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59 页/共 521 页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吐泻,思食温中和气,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一名正气散,一方加薯蓣等分,又名六神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 薯蓣(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水六分,生姜二片,红枣一枚,煎至四分,量儿大小加减,不拘时服。如虚冷泄泻,加附子,风证加天麻,痢加罂粟壳。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脾胃虚弱,昏困多睡,乳食减少,调中和气,止吐逆除烦渴。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藿香 干葛(各二两) 木香(一两)   上为末,一岁用二钱,水五分,煎至三分,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肝肾虚,恒由胎气不成,面色 白,其颅即解,不语多啼泣,畏明体骨重,白膜遮睛,喜卧冷地。   熟地黄(八钱,焙干) 山茱萸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三岁以下,每用三五丸,白汤化下,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食羊肉,体热不思食。   羚羊角(镑) 地骨皮肉 秦艽(去土) 麦门冬(去心) 枳壳(麸炒) 川大黄(蒸)   柴胡(去芦) 赤茯苓(去皮) 赤芍药 桑白皮(炒) 黄 人参 鳖甲(去裙,醋炙黄,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二钱,水半盏,乌梅半个,煎至三分,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伤寒后气未解。   柴胡(去芦) 地骨皮(各三两) 知母 甘草(炙) 鳖甲(醋炙黄) 黄芩 人参(各二钱半) 赤茯苓(半两)   上锉碎,一岁二钱,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疳热,身多壮热,黄瘦,久服令儿肥白。   黄连 黄柏 甘草(微炙) 青橘皮(去穣,各等分)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 猪胆汁和,入石器鬲汤煮五七沸,挂风处一宿,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七丸至十五丸,不拘时,日三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疳病者,多因阙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无精神。   黄连 神曲(炒,各半两) 大麦 (炒) 肉豆蔻(面裹煨) 使君子(去壳,各二钱半) 木香(一钱) 槟榔(一个,不见火)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白熟水下三五十丸,看大小增减,空心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五种疳疾。   五灵脂(不夹沙石者)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以五色为丸,一分腻粉为衣,一分密陀僧为衣,一分百草霜为衣,一分朱砂为衣,一分青黛为衣,晒干和作一处,每服三四十粒,不拘时,米饮汤下,日三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食后多发热,或夜则凉,此血热证,疳热皆可治。   宣黄连(去毛) 赤芍药(各半两) 草龙胆(去苗) 青皮(去穣,各二钱半) 槟榔(一个,大者) 麝香(少许)   上为末,猪胆汁少入面糊为丸,萝卜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米饮空心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镇心脏,压惊化痰,堕涎除风。   朱砂(另研) 白僵蚕(炒,去丝嘴) 白附子(湿纸裹煨,焙干) 天南星(炮,各半两) 干蝎(一两,铫内炒令熟,不可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