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387 页/共 791 页
治谷疸及黄胆,茵陈散方。
茵陈(二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栀子仁(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治谷疸,唇口先黄,腹胀气急,宜服此方。
郁金(一两) 牛胆(一枚干者) 麝香(半钱细研)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半钱。
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宜服此方。
苦参(三两锉) 龙胆(一两去芦头) 牛胆(一枚干者)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麦门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
卷第五十五
治黑疸诸方
夫黑疽之状,若小腹满,身体尽黄,额上皮黑,足下热,大便黑是也。夫黄胆、酒疸、女劳疸,久久多变为黑疸也。
治黑疸,身体及大便正黑,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十粒) 赤茯苓(一分) 瓜蒂(一钱半) 雄黄(一钱细研)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女萎(一两)上件药,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水一大盏,煮小豆、茯苓至五分,去滓,空心调下散药一钱。须臾当吐则愈;如人行三、二里未吐,即再服。
治黑疸,身体间黑,小便赤涩,茵陈丸方。
茵陈(一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白术(一两)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赤茯麸炒微黄)甜葶苈(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水下十丸,治黑疸,多死,宜急治方。
生土瓜根(一斤)上捣绞取汁六合。顿服。当有黄水随小便出,如未出,即更服。
卷第五十五
治风疸诸方
夫风疸者,由风气在于腑脏,与热气相搏,便发于黄,小便或赤、或黄,好卧而心振,面虚黑,名为风疸也。
治风疸,心脾风热,面色虚黑,身体皆黄,小便赤涩,宜服牛黄散方。
牛黄(一分细研) 犀角屑(三分) 防风(三分去芦头) 栝蒌根(一两) 杏仁(三分汤浸,去微炒)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栀子仁(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研入牛黄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竹叶汤调下一钱;金银汤下亦得。
治风疸,脏腑风热相搏,心神不安,多卧少起,小便赤涩,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 赤芍药(三分) 茵陈〔一(二)两〕 白藓皮(三分)土瓜根(三分)锉碎,微炒) 川芒硝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茅根汤调下二钱,以利为度。
治风疸,小便或黄,洒洒而寒,好卧不欲动,宜服此方,艾(一束三月内取,捣汁,于铜器中煎如膏)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黄连(一两去须) 苦参(一两锉) 凝水石(一两) 栝蒌根(一两)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上件药,捣罗为末,以艾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二十丸。
卷第五十五
治女劳疸诸方
夫女劳疸之候,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不利,因大劳大热,不能保摄,房后入水所致也。
治女劳疸,身目俱黄,恶寒发热,小腹满急,小便艰难,滑石散方。
滑石(一两半) 白矾(一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大麦粥饮调下二钱,小便出黄水为度。
又方白矾(半两烧,令汁尽) 硝石(半两)上件药,细研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大麦粥饮调下二钱,令微汗出,小便利为度。
又方乱发(如鸡子大) 猪脂(半斤)上件药,同于铛内,以微火煎,令发消尽。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半鸡子壳,以小便利为度。
卷第五十五
治三十六种黄证候点烙论并方
夫诸黄者,其黄皆因伤寒为本,五脏互有所伤,热气相侵,致使病患精神恍惚,六腑不和,七神无主,情意改变,或起坐睡卧不安,或狂言妄语,忽喜忽悲,或寒或热。或即多言,或即不语,多饶喜笑,妄见鬼神,四肢沉重,扶举不行,或即潜身便走,气力倍加。如此状候,并是五脏热极,闭塞不通,疗不及时,甚损人命。或有鼻衄不止,口内生疮;或有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有此状证,速宜点烙,及依后方治疗,必得痊平也。
卷第五十五
肝黄证候
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肋胀满者,难治。烙肝俞二穴、上管穴、足阳明二穴,及两臂间,手背后。
治肝黄,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决明子(半两) 车前子(半两) 羚羊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肝黄,面色青黄,筋脉拘急,口干心燥,小便不利,言语謇涩,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栀子仁(三分) 黄芩(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川升麻(三分)柴胡(一两去苗) 龙胆(半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心黄证候
心黄者,目赤,舌上生疮,心闷喘急,多言无度,或笑或嗔,微微汗出,口干舌短,起卧不安,神思恍惚,小便赤难,心下胀满,状如风水,悲哭,手乱捻物者,难治,烙心俞二穴、小肠俞二穴、天窗穴、百会穴、承浆穴、上管穴、关元穴、下廉二穴。
治心黄,生地黄饮子方。
生地黄(二两) 淡竹叶〔二(三)十片〕 大麦(半合)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心黄,心神恍惚,口干烦闷,马牙硝散方。
马牙硝(一两细锉) 朱砂(一两细研) 龙齿(一两) 犀角屑(一两) 黄芩(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生地黄汁调下二钱。
又方鸡子清(二枚) 盐(半两) 麻油(一合)上件药,相和令匀。顿服之,以吐利为度。
卷第五十五
脾黄证候
脾黄者,遍身如金色,眼目俱黄,唇口生疮,或吟或咏,有时吐逆,不能下食,大便涩。若脐凸者,难治。烙脾俞二穴,次烙胃管阴都二穴、丹田穴、魂舍二穴、足阳明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