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征要 - 第 41 页/共 63 页
第三卷\肝胆二经
(二)温肝
味辛,性热,有小毒。入肝、脾、胃三经。蓼实为使。
恶丹参、滑石。畏紫石英,开口者良、盐汤泡过,焙干。
燥肠胃,而止久滑之泻。散阴寒而攻心腹之疼。祛冷胀的独得,疏肝气有偏长。疝疼脚气相宜。开郁杀虫至效。
辛散燥热,独入厥阴,故能温肝。至于脾胃,其旁及者也。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损元气”。寇氏曰:“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凡病非寒滞者,勿用。即因寒滞者,亦当酌量虚实,适病为效也。”
第三卷\肝胆二经
(三)敛肝
味酸,性平,无毒。入肺、脾、肝、大肠四经。
定嗽定渴。皆由敛肺之功,止血止利,尽是固肠之力。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烦热。蚀恶肉而至速,消酒毒以清神。白梅(即霜梅也)。牙关紧闭,擦龈涎出便能开,刀箭伤肤,研烂敷之血即止。
乌梅、白梅皆以酸收为功,疽愈后,有肉突起,乌梅烧敷,一日减半,两日而平。真奇方也。夫梅生于春,曲直作酸,病有当发散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若过食而齿 者,嚼胡桃肉解之。
第三卷\肝胆二经
(四)舒肝
(见喉科)
第三卷\肝胆二经
(四)舒肝
(见和解)
第三卷\肝胆二经
(五)柔肝
(见女科)
第三卷\肝胆二经
(六)凉肝
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
真达东方,理热毒,而昏冒无虞。专趋血海,散瘀结,而真阴有赖。清心明目,辟邪定惊。
湿风痢血宜加用,瘰 痈疽不可无。
羚羊角主在平肝息风,清解热毒。肝虚而热者宜之。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
此角须锉细,避风捣筛用。
独入厥阴,能伐生生之气。
第三卷\肝胆二经
(六)凉肝
味咸,性寒,无毒。入肝经。
清肝火,解郁结,幼稚惊疳,大方吐血。伤寒发斑,疮生口舌。
内服轻浮上达,清火解毒,外用有收水燥湿之功。
青黛性凉,中寒者勿与。
第三卷\肝胆二经
(六)凉肝
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善疗五疳、能杀三虫。主去热明目,理幼稚惊风。肝火上炎,耳鸣或聋。
禀阴寒之气,寒能除热,苦能泄热,故除热杀虫及明目也。疳以湿热为咎,湿热去,则愈矣。此药清热凉肝,能泻肝经实火,直折火势,若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躁狂易怒,属阳亢实热之象者与青黛、栀子、大黄等为伍可收速效。
芦荟,大苦大寒,凡脾虚不思食者,禁用。
第三卷\肝胆二经
(七)镇肝熄风
味咸、性平,无毒。入肝,肾二经。盐水煮、水飞。
平肝潜阳,息风止眩。内服而障翳潜消,外点而赤膜尽散。
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久服令人寒中。
第三卷\肝胆二经
(七)镇肝熄风
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畏蜘蛛、蜒蚰、鸡屎、桑皮、盐。
搜风息风,止痉定搐。散肿行瘀,走串攻毒。口眼 斜,恶疮头秃。破伤脐风。积聚在腹。
使用此物,须药病相当,不可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