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征要 - 第 42 页/共 63 页

第三卷\肝胆二经   (七)镇肝熄风   味辛、性平,有毒。入肝经。   善逐肝风,深透筋骨。中风恒收,惊痫亦简。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蝎属木,色青,独入厥阴,为风家要药,全用者谓之全蝎,但用尾谓之蝎梢,其力尤紧。   似中风和小儿慢脾风,属于虚者,法咸禁之。   第三卷\肝胆二经   (八)伐肝泻胆   即橘之小者。麸炒。   破滞气、愈低愈效,削坚积、愈下愈良。引诸药至厥阴之分,下饮食入太阴之仓。   青皮伐肝,兼能发汗,性颇猛锐,不宜多用,如人年少壮,未免躁暴,及长大而为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渐减,经久而为陈皮,则多历寒暑,而躁气全消也。   第三卷\肝胆二经   (九)清肝胆火   (见耳科)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恶甘草。忌羊肉、诸血,胡桃拌炒。一名破故纸。   兴阳事,止肾泄。固精气,止腰疼。肺寒咳嗽无虞,肾虚喘息宜用。   暖则水藏,壮火益土之要药也。   补骨性燥,凡阴虚有热,大便闭结者戒之。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酒洗,去甲。   益精壮阳事,补伤润大肠。男子血沥遗精,女子阴疼带下。   滋肾补精之首药,亦温润之首药。但须大至斤许,不腐者佳,温而下热,润而不燥,补而不骤,故有苁容之名。别名黑司命,亦多其功力之意云。   巫蓉性滑,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   强阴补筋,润肠壮骨。   锁阳功用,与苁蓉相仿,禁忌亦同。亦温润之药也。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味辛,性温,无毒。入肾经。山药为使。得酒良。用羊油拌炒。   强筋骨,起阳事衰,利小便,除茎中痛。补命门之真火,愈四肢之不仁。   陶弘景云:“服之好为阴阳,别名仙灵脾,千两金、弃杖草,皆矜其功力也。”   淫羊藿补火,相火易动者远之。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味辛,性温,有小毒。入肾经。忌铁器。禁牛乳。糯米泔浸一宿,去赤汁则毒去。   助阳填骨髓,心腹寒疼。开胃消宿食,强记通神。   补而能宣,西域僧献于唐玄宗,大有功力,遂名婆罗门参。广西英州多仙茅,羊食之遍体化为筋,人食之大补。其消食者,助少火以生土,土得干健之运也。其强记者,肾气时上交于南离故也。   仙茅,专于补火,惟精寒者宜之。火炽者有暴绝之戒。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   (九)清肝胆火   味甘,性温,无毒。入肾经。覆盆子为使。畏丹参,酒浸,焙。   安五脏以益精,强筋骨而起阴。   补助元阳,则肾气滋长,诸病自息。   阴虚相火炽者不宜用。   第三卷\肾与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