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83 页/共 3614 页

温服一升。日三服。夜再服。令小汗出。瘥。   黄建中汤治伤寒身痛。尺脉迟。及汗后身痛。脉弱。   黄桂(各一钱半)白芍药(三钱)甘草(一钱)上以水二钱。姜五片。枣二枚。煎。去滓。入稠饧一大匙。再煎尽。温服。旧有微溏。或呕者。不用饧。   人参顺气散治丈夫妇人风虚气弱。荣卫不和。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眩晕。   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涎不利。言语謇涩。或脾胃不和。心腹   刺痛。胸膈痞满。倦怠少力。霍乱转筋。吐泻不止。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干姜人参(各一两)川芎(去芦头)甘草(炙)白术(去芦)苦梗(去芦)浓朴(去皮姜汁制)陈皮(洗去白)白芷麻黄(去节)干葛(去芦各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枚。   薄荷五七叶。同煎八分。不拘时候。如伤寒感风冷。头疼腰   卷一百四十二 伤寒门   坏伤寒(附论)   夫伤寒坏病者。为三阴三阳俱受病讫。毒瓦斯未散。留于脏腑。令致病候多变。故曰坏伤寒也。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牢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其脉沉紧宜小柴胡汤。   寸口脉洪大数而滑。洪大营气盛。滑数卫气实。荣盛则郁怫。可与出汗。卫实即大便牢难。   三焦闭塞。津液不通。荣卫相搏。心烦发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燥齿黄。大渴。故过伤寒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汗。证仍不解者。多变为坏病。又太阳病。转入少阳。已吐下发汗。少阳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此皆由伤寒病在诸经络。发汗吐下而病证不除。又感异气。气有寒暑燥湿风不同。病变随。故谓之坏病。又有伤寒过经。再受热邪。留蓄脏腑。病候多变者。及伤寒解后。虚羸少气。余证未除者。皆谓之坏病   方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坏病。身体沉重无力。昏昏如醉。头痛烦闷。   麦门冬(三分去心)百合(三分)麻黄(三分去根节)葛根(半两锉)柴胡(一两去苗)桔梗(半两去芦头)木通(三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羚羊角(半两)石膏(二两)赤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坏伤寒。经数日未解。潮热作时。烦躁面赤。   。   川升麻(三分)鳖甲(三分涂醋炙令黄去裙)前胡(半两去芦头)乌梅肉(半两)枳分)黄芩(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三分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分为二服。   又方   (出圣惠方)栀子仁(三分)川升麻(三分)黄芩(一两)石膏(一两)干姜(半两炮裂锉)上为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分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已经十余日。潮热不退。身体沉重。昏昏如醉。   前胡(一两去芦头)百合(一两)麻黄(三分去根节)葛根(一两锉)麦门冬(半两去石膏(一两)上为散。   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   又方   (出圣惠方)柴胡(一两去苗)防风(三分去芦头)黄芩(一两)葛根(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   鳖甲散治坏伤寒。经十日以来未解。热在胸膈。烦闷不止。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柴胡(去苗)川升麻(以上各一两)乌梅肉(一两圣济作半屑黄芩(以上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分。   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匀。食后温服。名鳖甲汤。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坏伤寒。日数多后。烦热不退。颊赤口干。   犀角屑(一两)柴胡(三分去苗)吴蓝(三分)大青(一两)川升麻(一两)乌梅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竹叶三七片。   时候。温服。   麦奴丸   (出圣惠方)   治坏伤寒。热在胸中。口不能语。   麦奴(半两)灶下黄土(半两)灶突中墨(半两)梁上尘(半两)麻黄(一两去根节)黄(半两锉微炒)黄芩(半两)川朴硝(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新极饮水。   不欲水。但强饮之。须臾必寒。寒已当有汗出。便愈。   宣毒麝香丸   (出圣惠方)   治坏伤寒。心下结硬。腹满气急。大便不利。体变如   桃枝色。热结麝香(一分细研)猪苓(一分去黑皮)川芒硝(一两)柴胡(半两去芦)芫花(一分醋干)川大黄(一两锉微炒)栀子仁(半两)上为末。入麝香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良久必利。未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