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32 页/共 3614 页
治伤寒上气喘促。眠卧不得。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麻黄(二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紫苏子(一两微炒)上捣筛为散。每服五钱。
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腹胁虚胀。上气咽燥。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赤茯苓(一两半)麻黄(一两半去根节)赤芍药(一两)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细辛(三分)桂心(三分)五味子(一两)诃黎勒皮(一两)桑根白皮(一两半锉)上捣筛为散
桑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痰唾无恒。上气喘急。胸中满闷。坐卧不安。面
目微肿。
桑根白皮(一两锉)赤茯苓〔三两(分)〕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旋复花(一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一两锉)前胡(一两去芦头)麻黄(一两去根节)紫菀(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上气喘急。心胸满闷。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紫苏子(一合微炒)麻黄(一两去根节)槟榔(一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
诃黎勒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气壅。心胸不利。上气咳嗽。腹胁妨闷。
诃黎勒皮(一两)大腹皮(一两锉圣济用一两半)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桑根白皮(一两锉)前胡(一两去芦头)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汉防己(半两)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杏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别研如膏)上为细末。入杏仁、葶苈。更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二十丸。圣济名大腹皮丸。姜枣汤下。
槟榔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胸不利。上气喘促。腹胁妨闷。
槟榔(一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一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五(三)分〕桂心(三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木通(半两锉)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生姜汤下二十丸。
半夏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上气。咽喉不利。胸膈多痰。气逆。
半夏(汤洗七遍炒干一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一两(分)〕槟榔(锉三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
拍
竹茹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上气烦满。客热在脏。干呕。口中生疮。不得
饮食。
青竹茹葛根(各一两)半夏(汤浸七遍焙干)麦门冬〔去心焙各五(三)分〕甘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贝母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水多。卒上气发热。
贝母(炮去心)桑根白皮(锉)款冬花(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竹叶三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五嗽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上气咳嗽。
干姜(炮)皂荚(涂酥炙令黄去皮子)桂(去粗皮各等分)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米饮下。日二。
葶苈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肺壅。上气多痰。
葶苈(隔纸微炒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一两)防己(一两半)甘草(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上捣罗四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以枣肉和丸梧桐子大。
每
白前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上气咳嗽。
白前贝母(炮去心)人参紫菀(去苗土各一两)款冬花(三分)桑根白皮(炙锉)葶苈(隔纸微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如膏各一(半)两〕上捣罗七味为末。
入杏仁。同研匀。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米饮下。渐加至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