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71 页/共 3614 页
阳浮而阴弱。其证恶风。自汗。头项痛。身体疼。腰脊强。以其脉循肩内。挟脊抵腰中。足阳明胃经伤风。脉浮强长而数。其证燥烦渴。能食。小便难。腹中满。微喘。以其脉挟鼻络目。下膈街中。足少阳胆经伤风。其脉阳浮而阴弦。其证恶风。自汗。颈苦咽干而渴。以其脉起目锐。上抵头角。入缺盆。下胸贯膈。
经伤风。其脉弦大而缓。其证自汗。咽干。胸满腹痛。手足自温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足少阴肾经伤风。其脉沉而弦。其证自心烦。腰疼。连胁骨酸痛。呕吐涎沫。以其脉贯脊。属肾。上贯肝舌本。足厥阴肝经伤风。其脉尺寸俱微而迟。其证恶风。自汗而倦。
骨节烦疼。以其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挟胃。络胆。布胁肋。与风。脉证不同也。治之各有其法。至于手之三阴三阳。并无伤风。惟腑华盖。主行气。温于皮毛。形寒饮冷。则伤之。肺伤风证。自汗恶疼。咳嗽声重。但以清涕鼻酸者。验其肺之有热。涕出若浊者。肺经者重。但见寸口者轻。协热者。宜羌活汤。有汗者。宜麻黄细辛汤。
用药亦异。学人当明辨之。
方
防风汤治中风伤风。
防风麦门冬(去心焙)山芋大黄(锉炒)桂(去粗皮各一两)白术白附子(炮)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夏(汤洗七次与生姜等分同捣焙)芎肉苁蓉(酒浸切焙)远志(去一盏。入生
石膏汤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疼痛。身体沉重。
石膏甘草(炙)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桂(去粗皮)芍药(各三分)上粗捣筛。
每服
姜附汤治伤寒巨阳中风。项背强。啬啬恶寒。汗不出。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干姜(炮)葛根(洗)甘草(炙锉)桂(去粗皮各三分)芍药(半去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取汗。未汗再服。
桂附汤治中风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恶寒。干呕。
桂(去粗皮)芍药(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三分)麻黄(去根节先煎去
麻黄桂心汤治中风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不出而烦。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干姜(炙各一两)石膏(一两入枣二
麻黄汤治中风伤寒。头痛沉重。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细辛(去苗叶)干姜(炮各三分)七分。
去滓
桂心汤治中风伤寒。头痛发热。胸中气逆。恶寒。呕哕。小便难。足冷。
桂(去皮)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麻黄(焙各三分)甘草(炙锉)杏仁(去皮尖双仁)一盏。
入葱
桂枝汤治中风伤寒初得。其外证头项疼。腰背强硬。壮热。语涩。恍惚。涕唾
稠粘。遍身桂(去皮三分)芎菖蒲半夏(汤洗七次生姜等分同捣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麻黄(如麻豆。
每
天麻汤治中风伤寒。身体反强。
天麻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羌活(去芦头)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杏仁水一盏。
二附汤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烦疼。
附子(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半夏(汤洗七次炒干各一分)上捣罗为散。每服半钱。浓
麻黄细辛丸治中风伤寒。头痛恶寒。四肢烦疼。心中躁闷。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一两)细辛(去苗叶)人参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白术荷蜜汤研
白术汤治中风伤寒。初受病。一日至三日。头痛。肢节疼。心烦躁。恶风。身
热憎寒。
白术石膏(各二两)干姜(炮半两)五味子(炒)甘草(炙锉)人参芎麻黄(去根七分
石膏芍药汤治中风伤寒。壮热。肢节疼痛。头目昏眩。并咳嗽喘粗。
石膏(碎)芍药前胡(去)葛根柴胡(去苗各一两)升麻(半两)桑根白皮(锉)荆芥热服。
前胡汤治中风伤寒。头目昏眩。壮热。肩背拘急疼痛者用。
前胡(去芦头)蔓荆实(去白皮)芎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甘菊花防风(去叉)瓤炒四两)黄芩
石膏独活汤治中风伤寒。头痛体疼。发热恶寒。
石膏(碎一两)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麻黄(去根节煎掠焙)甘草(炙锉)天南星皮)桂(去粗滓。
热
荆芥汤治中风伤寒。头目昏眩。憎寒壮热。四肢烦倦。
荆芥穗木通(锉各四两)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芎甘草(炙)麻黄(去根节
前胡白术汤治中风伤寒。百节酸疼。
前胡(去芦头)白术防风(去皮各二两)柴胡(去苗)薰草白藓皮(各一两半)石膏(水一盏。
入薄荷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百解汤治中风伤风。身热头痛。肢体烦疼。
前胡(去芦头)柴胡(去苗)甜葶苈(微炒)半夏(汤洗七次)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陈橘皮(分)上粗捣
葳蕤汤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咽喉干。舌强。胸中内疼
。心胸痞满葳蕤(二两)石膏(三分碎绵裹)白薇麻黄(去节)独活(一方用羌活)杏仁(去皮尖双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下之。忌海藻、菘菜。一方有葛根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