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77 页/共 3614 页

食前服。滓再煎。连进数服。小便清利为愈。   栀子柏皮汤方治伤寒身热发黄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出拔粹方)   少阳、阳明身热不去。小便自利而烦者。身必   发黄。宜栀子麻黄连翘(各一两)赤小豆(一升)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   栀子柏皮汤   (出拔粹方)   治燥热发黄。   大黄柏皮(各三两)栀子(十五个)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煎服。   发黄。大便自利不止者。加黄连、黄柏皮各三两生。减大黄。用之多效。   茵陈汤   (澹寮方)   治伤寒发汗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期年不愈。医作食黄   治之。病不去。问之。食不减。寻与此药。五日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   病悉去。其方用。   山茵陈山栀子(各三钱)秦艽升麻(各四钱)上咀。以三钱为一服。煎去滓。   食后服。   茵陈附子干姜汤   (出卫生宝鉴)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   皮肤   甚冷。心下附子(炮去皮脐三钱)干姜(炮二钱)茵陈蒿(一钱三分)半夏(汤泡七次五分)白茯苓(去皮三分)泽泻(五分)枳实(麸炒去瓤五分)陈皮(去白三分)白术(四分)草豆蔻(面裹烧熟去皮用仁二钱)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盏。   去滓   茵陈栀子黄连三物汤   (出活人书)   大便自利而黄。   茵陈(三钱)栀子黄连(各二钱)上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服。   治伤寒时气黄胆病。烦热。   上用土硝。汤淋取汁。顿服之。庄子云。蜣转丸是也。藏在土中。掘地得之。正丸如人捻作。弥久者良。   治伤寒鼻塞。黄胆。   用苦瓠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其塞遂通。   治伤寒五种黄。   用翘摇。生捣绞汁。服一升。日二服。即瘥。   又方   用乱发烧灰。水服一寸匕。日三服。   治伏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   用苦耽苗子。煮汁服。或生捣绞汁服。   卷一百四十二 伤寒门   伤寒百合(附论)   夫伤寒百合病者。谓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   复不能卧。欲出行。复不能行。饮食有时美。亦有时不美。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口苦。小便赤黄。得药则吐利者是也。此皆由伤寒及虚劳大病后。脏腑俱虚。荣卫耗弱。不能平复。变成斯疾也。然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又无复经络。故其病证变异。而治之者。亦宜各随其证。   百合病者。皆因伤寒病后。其状恶寒而呕。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   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三十日当愈。各随其证以医治之。百合之为病。令人意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   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如有寒。其实无寒。如有热。其实无热。常默默欲卧。复不得眠。至朝口苦。小便赤涩。欲行复不能行。诸药不能治。治之即剧吐利。如有神灵所为也。百合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候每溺时即头觉痛者。六十日乃愈。百合病候之溺时。头不觉痛。淅淅然寒者。四十日愈。百合病候之溺时。觉快然。但觉头眩者。二十日愈。百合病证。   其人或未病而预见其候者。或已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一月二十日后见其候者。治之喜误也。   根据证治之。   百合病。见在于阴而攻其阳。则阴不得解也。复发其汗。为逆也。见在于阳而攻其阴。   则阳不能解也。后下之。其病不愈。要略云。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解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其病难治。   歌曰。坐不能坐。行不能行。寒又无寒。热又无热。饮食美时不美时。百合妙诀少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