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79 页/共 3614 页

(出宣明论)   治湿热内外余热。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   泄。膝胫肿满。   葶苈茯苓(去皮)猪苓(去皮)白术(各一分)木香(半钱)泽泻木通甘草(各半两)楝桂(一分)滑石(三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泄泻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转泄者。此乃湿热痞闭极深。而攻之不开。是能反为注泄。此正气已衰而多难救也。慎不可攻之。而无益耳。勉以救之。则少少与服之。则稍稍导散。微似得所。渐以加之。以意消息。一方无白术。   骗马丹   (出朱氏集验方)   治风湿相搏。手足疼痛。及诸伤百损。   骨碎补(去毛)自然铜(醋)虎胫骨(酥炙)败龟(酥炙各一两)川乌(炮)草乌(炒去尖各四两)半两钱(五文醋)牛膝地龙(去土)五灵脂当归乳香没药川芎萆(炙)羌活本天麻防风威灵仙(去苗各半两)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如梧   除湿丸   (家藏经验方)黑牵牛(一斤炒带性)破故纸(四两)赤芍药(四两)钱子地龙(四两去土以上为末)白胶香(四两另研)上用不蛀皂角三十梃。挪取浆。入沙钵内慢火熬成膏。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盐汤下。才利便止。老人虚人不宜服。临安南山昭庆院文僧正者。窠山为文室。设榻其中。久之为湿气所逼。半年足不能举。因得此药乃能行。遂求其方。余在淳安忽左足沉重。恐是湿气。根据方制服。洞下即愈。   茵陈汤   (出如宜方)   治受湿瘀热发黄。小便赤涩引饮。   茵陈(一两半)山栀子(十个)大黄(半两)上咀。水煎。如受湿轻。宜增味导赤散。   藿香正气散   (出如宜方)   治寒湿所伤。身重。腰脚酸疼。或浮肿。   浓朴(制)陈皮(制)白术桔梗〔各三(二)两〕甘草〔二(半)两〕半夏曲(二两)大   独活散   (出朱氏集验方)   治行履费力。因卧湿地而得之。胡伯才感此疾。得   唐   接骨传此方。一服而愈。   独活(五两)川椒(三两)草乌(半斤)麻黄(三两)防风(二两)杉木节(一两)荆芥(   姜附汤   (出十便良方)   治风湿身体周重。肌自汗出。   大附子(一两生用)干姜(三两)甘草(半两)上为饮子。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一大盏。不计时煎服。   附子酒   (出十便良方)   祛风除湿。温经络散寒邪。   附子一个(半两以上者慢火炮去皮脐切作片子)上用无灰酒五升浸附子。夏二春秋五冬七日可服。每服温饮一盏。常令酒气不断。食后。一方水煎入盐。空心食前。更入生姜五片同煎。亦得。   二生汤   (出十便良方)   治体虚有风。外受寒湿。身如在空中。   生附子生天南星(各等分)上咀。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慢火煎至八分。去滓服。戊午年予在新安有此疾。张医博子发授此方。用三服愈。   薇衔汤   (出指南方)   治脾中湿热。   薇衔(一两一分)泽泻(二两半)白术(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   秘传循经丸   (出朱氏集验方)   治男子妇人儿童室女诸经络风邪寒湿。气血留   滞   流注作痛。筋脉挛拳。并皆治之。常服亦可。   南星(三两炮)地龙(三两去土)川当归(三两酒浸)川乌(三两炮去皮脐)草乌(一两炮去皮脐)豆饼(二两用黑豆不以多少去皮好酒煮烂候酒干擂碎捏作饼子晒干用)乳香没拘时候服。   循络丸   (出朱氏集验方)   治风湿流袭足膝筋骨肌肉疼痛。外祖母久苦此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