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384 页/共 791 页

水银(一两用少枣肉研令星尽) 甜葶苈(一两半隔纸炒令紫色) 椒目(半两微炒去汗)浮萍草(半两) 滑石(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研入水银令匀。煎皂荚子。胶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葱汤下十五丸。日三四服。   治水气洪肿。小便涩方。   芫花根(一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瘥。   治水肿烦渴。小便赤涩方。   冬瓜白瓤(不限多少)上以水煮令熟。和汁淡食之。   治水气。遍身肿。小便赤涩方。   甜葶苈(二两隔纸炒令紫色)上捣如膏。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汤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卷第五十五   黄病论   夫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患黄也。黄病多大便涩,但令得小便快,即不虑死。不令大便多涩,涩即心胀不安,此由寒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凡黄病,其寸口近掌无脉,口鼻气冷,并不可治也。   卷第五十五   治急黄诸方   夫急黄者,由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须臾,故云急黄。有得病,但身体面目发黄,初不知是黄,死后乃身面俱黄者是也。其候初得黄病,但发热心颤者,是急黄也。   治急黄烦躁,渴欲饮水,面目如金色,龙胆散方。   龙胆(一两去芦头) 木通(一两锉) 土瓜根(一两) 石膏(二两) 犀角屑(一两) 栀子仁(一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茅根(一握锉) 川朴硝(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急黄,心膈烦躁,眼目赤痛,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 茵陈(二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川升麻(一两) 川芒硝(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两) 丁香(一分) 黍米(一分) 瓜蒂(半分) 薰陆香(一钱) 青布(五寸烧灰) 麝香(一钱细研)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治急黄,头目四肢烦热疼痛,小便赤,大便难,心燥不得睡,白藓皮散方。   白藓皮(半两) 川升麻(半两) 川朴硝(一两) 茵陈(一两) 黄芩(半两) 栀子仁(半两) 大青(半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葛根(半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服三钱。须臾当利一、两行,如人行十里未利,即再服。   治急黄,宜服丁香散吐之方。   丁香(七粒)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鸡子清一枚相和,用新汲水调。顿服。当吐利,即效;未应,即再服。   治急黄,心神烦闷方。   秦艽(一两去苗,细锉) 牛乳(一大盏)上件药,相和,煎至六分,去滓。温温顿服。   治急黄,心上坚硬,渴欲饮水,喘粗,眼黄,但有一候,则宜服此瓜蒂散吐之方。   瓜蒂(一合) 赤小豆(一合)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暖浆水调下二钱。须臾当吐,如人行五里未吐,即再服;若病轻者,吹鼻中二、三豆粒大,当鼻中黄水大出,即效。   治急黄,及心黄狂走,烦躁不解方。   生鸡子(二枚去黄,用白) 川朴硝(半两细研)上件药相和,熟调顿服之效。   治急黄方。   上取蔓荆子油一合,服之,效。如无油,则取蔓荆子一合,和水研服之,亦效。   卷第五十五   治阴黄诸方   夫阴黄者,为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身面尽黄。但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也治阴黄,身体面目俱黄,小便如豉汁色,茵陈散方。   茵陈(二两) 白藓皮(一两) 栝蒌根〔二(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赤芍药(一两) 木香两去须)川朴硝(二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一、两行为度,即便煮稀葱豉粥食之。   治阴黄,小便不利而赤,身汗出者,表和里实也,宜下之,大黄散方。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黄柏(一两锉) 栀子仁(一两) 川朴硝(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木通(一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利为度。   治阴黄,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而不利,腹满而喘者,必哕,哕者,宜服小半夏散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人参(二两去芦头) 葛根(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阴黄吐方。   赤小豆(二、七粒) 丁香(二、七粒) 麝香(一钱细研) 瓜蒂(二、七枚) 青布灰〔三(二)钱〕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一钱,日四、五服。若取少许吹鼻中,即出黄水,为效。   治阴黄,身面悉黄,大便涩,小便如栀子汁,宜服此方。   茵陈〔一(二)两〕 柴胡(一两去苗) 栀子仁(一两) 龙胆(三分去芦头)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黄芩(一两) 川升麻(一两) 川大黄(二两碎,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粥饮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以利为度。   又方秦艽(一两去苗) 栀子仁(一两) 茵陈(一两) 槟榔〔二(一)两〕 商陆〔一两(分)〕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治阴黄,眼睛黄,汗染衣,涕唾黄色方。   川大黄(五两饭下蒸一炊时取出,曝干)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一钱,日三、四服。当要大小便微利,为效。   卷第五十五   治内黄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