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277 页/共 402 页
治法
戴人治头面肿者,为风乘阳明经也,阳明为气血俱多,乃与通圣散入姜葱、豆豉同煎,服取微汗,以草茎刺鼻中出血,其肿立消。学人不可不知也。
面浮气喘者,有虚有实。虚者宜理脾调气,实者宜降气泻气,苏子降气汤、木香槟榔丸皆可选用。
卷之六十六 面部候
药方
(《和剂》)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生姜、葱白、豆豉煎服,取汗。(方见风门。)治面目皆肿,风火炎上者,一服立愈。大便结者,不去硝黄。
木香槟榔丸 治气喘,面浮肿,胸膈饱闷。(方见气门。)升麻黄连汤 治面热。
升麻 葛根(各钱半)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各六分) 炙甘草 白芷(各五分) 芍药(七分) 生犀角 川芎(各四分半) 荆芥穗 薄荷叶(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一盏煎八分,食后服。
升麻附子汤 治面寒。
升麻 葛根(各一钱四分) 白芷 黄 (酒炒) 附子(炮。各九分半) 草豆蔻人参(各七分) 益智 甘草(炙。各四分)水二盏,葱白五茎,煎八分,食后服。
胃风汤 治虚风证,能食麻木,牙关紧搐,目 动,胃中风热,故面独肿,宜用此方。
升麻 白芷(各一钱) 干葛 苍术(制。各五分) 柴胡 本(各二分) 羌活黄柏 蔓荆子 甘草(炙。各分半) 草豆蔻 白姜(各二分) 当归(七分)麻黄(三分)水二盏,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栀子荆芥汤 治头面生疮。
栀子 荆芥 黄芩 川芎 白芷 白芍药 桔梗 生地黄 升麻 枳壳(麸炒)大黄(各一钱) 甘草(五分)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玉容散 治面生黑 雀斑。
甘松 三奈 茅香(各半两) 白芷 白芨 白蔹 白僵蚕 白附子 天花粉 绿豆粉(各一两) 防风 零陵香 本(各二钱) 肥皂(二定,去皮弦)为细末,每早洗面。
白附丹 治男子妇人面生黑斑点。
白附子 白芨 白蔹 白茯苓 密陀僧(研) 白石脂(研) 定粉(研。各等分)上为末,人乳汁和丸,圆眼大,阴干。用时,先用洗面洗净,次用湿浆水磨化敷之。或为末,乳汁调敷亦可。
胡粉丹 治前证。
胡粉 密陀僧 白芷 白附子 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先用萝卜煎汤洗面。净后,用羊乳调药,至夜敷息处,次早洗去。
黄连散 治面部热毒恶疮。
黄连 黄柏(炙) 胡粉(炒)上为末,香油调敷,猪油亦可。
矾硫散 治风热上攻阳明经,面鼻紫色,风刺瘾疹。
枯矾 硫黄(各半两)上为末,入丹染与色同,用津调涂敷。内服防风通圣散。
硫黄膏 治面部生疮,或鼻赤、风刺、粉刺。
生硫黄 白芷 天花粉 腻粉(各五分) 芫青(七个,去翅足) 全竭(一枚)蝉蜕(五个)上为细末,用麻油、黄蜡约如合面油多少,熬溶离火,方入前末药和匀。每用临卧时洗面净,以少许涂面,近眼处勿涂。数日间肿处自平,赤鼻亦消,退风刺一夕见效。
卷之六十六
腮候
腮,牙病而外及于腮颊俱肿是也。
山居治 腮,用鸡子清调赤小豆末敷之。
卷之六十六 腮候
易简诸方
梅师方:治人面目卒得赤黑丹,如疥状,不急治,遍身即死。鹿角烧末,猪脂和涂之。
又方:治人头面患 疡,用雄黄、硫黄、矾石为末,猪脂和涂。
又方:无青子二两,杏仁一两并捣,栝蒌一个锉,猪胰五具,用淳酒四盏浸之,至夜,温热,敷患处,其皮肤光白。若赤,可加土瓜根一两,大枣七枚,自白。
《肘后方》:治面目身上赤斑,或痒或瘰子肿起,不即治之,日益甚。用羚羊角烧为灰,研极细,以鸡子清和,涂之效。
又方:治面 如雀卵色,以 羊胆一枚,酒三杯,同煮三沸,以涂拭之,日三度,瘥。
又方:治前证。以苦酒渍白术,用汁常以拭面,即渐愈之。
又方:治面及鼻病酒 ,以马蔺子杵烂,水调敷之。
《圣惠方》:治黑痣生于面,用藜芦灰五两,水一碗,淋灰汁,铜器中盛,以重汤煮,令如黑膏,以针微拨破痣处,点之良,不过三次。
