其可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