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57 页/共 521 页

印堂紫,主有热痰,印堂青黄,主有风痰。   右太阴青紫,伤寒夹风热乳,右太阴青,伤寒乳。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违和说   右太阴青,及文台青,武台青,皆是食。   如食伤,因饱食不节,或为冷硬之物,或油腻之物,致令头疼发热,呕吐宿食,肚疼。   如伤在膈上痞塞者,藜芦散吐之,停于肚中,呕吐肚疼,宜用三物汤泻之。   有滞食,缘胃弱克化不迭,心胸满闭肚疼,与化铁丸、消食二陈汤,快膈有中食,因其儿脾胃怯,常有停饮,或食饱兼饮滞而不化,痞塞三焦,如惊风搐搦,或迷闷而不省,似梦如醉,神思昏乱,发热,金星丸主之。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违和说   风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 眼,或 口,或口歪牵引颊车。   食痫为病伤肉食,手足搐动,角弓反张,或拳挛,或张狂大声,如羊如犬,大叫吐出饮食方定,其饮食尽被痰涎包裹在其中。   惊痫为病,废头目,吊口目,或一目双目,或昏或盲,或邪视,或头歪,或摇头,或战脑。   痰痫为病,此患似张狂,作之不常,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一身惊搐,不废手足,不废头目,其人张狂如梦中,如半醉,灯下不知人,皆从梦寐中作,所以无常也。忽耳不闻,其目不能视,如狂。   饮痫为病,此患吃食不知饱,忽然连三五日不甚思食,手足搐动,多自梦寐中作,食之太饱,亦便发作。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违和说   若 病,如寒邪中得患者,十有九死。   又热瘟病,及中暑发患热者,十无一生。   头疼发热,颈项强硬,不能回顾,摇头口噤,问之全不应人,渐渐角弓反张,痰在咽喉,响者死。仲景栝蒌葛根汤、小续命汤,入麝,《局方》大防风汤主之。且小方脉着书立方者,一百余家,各有所长,惟钱氏比诸家优咏之切,后之学人,熟读玩味,治婴孩之疾,则百发百中矣。今略各证通治方,开列于后。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温壮伏热,伤寒烦躁,面赤气喘,夜热晓凉,此药凉心脏,消风热。   川大黄(蒸) 赤芍药 甘草(炙) 川当归(各二钱半) 麻黄 白术 荆芥穗(各二钱)   上为末,一岁一钱,水半盏,葱白一寸,薄荷一叶,煎至三分,不拘时温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惊风热。   天竺黄(研) 川蔚金 山栀子 白僵蚕(炒,去丝嘴) 蝉壳(去土)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一岁半钱,熟水薄荷汤皆可服,不拘时。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惊热,通利小肠,去惊涎,清心腑,止烦渴,安神稳睡,加朱砂,名加朱甘露散。   寒水石(研,软而微青,中有细纹者是) 石膏(研,各二两,坚白有墙壁 ,如无以方解石代之) 生甘草末(一两)   上件为末,和匀,量儿大小,或一钱,或半钱,热月冷服,寒月热服,用薄荷汤调,或灯心汤调,被惊心热不安卧,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麦门冬灯心汤调。若惊热入朱砂少许,不拘时服。一方有赤茯苓一两,苏沈方用滑石,不是石膏,钱氏名玉露散,每服一字,或半钱,或一钱,食后温白汤调下。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心膈邪热,神志不宁,惊惕烦渴,恍惚怔忡,夜卧不安,齿龈肿烂,及痰实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另研) 桔梗(各二钱半)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半) 蛤粉(四钱,飞研) 牙牙硝(枯,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二分半) 片脑(一分半) 金箔(一片)   上为末,一岁半钱,薄荷汤调,不拘时,百 小儿,脏腑多热,睡卧不稳,大便不利,蜜汤调一字。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三焦积热,遍身丹肿,唇口生疮,忽惊涎潮诸热等证。   川当归 赤芍药(各二两) 川大黄(湿纸裹,煨香,各二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上锉碎,三岁小儿用二钱,水六分,薄荷二叶,煎八九沸,去渣,不拘时服,大小以意加减与之。小便不通,加灯心木通同煎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及夹食停冷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乳哺不进,乳则咀 食痫,先寒后热者。   代赭石(一两,火 醋淬,三五次令碎) 赤石脂(一两,研)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令净) 巴豆(三十粒,去壳,煨出油)   上件研,入糊为丸,如麻子大,一粒少乳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日服二丸。此药无所不疗,虽行不虚人,米饮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