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52 页/共 521 页
汉防己 猪苓 枳壳 桑白皮(各二钱)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产后日久虚劳发热。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 白术 白茯苓 黄 (各一钱) 柴胡 人参(各一钱半)
黄芩 半夏 甘草(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胎衣不下。
川芎 当归(焙,各半两) 榆白皮(一两,锉)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生地黄汁同温酒调下。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产后恶露淋沥,目昏,心闷短气,四肢乏力,面黄头重烦热。
牡蛎 川芎 白茯苓 熟地黄 龙骨(各一两) 续断 当归(炒) 五味子 艾叶(酒炒) 人参 地榆(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用水一盅半,同煎七分,食前服。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产后血气不散,积聚成块,上攻心腹,或成寒热,四肢羸瘦,烦疼。
桂心 当归 赤芍药 牡丹皮 没药 槟榔(各半两) 青皮 干漆(炒烟尽,各七钱半) 大黄 桃仁(去皮尖) 三棱(煨) 玄胡索 鳖甲(酥炙) 浓朴(制,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妇人产后疟疾,寒热相半,或多热者。
草果(炮,去皮) 半夏(汤泡) 川芎 赤茯苓 陈皮 白芷(各一钱) 良姜 青皮(去白) 紫苏 甘草(炙,各半钱) 干葛(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产后疟疾多寒者。
肉豆蔻 草果仁 浓朴(生用) 半夏 陈皮 甘草 大枣(去核) 生姜(各等分)
上细锉和匀,一半生用,一半以湿皮纸裹,煨令香熟,去纸不用,将药和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妇人吹奶肿痛,头疼发热。
皂角(一挺,不蛀者,烧灰存性) 蛤粉(用真者,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热酒调服取汗出为度。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胎前通治方
治产后妒乳并痈。
连翘汤 升麻 芒硝 玄参 芍药 白蔹 防风 射干 大黄 杏仁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违和说
书云:阳升阴加,四序无差。万物禀天地之一气,男女从精血之两耶。三旬而阴气纯浓,子称襁褓,两月而阴气方生,儿呼为牙,在百日名奶星,至半载而为夸,乳童周期而阴阳各半,孩儿千日乃真气方奢。此际全在乳母,能调则和,不调则违。且和者其母慈祥,能调寒暑,乳哺得宜,是以百 顿释,形貌充悦,筋骨隆盛,情性其常;违者乳哺失节,不能调摄,或嗔怒乳儿,令儿邪狂,或酒醉乳儿,令儿惊痫,或有孕乳儿,令儿黄瘦疳积,或感患乳儿,令儿患惊风异疾,或吐后乳儿,令儿呕逆羸瘦,或伤饱乳儿,令儿多热喘急,或房劳未定乳儿,令儿多病,或乳母与孩儿同睡,口鼻之气侵吹囟门,令儿鼻塞,或母过爱, 抱衣服,遇寒常加火烘,热气郁积,令儿患热病,风毒丹毒,又有乳母误将孩儿衣服留于月下,晒晾过夜,被恶鸟羽屎落于衣上,遂成无辜之疾。或将恶相异物嬉戏,乍忽一见,遂成惊忤。书云:衣安月下,招无辜以为殃,童子未成,见稀物而触忤,皆为母之过失,使儿伤精损血,形体黧黑,四肢枯瘁,病之生杀,从此而来。是以《内经》不载其说,乳下婴孩之疾,有病难治者,皆无所据。中古巫妨氏着《颅囟经》,以占寿夭,历世相授,于是小儿医方兴焉。其次晋宋江左推诸苏家小儿方,传习有验,隋间有巢氏方,撰集《病源》,唐有孙真人留心此术,迨后贤俊群集,名医颇众。然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博考群书论说,但有证而无治法,张涣有方而阙脉证,惟钱氏一书,古今所重,谓小儿方脉固难求证,不可以言语取者,乳下之婴,襁褓之孩,故专于一科。古之有言:医之为难,而慈幼科比诸医者,又出人一头地。虽然人有长幼,病感则一,但幼小不能言者耳。人有四百四证,能调则生,失和则死。幼者归罪于母,壮者或四气七情,或饥饱劳逸,或嗜欲误犯,皆能成疾,故上古神农氏之王天下也,观人之违和,啜草木之味,以定咸酸甘苦,以治疾病沉 。咸以软之,酸以收之,甘以缓之,苦以坚之,奇哉,辛味总摄四傍,然后播种百谷,以养人之形骸。古者巢居穴处,不昧其道,故能全角返质,以道自守,气血坚刚,终保百年之寿。于是乎明医间出,继踵不绝。岐和振袂于前,李华驰声于后。悲哉:后人巧伪日增,故此天寿不满。虽有明医续世,诊视无功,淫祀妖邪,以求余福,可谓息灯觅朗,枯壑驾舟,虽欲求生,反遭艰险。
大抵养生之士,要识违和之理,则天命无穷矣。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违和说
夫人禀阴阳二气而生,得患起自三焦。然冠壮易明,童幼难治。古云:不能察其幼小者,是以别为一家调理耳。且小儿所禀形质寿命长短者,全在乎精血,二者和而有妊,在母之胎中,十月而生。一月如露珠,二月似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儿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
又《颅囟经》云:一月胎胞清血凝也,二月胎形成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四月阴灵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脏,六月六律足六腑,七月精关窍通光明也,八月原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气足万象成而生也。大抵寿夭穷通,聪明愚痴,皆以预定,岂能逃乎?小儿所禀,全习父母之余气,以长形质,故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大小与父母不等,则难养也。初生虽多患,若形体相称,则寿也。小儿回舒转首迟滞,稍费人雕琢者,寿之兆也。若小儿预知人意,身轻力懦者,难养也。古人有言:譬如梅花早发,不观岁寒,甘菊晚荣,终矜年事,故知晚成者,寿之兆也。若小儿阴大而黑,与身相等者,可养之子;若阴小而白者,难养也。若小儿形体弱,头面多青脉,精神昏瘁者,难养也;若小儿刚悍,眼目俊朗,神气爽健,发绀而泽者,寿之兆也。若小儿精神实则少病,故易养长成也。若形瘁而多病者,难养也。若小儿眼内黑珠少,白睛大,面色 白者,非寿之相也,纵长不及天年。若眼中黑珠大,而白睛少,面色黑形不淡者,亦要观其小儿眼中黑白分明,表里相称,曰寿曰康。若黑珠动摇,光明闪烁,从长亦忧目疾,寿亦不及四旬矣。凡婴孩始生,坐婆急以绵裹指,拭儿口中恶物令净,方可浴,秽若不急拭,啼声一出,咽下则生百病矣。如或浴水未到,且以绵絮包裹,暖大人怀中,浴汤极须调和,若冷热失所,则令儿惊,亦致五脏疾矣。虽浴出亦当暖之。若遇暑月,亦未可去其绵絮,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气也,宜以预先煎下沸汤,以瓶收之,临时渐暖,不犯生水,则儿不生疮,如此一月为佳,自然长而少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