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75 页/共 3614 页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桂心(去粗皮)甘草(炙各半两)防风(去叉分半)芍药白术煎至夏病
栝蒌桂枝汤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KTKT然脉反沉迟。自汗。此为
。恼栝蒌桂枝汤主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以
桂枝加葛根汤治伤寒柔。项背强。KTKT然反汗出。恶风。
桂术汤治伤寒柔。手足厥冷。筋急。汗不止。
桂(去粗皮一两)白术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分)
防风(去叉)干姜(炮)甘草
附子白术汤治伤寒柔。手足逆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颈项强直。摇头。
口噤。
附子(炮裂去皮脐)白术(各一两)芎独活(去芦头)桂(去粗皮各半两)上锉如麻豆
五味子汤治伤寒柔。汗出。身体强直。手足多寒。
五味子(炒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木香槟榔(各三分)桂(去粗皮)白术干姜(炮)服。
晚再
附子散治伤寒柔。身体直。汗出不止。腹内急痛。
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锉)桂(去粗皮)人参(各半两)上捣罗为散。每
姜术汤治时行。及伤寒后虚惫。发即闭眼合面者。柔之后也。手足厥冷。筋
脉急强。汗干姜(炮)白术桂(去皮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甘草(炙各半两)防风(去叉一两)
柴胡饮治伤寒柔。四肢逆冷。汗不止。腹中痛。筋脉急。
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槟榔(煨锉)五味子(炒各半两)桂(去粗皮)高良服。
茯苓汤治伤寒柔。病经三日不瘥。恐阴气攻五脏致损。
赤茯苓(去皮)五味子(炒)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柴胡(去苗一两半)桂(去皮一两)去滓。
温服
附子防风散治伤寒柔。闭目合面。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五味子白茯苓川芎干姜(炮制锉)甘草(炙微赤锉)附子(炮裂去皮脐)防风姜四片。
煎
羌活汤治伤寒刚。闭目合面。肢节急强。身热头疼。
羌活(去芦头)王不留行桂枝(去皮)黄松节(各一两炒)当归(焙)茯神(去木各三)每服五钱。水度。
桂枝加葛根栝蒌根汤有汗者。柔也。
桂枝芍药葛根栝蒌根(各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小盏。生姜七片。
枣二枚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若发热自汗而不恶寒者。名柔。
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半)甘草防风川芎(各一两)大枣(六枚)上细锉。每服
麻黄加独活防风汤发汗太多。因致。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赤。目
脉赤。头摇。口噤。背反张者。病也。属太阳。若低视。下一足牵引肘膝相构。阳
明也。若一目。或左或右斜视。并一手一足指搦者。少阳也。汗之。止之。和之
。下之。各随其经。可使麻黄(去节)桂枝(各一两)甘草(半两)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独活防风(各一两)
小续命汤伤寒病为证。如中风之状。手挛如弓。摇头摆脑。身体战动。要看
其脉弱者。小续命汤主之。脉实。则切牙唇裂。大孔出血。急用大承气汤下之。口不
开者。用箸斡开灌麻黄(去节)人参黄芩白芍药川芎甘草杏仁(去皮尖)防己官桂(各一两)防煎七分
卷一百三十二 伤寒门
伤寒湿温
(附论)夫伤寒有五。其一为中湿。盖风湿之气。中人为病。发热。与相类。故曰湿温。此因汗出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是谓中湿。若风湿相搏。则一身尽痛。日晡为剧。湿热相蒸。则心动大细歌云。其人湿气素来伤。暑气重伤病愈猖。多汗其人双胫冷。湿温当辨脉阴阳。
又云。湿温不可发汗。发汗则死。名曰重。医杀之也。宜术附汤。白虎加苍术汤。又问两热相小而如此名中湿也。风雨袭虚。山泽蒸气。人多中湿。湿流关节。须身体烦痛。其脉沉缓。为中湿。
脉细者。非也。主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自利者。术附汤。若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当利其小便。宜甘草附子汤。五苓散主之。
至真要大论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金匮要略云。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汤大由多非肢体痛。不可转侧。额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肿。此名风湿也。脉浮。为风湿。是风气与湿气相搏。肢体痛重。不可转侧。额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肿。欲发汗。但身润桂甘草附子汤。加防风。
方
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治湿温。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麻黄(去根节三两煎去沫)杏仁(去皮尖双仁三十枚炒)薏苡仁(一两)甘草(炙一两)上
加术麻黄汤治湿家身烦疼。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去根节三两)桂(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双仁七十枚)白术(四两
防己黄汤治风湿。脉浮。身重。汗恶风者。并治风水。脉浮。身重。不出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