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33 页/共 3614 页
天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心肺热。上气喘逆。
天门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心)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各一两)贝母(去心)生干地黄(焙)甘草(炙锉)人参乌梅(炒各半两)上捣罗七味为末。入杏仁。研令匀。炼蜜和。更杵三五百下。丸如弹子大。食后。含化一丸。咽津。日可三五丸。
葶苈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上气喘粗。身面肿。小便涩。
葶苈子(隔纸微炒半两)大枣(去核五枚)上二味。用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
麦门冬(去心焙)桑根白皮(炙锉)生干地黄(各一两)桔梗(炒三分)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紫菀(去苗土)淡竹茹麻黄(去根节各三分)五味子甘草(炙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
贝母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心肺有热。咳嗽上气。喉中作声。痰涕口干。
贝母(去心二两)甘草(炙三分)旋复花(半两)天门冬(去心焙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四两)上捣罗四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弹子大。每食后含化一丸。咽津。
诃黎勒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饮食无味。上气壅闷。
诃黎勒(炮去核)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炒)白术(各一两)槟榔(锉半两)人参(三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芍药桂(去粗皮各三分)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日二服。
人参汤主霍乱大烦渴。身热上气者。
人参茯苓甘草桑白皮黄白术生姜(各一两)大枣(六枚)右八味。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五合。
李根汤
(出活人书)
治气上冲。正在心端。
半夏(汤洗半两)桂枝(一两)当归芍药茯苓黄芩甘草(炙各一两)甘李根白皮(二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如圣加枳实汤
(出济生拔粹方)
治伤寒噫气者。何气使然。答曰。胸中气不交
故也。少阴经甘草桔梗枳实(炒各五钱)上锉细。每服五钱。入五味子半钱。水煎。
如圣加吴茱萸汤
(出济生拔粹方)
治伤寒气逆而甚。无汗下证。
甘草桔梗吴茱萸(炒各五钱)上锉细。每服五钱。入五味子半钱。同煎。
卷一百三十七 伤寒门
伤寒呕吐(附论)
夫伤寒呕吐。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
是以于呕。则曰食谷欲呕。及吐。则曰饮食入口即吐。则呕吐之有轻重可知矣。伤寒呕。有责为热者。有责为寒者。至于吐家。则悉言虚冷也。经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曰。胃中虚冷。故吐也。呕家则不然。呕有热者。有寒者。有停饮者。有胃脘有脓者。皆当明辨之。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与其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主之者。是邪热为呕者也。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与其干呕。
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寒邪为呕者也。先呕后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后呕者。
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是停饮呕者。呕家有痈脓。不须治。脓尽自愈。是胃脘有脓而呕者诸如此者。虽有殊别。大抵伤寒表邪欲传里。气上逆。则为呕也。是以半表半里证。多云呕也。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是知邪气传里者。必致呕也。至于干姜附子汤证云。不呕不渴。为里无热。十枣汤证云。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即此观之。其呕为里热明矣。呕家之为病。气逆者。必散之。痰饮者。必下之。呕家多服生姜。此为呕家圣药。是要散其逆气也。又曰。用半夏者。
以去其水。水去。呕则止。是要下其痰饮也。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者。谓其逆而未收敛为实也。其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已为难治。盖谓其虚寒之甚。医者。
必审其邪气之虚实。病证之逆顺。为施药。治则当矣。
歌括曰。脉浮有表并虚细。呕吐恶寒无失气。大便坚硬。小便清。或少或多或自利。
脉浮者。为有表也。不可下。大抵脉浮而恶寒者。为有表也。表证未罢。不可下。脉虚细。王叔和脉微不可吐。虚细不可下。呕吐。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切不可下。恶寒者。太阳阳明合病。属表。可发汗。若是少阴证。宜温之。无失气者。谓不转失气也。根据潮大承气汤。大便坚而小便清者。不在里也。桂枝汤。大便坚而小便少。恐津液还入胃。而先硬后溏也。每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此津液还入胃。不久当自大便也。大便坚而小便多。其脾为约。
又歌曰。呕吐阳明逆气行。数为胃热缓寒生。太阳合病利不利。肾证三条各有名。
呕吐阳明逆气。气上逆则为呕吐。水谷不下是也。伤寒呕吐证。表邪传里。里气上逆。
则为呕吐。水谷不下是也。伤寒呕吐。有胃热。有胃寒。有水气。有脓血。辨四者而已。胃热。脉数或紧。必有口苦舌干。烦渴之证。有胃寒者。脉弦而迟。必有逆冷。下食。大小便自利之证。水气者。先后呕。膈满。怔忪。若胃脘脓血。则腥气燥气奔逆上冲。经所谓呕家有痈脓。不须治。呕。脓尽自愈。又谓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是矣。大抵呕吐。皆有所出也。以下咽而出。呕也。未下咽而出者。吐也。吐特甚于呕耳。若概以呕无所出。则其间所谓干呕者。独何耶。呕吐多属阳明气逆而上行。戒不可下。汗后水药不入口者逆。呕而脉弱。小便自利。微热而厥者。虚极难调也。生姜呕家圣药。热燥者。乌梅代之。活人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