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70 页/共 3614 页

鳖甲(去裙醋炙)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乌梅(去核半两)枳实(去瓤麸炒)犀角七分。   去   木通汤治伤寒十三日。过经不解。脐腹胀满。小便淋涩。烦闷躁渴。   木通(锉)葛根(锉)槟榔(锉)滑石瞿麦穗青橘皮(汤洗去白盐炒各一两)上捣筛。   万应散治伤寒过经。心胸痞满。烦躁狂言。积热毒瓦斯。及妇人血风血气。经候   不调。寒热甘遂(连珠者)威灵仙(去土)五灵脂(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如伤寒日数多。   有积冷即   柴胡汤治伤寒发汗下之后。过经不解。胸膈满结而不呕。但头汗。往来寒热。   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二两)桂(去粗皮)黄芩(去黑心各一两)牡蛎(生用)甘草(炙各半两)栝蒌葱白五   保安散治伤寒过经不解。三焦滞闷。身重疼痛。   黄(锉)木通(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锉)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汤调下。   麦奴丸治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惟欲饮水。为坏伤寒   所不能解。为成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温。以杖发其口开。灌药咽中。药得下则愈   。麦奴。一曰黑釜底墨灶底墨梁上尘麦奴黄芩(一方无)大黄芒硝(各一两)麻黄(二两)上为饮水竟汗小麦乃可   柴胡饮子治解一切肌骨蒸积热作发。寒热往来。表热里和。则发寒。里热表和   。则发热。邪热半在表。半在里。出入进退无和。积寒热往来。阴阳相盛也。蓄热寒战   。表之阳和。正气与邪热并蓄。脉道不行。故身冷脉绝寒战。而反烦渴也。及伤寒发汗   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未愈。汗后营伤。或骨蒸痿。喘嗽。妇人积疾   。产后经病。及小儿伤寒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炒三钱。水一盏。   生各两。上如大劳热病。五七钱。以利为度。未利。更加。使病不再发也。   和解汤治气血虚。若外感寒邪。身体疼倦。壮热恶寒。腹中疼痛。鼻塞头昏。   痰多咳嗽。   白芍药桂(各三分)浓朴甘草干姜白术(各一两)人参茯苓(各一两半)上为粗   顺气人参散温和表里。祛逐风寒。治壮热头痛。项强腰痛。心胸气痞。咳嗽痰多   。发热恶人参桔梗干姜白芷白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   姜   大神术汤   (出济生拔粹方)   通解四时伤寒。   苍术(四两制)羌活防风芎黄芩枳壳(一作枳实)甘草(各半两)白芷(一两服四钱匕以意消息。随证增损。非发热而渴。非里实心下满。不可用枳实也。   麻黄升麻汤   (出直指方)   治伤寒发汗。解利不止。血气壅泄。谓红汗者是也   。   麻黄(去节汤泡二两半)升麻(一两)黄芩芍药石膏()甘草(生)茯苓(各一两)   败毒散   (出直指方)   伤寒热证。通用。   人参赤茯苓川芎北梗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制)甘草(炒等分)上锉散   人参顺气散   (出鲍氏方)   治伤寒壮热。肢节疼痛。手足冷麻。半身不遂。   麻黄(三两)干姜(一两)干葛白术白芷桔梗(各六两)川芎茯苓陈皮(各四两)叶。   煎。不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中风伤寒   (附论)夫中风伤寒。三阳三阴。候各不同。太阳中风。其脉阳浮阴弱。其证发热自汗。盖阳浮热自出。   两颈小脉烦阴中风之病。其状虽异。大重则为中。足之三阴三阳无汗苦寒。为伤寒。伤正分阴阳。不可不谨也日传变。与伤寒无异。   但后之学人。不明其疑惑。且风伤于阳。干于卫。自汗。余各随其经络。而见其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