又方:治 ,用密陀僧一两细研,以人乳汁调,涂面,每夜用之,效。或同煎二三沸,涂,令面光泽。
又方:去黑子,夜以暖浆洗面,以布揩黑子令赤痛,水研白檀香浓汁涂之;旦又以浆水洗面,仍以鹰屎粉黑子上点洗之,妙。
又方:治面 及产妇黑 如雀卵色,用白茯苓末,蜜和,敷之。
崔元亮《海上方》:灭瘢膏用黄矾石烧令汁出,胡粉炒令黄,各八分,惟要细研,以腊月猪脂和,更研如泥。取生布拭患处,令痛,即用药涂,五度后,取鹰屎、白燕窝中草烧作灰,各等分,人乳调涂之,其瘢自灭,内平如故。
葛氏方:治黑 ,令人面色好,用白僵蚕并白牵牛、细辛等分为末,人乳丸绿豆大。临洗面时温水化开,洗面效。
《孙真人食忌》云:炊汤经宿,洗面令人无颜色。炊汤洗浴,令人成癣,未经宿者亦然。
一方:疗大面 ,令人细腻,用鹿角尖,取实白处,于平石上磨浓取一合,干姜一两捣末,密绢筛,和鹿角汁匀。每夜先以暖浆水洗,后敷药二三次,七日颜色好。涂药勿见风日,慎之。
又方:治面上暴生疮,用生杏仁捣烂,以鸡子清调如煎饼,至夜洗面涂之,旦以水洗之,数十次,愈。
《子母秘录》:治面上 黑子,以李核仁去皮细研,以鸡子清和如饧,至夜涂,旦以水洗之,后涂胡粉,不过五六日有效,慎风。
《衍义》方:用锻石调水一碗如稠粥,拣好糯米粒全者,半置灰中半灰外,经宿,灰中米色变如水精。若人手面上有黑靥子及纹刺,先微微以针头拨动,置少许如水精者于其上,经半日许,靥汁自出,则去药不用,且勿着水,二三日效。
又方:治指甲爪破面,用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敷破处,无痕。
又方:治粉刺,以白矾末少许,酒调涂之。
又方:治颈油污衣领者,每日梳洗毕,以鸡子清用手擦颈上并发际,虽新衣亦不污也,至妙。
《千金方》:治面生粉刺,捣菟丝子绞取汁,涂之,妙。
又方:治面上 刺 ,用木兰皮细切一斤,以三年酢浆浸之百日出,于日中晒,捣末,浆水调服方寸匕,日三服,良。
又方:治鼻面酒皱 ,用鸬 粪一合研,腊月猪脂和,每夜敷之。
又方:冬瓜子退去皮,捣为丸,空心服三十丸,令人白洁如玉。
卷之六十六 腮候
医案
一人不病,忽一日满面黑色,自想气色黑者死,求医诊视。一医为诊脉无病,似为秽气蓄于面部不散,故致黑色,曾有是否?患者曰:果登厕被臭气隐忍良久,下厕遂有此。医曰:去恶臭无过至香,可用沉檀焚炉中,安帐内,患人以被围坐,勿令香气散出,瞑目端坐,候香气尽,方可揭帐。根据其法行之,面色渐变,旬日如故。
一人年六十,身瘦弱,病头面不耐寒,气弱不敢当风行坐,诸药不效。医为诊脉皆弦细而微,且其人年高,素食茶果,而阳明之经本虚。经云: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此由胃气虚,不上荣于头面,故恶风寒,先以附子理中汤温其中气,次以升麻加附子主之。
卷之六十六 腮候
针灸
陷谷(面肿、目痈肿,刺出血立愈。)颊车(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针灸皆可。) 合谷 列缺 地仓(面颔肿、生疮皆可用。)取胃经(其一,云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恶寒、颜黑。)取肾经(其二,足少阴肾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视盛虚寒热取之。)少阴络(治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太阳络太阴络(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呕逆则面赤,不逆则面黑。)
卷之六十六 髭发门
病机叙论
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
