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391 页/共 791 页

羚羊角屑(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沙参(一两去芦头) 秦艽(半两去苗) 茵陈(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牛黄证候   牛黄者,舌如蜡色,口作 ,不多言语,或如牛吼。若眼目头面未变,作深黄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烙承浆穴、脾俞二穴及后心。   治牛黄,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两) 牛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栀子仁(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牛黄、麝香同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钱。   卷第五十五   鸦黄证候   鸦黄者,十指青绿,舌上生黑点,唇口青黑,身如黄铜。烙下廉及足心、胸前当心。   治鸦黄方。   芦根(一两锉) 生干地黄(一两) 茵陈(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二)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鸡黄证候   鸡黄者,遍身爪甲并青黄,多语,梦寐或见鬼神,时自言笑。烙风池二穴及鼻柱下三分手掌后横文三寸及足心。   治鸡黄方。   生地黄(五两切) 小雌鸡(一只去毛羽、肠胃、头足)上件药,都以水五升,煮至一升半,去滓。分为三服,一日服尽。   卷第五十五   蚰蜒黄证候   蚰蜒黄者,喉中似噎,喘息不调,四肢疼闷,言语不正,水米难下。若颊内有青脉退场门角,手足乱动,冷者,难治。烙手足心及口角内青脉、尖头及胸前。   治蚰蜒黄,半夏散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射干(一两) 川升麻(一两) 犀角屑(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五十五   三十六种黄点烙应用俞穴处   肝俞二穴,在背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心俞二穴:在背第五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脾俞二穴:在背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肺俞二穴:在背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肾俞二穴:在背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胆俞二穴:在背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小肠俞二穴:在背第十八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胃俞二穴:在背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大肠俞二穴:在背第十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膀胱俞二穴;在背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半。   风门二穴:在背第二椎下两傍,相去一寸半。   接脊一穴:在背当中心。   百会一穴:在顶当心。   天窗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二寸。   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   神庭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风府一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宛宛中。   风池一穴:在项后发际陷中。   玉枕二穴:在胳却后七分半,侠脑户傍一寸三分,入发三寸。   承浆一穴:在颐前唇棱下宛宛中。   太阳二穴:在眉外五分。   鸠尾一穴:在臆前巨骨下五分。   巨阙一穴:在鸠尾下一寸。   上管一穴:在巨阙下一寸,去巨骨三寸。   中管一穴:在上管下一寸。   下管一穴:在中管下二寸。   胃管一穴:在鸠尾下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