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389 页/共 791 页
若不与漱,即口舌干燥,气喘者,难治。先烙心俞二穴、肺俞二穴,次烙胸前两边。
治奸黄,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白藓皮(一两) 葳蕤(一两) 黄芩(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走马黄证候
走马黄者,眼目黄赤,烦乱狂言,起卧不安,气力强壮,唯爱嗔怒,努目高声,打骂他人,犹如癫醉。若厥逆者,难治。烙肝俞二穴、百会穴、风府穴、关元穴、肾俞二穴、下廉二穴、上管穴、中管穴,次烙手足心。
治走马黄方小麦(一两) 竹叶(一握) 生姜(半两切)上,以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马粪汁一合,搅匀,分为二服,如人行三、二里服尽。
卷第五十五
立黄证候
立黄者,两脚疼痛,眼目黄涩,小便色赤,淋沥不利,心下有气块者,难治。烙上管穴、心俞二穴、关元穴、下廉二穴、次烙舌下黑脉。
治立黄方茅根(五两锉) 白术(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黑黄证候
黑黄者,面色或黄或黑,眼目青色,腰脊拘急,口中两颊,有黑脉退场门角者,难治。烙百会穴及舌下黑脉、口角两傍、玉泉穴、绝骨二穴、足阳明穴、章门二穴,次烙心俞二穴。
治黑黄方鬼臼(一两锉)上,以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卷第五十五
体黄证候
体黄者,身黄面赤,脚膝疼闷,身上不热,心中烦躁,腹中微微有气,饮食或进或退,好盖衣被,又欲冷处睡卧,烙百会、背心及心下一寸至二寸、三寸、四寸、五寸。
治体黄,宜用蒴 汤浴之方。
蒴 (半斤) 柳枝(半斤) 桃枝(半斤) 黄栌木(五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斗。煎至二斗,去滓,入白矾末一两,搅,令匀。温温浴之。
卷第五十五
劳黄证候
劳黄者,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下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若喘息气粗者,难治。烙心俞二穴、玉枕穴、章门二穴、百会劳宫二穴、曲骨穴。
治劳黄,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 茵陈(半两) 犀角屑(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鳖甲(二两涂醋,炙微黄,去裙 )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脊禁黄证候
脊禁黄者,腰背急硬,口噤不言,喘息气粗,眼中出血,心神恍惚,状如中风。烙百会、心俞二穴、上管穴、肝俞二穴、承浆穴、魂舍二穴、气海穴、下廉二穴、绝骨二穴、次烙鼻柱及大椎骨上。
治脊禁黄,独活散方。
独活(一两) 麻黄(一两去根节) 犀角屑(半两) 秦艽(半两去苗) 桑根白皮(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食黄证候
食黄者,闻食气吐逆,心腹胀满,身体疼痛,喘息气粗,食饮不下,或时虚汗,肠中结燥,亦似心黄,梦见神鬼。烙章门二穴、关元穴、脾俞二穴、上管穴、中管穴。
治食黄,腹中结燥,茅根散方。
茅根(一两锉)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分为五服,每服,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以利为度。
又方商陆(一两) 栝蒌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葱白汤调下一钱。
卷第五十五
火黄证候
火黄者,遍身如火色,两腋下有赤点子,状如粟米或如麦麸。其点子紫色多,黑色少者,可治;黑色多,紫色少者,难治。烙百会穴、天窗穴及背脊两傍。
治火黄方。
上,取生栝蒌根,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半中盏。
卷第五十五
阴黄证候
阴黄者,身如熟杏,爱向暗卧,不欲闻人言语,四肢不收,头旋目痛,上气痰饮,心腹胀满,面色青黄,脚膝浮肿,小便不利。烙肾俞二穴、气海穴、胃管穴、阴都二穴。
治阴黄,秦艽散方。
秦艽(一两去苗) 旋复花(半两) 赤茯苓(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牛乳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气黄证候
气黄者,上气心闷,腹肋胀痛,两脚冷疼,睡卧不安,小便淋涩,状似脾黄。烙气海穴、肺俞二穴、足阳明二穴。
治气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