五脏生成篇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注云:甘益脾,胜于肾,肾不胜,故骨痛而发脱落。)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一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巢氏病源》云:足少阳胆之经,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精,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灵枢经》帝曰:妇人无须者,无气血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络唇口。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人月月而经通,故云数肿血。)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又曰: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宦者独去,其故何也?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覆,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有人未尝被伤,不脱于血,其须不生,何也?曰:此天之所不足也,禀冲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卷之六十六 髭发门
病机叙论
帝曰:髭发黄赤者多热多气,白者少血少气,黑色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
卷之六十六 髭发门
治法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能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甫谓:果能如古人之知道,则不须药,其髭发必能与形神俱而不衰白也。今人不能如古人,又不知资给之养,其不早岁堕白者几希。愚见今人七情六欲内外交侵,若不袭方药以资之,鲜有能存其形神者也。必于四八之年先备滋益之药,不待于既衰之后用之,亦是追及古人之十一也,较之自弃者,不亦伟哉!此则所谓虽不尽其自然之天,是亦其次曲而存之者也。)
卷之六十六 髭发门
治法
气血盛则髭发美,气血衰则髭发白,此必然之理也。人年三十之后,常服补肾滋阴之药,保和气血,至老头须不白,信有验矣。用药于既衰之后,岂能及之乎?如凡事止于未动之先,则易为矣。若于既去之后而欲挽复之者,鲜有及焉。
卷之六十六 髭发门
治法
神仙六子丸、七珍至宝丹二药,皆滋阴之妙剂。人于须发未白之先制此二药,常常相间吞服不息,必能益寿乌须。若暂服不常,故难取效,知者审之。
卷之六十六 髭发门
药方
神仙六子丸男子三十年后服此药,一岁二单制服不息,永不白须发。年四十之上或有微白,及少年人焦黄不润,服此百日,自然漆黑,其效如神。
菟丝子(制如法) 金锭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蛇床子(炒,各一两) 何首乌(酒浸一宿,焙) 牛膝(同上) 地骨皮 熟地黄(酒浸。各三两) 舶上茴香(盐炒) 川木瓜(各二两)上十二味为细末,用浸兔丝酒澄清作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一方加人参、白术、茯苓,各加一两,尤有神效。服此大忌三白,失禁不效。
七珍至宝丹(又名七宝美髯丹。方见虚损门中。)张天师草还丹久服轻身,如列子之乘虚,白发反黑。
地骨皮 生地黄(酒洗) 石菖蒲 川牛膝(酒洗) 远志 菟丝子(如法制)等分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不饮酒,盐汤下。制时忌女人、鸡、犬。
(东垣)青丝散补虚,牢牙,黑髭发。
白芷 茯苓(各半两) 细辛 当归 川芎 甘草 甘松(各二钱) 升麻 旱莲草地骨皮 生地黄 熟地黄 青盐 破故纸(各三钱) 寒水石 香附子(制) 何首乌(各二钱半) 麝香(五分) 细茶末(二钱)上为细末,仓日为始,背东面西擦牙,早不见日,晚不见灯,擦毕咽药漱津,涂须,一月,白者反黑。忌三白。
二七丹大能黑髭发,其功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