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78 页/共 3614 页
知母(二钱)干葛(八钱)石膏(六钱)葳蕤(五钱)甘草(炙)黄芩木香升麻人参防风杏仁(炒)天南星(生)羌活川芎(各二两)麻黄(去节四钱汤泡焙干)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未知再服之。
五痹汤
(出如宜方)
治风寒湿气客留肌体。四肢顽麻不仁。
羌活防己白术片子姜黄海桐皮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咀。姜十片。水二盏。煎八分。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除湿汤
(出百一选方)
治一切中湿自汗。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阳虚自汗。
呼
吸少气。风湿风温。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腠理开疏。气道壅塞。虚汗盗汗。目黄身肿
。小便不利。胸膈溢满。腰疼体痛。呕吐涎沫。葛丞相云。甚有效验。
白术白茯苓苍术(米泔浸)藿香叶(去土)甘草橘红浓朴半夏(各一两)附子(六钱炮)生姜(二两)上浓朴、半夏、生姜一处捣作饼子焙干。同众药为粗末。
每服三钱
轻脚丸
(余居士选奇方)
逐风去湿。消肿行血止痛。
地肤子(一两)白术(半两)赤茯苓(半两)木猪苓(半两去皮秤)舶上茴香(半两炒)泽泻赤芍药紫苏叶葫芦巴槟榔枳实(各半两麸炒去瓤秤)桃仁(一两去皮尖及双仁麸炒秤)上除桃仁外。一处拌和令匀。捣罗为末。入桃仁炼蜜为丸。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紫苏汤下。加至百丸。旧有寒湿之疾。每发时痛不可忍。
呻吟之声彻于户外。几濒于死。忽遇道人授此方。才服半料。间或发作。顿觉减前时。服尽全料厥疾遂瘳。信而服之。其验如神。
姜术汤
(出御药院方)
温和中气。外退除寒湿。治阳虚里寒。外挟风冷。头
痛
恶风。战栗多汗。风湿相搏身体疼痛。腰背强直转侧不能。又疗食寒饮冷。内伤脾胃。
呕逆吐痰。不思饮食。
川姜白术(炒)茯苓(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七味除湿汤
(出澹寮方)
治寒湿所伤身重体痛。腠理开汗出。大便溏泄。小
便
或涩或利。腰半夏曲(炒)浓朴(姜制)苍术(米泔浸各二两)藿香叶(去土)陈橘皮(去白)赤茯苓(去皮各一两)甘草(炙七钱)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
枣二枚。同煎至七
十八味流气饮
(出朱氏集验方)
治受风寒湿热诸邪毒一身。周遍。气脉上下
不
和。
羌活独活人参枳壳陈皮白术木香防风苏叶川芎当归桂皮白芍药甘草白芷黄天台乌药白茯苓上等分为细末。用枣汤调下。
省风散
(出朱氏集验方)
治气不和。为风寒邪湿之气着于手足麻痹。头重身
疼
。起居旋运。四肢倦怠。足胫缓弱。掣痛无时。每遇阴晦风寒。神思不清。痰气相逆。
并宜预服。
羌活防风甘草白茯苓(各半两)木香(一分)人参陈皮(各三钱)天台乌药(三钱)白术(一两麸炒)南星(半两重者一只炮去皮切如豆大)附子(九钱炮去皮脐切)上
黄六一汤
(出朱氏集验方)
治风湿相搏。肌肉动。先服渗湿汤。次用此
药。
黄当归甘草上等分咀。水一盏。姜枣煎。空心服。
葶苈木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