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272 页/共 402 页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治法
丹溪曰:牙齿痛肿,或动或血出,皆是属热,宜泻胃火。胃气实者,用调胃承气汤加黄连、石膏、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桔梗、甘草之类,外用四神散加梧桐律擦之,或加麝香。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治法
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可见年及四旬,急以补肾固齿,不可少缓,果能于未伤之先固济,则无损坏之理。《易》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此之谓欤!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治法
《圣惠方》云:热者怕冷水,宜用牙硝、姜黄、雄黄、荆芥等治之。冷者怕热汤,宜用干姜、荜茇等治之。不怕冷热乃风牙,以猪牙皂角、僵蚕、蜂房、草乌治之。有孔者为蛀牙,宜用雄黄、锻石、砂糖等治之。用药了,皆以温水漱之。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治法
予邑宋汪丞相之宠好食浓味,一日热大作,齿间拥出有肉,渐大胀满,口不能闭,水浆不入。一医治之,不日而愈。法用生地黄汁一碗,牙皂角数挺,火上炙热,蘸汁令尽,为末敷壅肉上,随即消缩。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治法
齿因不知护惜,或击损者,或跌扑者,或啮坚物而伤者,或咬重物而伤者,此皆外因,非药之可医。知者不可不慎。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药方
(《和剂》)清胃散 治阳明热盛齿痛,或因服热药及。引脑痛皆然。
牡丹皮 升麻(各一钱) 当归 生地黄 黄连(各钱半)上作一服,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经验》)玉池散 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于龈溃烂,宣露出血,龈热臭气。
当归 川芎 防风 白芷 本 细辛 升麻 地骨皮 槐花 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黑豆二十粒、姜三片煎一盏,去渣。不拘时服,漱口吐去,咽下亦不妨。
(《秘验》)清胃饮 治一切风热湿痰,牙痛床肿,血出动摇。
当归 生地黄 黄芩 石膏(各一钱) 升麻(五分) 白芍药 青皮 黄连(各八分) 甘草 牡丹皮(各四分) 栀子仁 苍术(各一钱) 细辛 藿香 荆芥穗(各六分)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后缓缓含呷之,效。
(《东垣》)神功丸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脱血出。
藿香叶 当归身 木香 升麻(各一钱) 生地黄(酒洗) 甘草(各三钱) 黄连(酒洗) 缩砂仁(各五钱)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白汤食远服。此药兼治血崩、血痢及下血不止,血下褐色,或紫或黑,及肠 下血,空心服,米汤下。其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血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皆效。
立效饼子 治一切风牙、虫牙,疼痛不可忍。
良姜 草乌 川芎 荜茇 胡椒(各等分)上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捻作饼子。每用一饼咬在患处,有涎出立愈。
鼻药 治诸般牙疼雄黄(一钱) 乳香 没药(各五分)上为细末,右疼吹左鼻,左疼吹右鼻。治牙疼有四法,用此并无不愈者,先用吹药,次用漱药,次擦药,次随证服药。此为四治并施是也。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药方
追毒散 治诸般牙疼。
贯众 鹤虱 荆芥 细辛苦 蜂房(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加川椒五十粒,水一钟煎七分,乘热漱之。
姜黄散 治牙疼不可忍。
姜黄 白芷 细辛(各等分)上为粗末,擦患处,须臾吐涎,盐汤漱口。面赤肿者去姜黄加川芎,立见肿消。
荜茇散 治牙疼最效。
荜茇 细辛 白芷 荆芥穗 升麻 郁金 当归(各等分)上为细末,瓦盒贮之,紧闭勿令泄气。每用少许擦痛处,后以荆芥汤漱之。
荜茇汤 治齿痛通用。
荜茇 生地黄 当归尾 荆芥穗 白芷 桑白皮(炒) 蜂房(炒) 赤芍药 姜黄细辛 本 甘草(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井水煎漱。
椒盐散 治牙痛用清凉药不效及甚者,宜从治之,以此。
川椒 荜茇 薄荷 荆芥穗 细辛 朝脑 清盐(各等分)上为末,擦痛牙。
齐峰花椒散 治诸牙痛。
点红花椒(四钱) 朝脑 赤小豆 砂仁(各二钱) 明矾(枯,一钱)为末,以少许塞患处,咽下亦不妨。齿痛惟藉花椒麻痹。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药方
(《经验》)升麻散 治牙疼腮肿。
升麻 生地黄 川芎 地骨皮 槐子 皂角 白芷 细辛(各五钱) 川椒(二两半)为末,以少许擦牙,有涎吐出,用盐汤漱。
犀角升麻汤 治阳明经风热之甚,口唇颊车连牙肿痛。
犀角(一钱半) 升麻(五分) 防风 羌活(各六分) 川芎 白芷 黄芩 白附子(各五分) 甘草(三分)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漱服。
驱毒饮 治热毒上攻,宣露出血,牙龈肿痛不可忍。
屋游(即瓦上清苔。不拘多少净洗) 水煎汤,澄清入盐一撮,频频漱之。
(《直指》)立效散 治牙疼不可忍,痛连头脑项背,微恶寒饮,大恶热饮。
防风(一钱) 升麻(七分) 甘草(炙,三分) 细辛叶(一分) 草龙胆(酒制,四分)上水一钟煎五分去渣,以匙抄在口中炸痛处,待少时立止。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此法不定,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若恶风作痛,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除去龙胆草,累用得效。
(《良方》)荆槐散 治牙宣出血不止、疼痛。
荆芥穗 槐花(各等分)为细末擦牙患处。
郁金散 治牙齿出血疼痛。
郁金 白芷 细辛(各等分)上为细末,擦牙龈疼处,噙少时,有涎吐出。
防风散 治牙齿疼痛。
防风 鹤虱(各三钱)上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噙漱。
(《元戎》)梧桐律散 治足阳明经虚,风热所袭,流传牙齿,攻蛀于龈,则致肿结妨闷,甚者与龈间津液相搏,化为脓汁,宜用此药。
梧桐律 石胆矾 黄矾 芦荟 升麻(各半两) 麝香 乱发(各一钱) 朱砂细辛 当归 川芎 牛膝(各二钱半)上为细末,先以甘草汤漱口,后用药少许敷之。常用擦牙,去风热,消肿毒,牢固,永无牙宣疳血之病。
石膏升麻散 治证同前。
石膏 升麻 地骨皮 羊胫骨灰上等分为末,每用少许频擦牙齿根上。
卷之六十四 齿候门
药方
独活散 治风肿牙疼。
独活 羌活 川芎 防风(各半两)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黄(各一钱)上咀,每服三钱,水钟半煎七分漱咽。
细辛散 治风牙痛,腮颊浮肿。
细辛 荆芥穗(各一两) 白芷 草乌(各二两) 红花椒 鹤虱 荜茇 牙皂角砂仁(硌五钱) 为末,用少许频擦患处,有涎吐之,仍用盐汤漱。
如神散 治风牙、虫牙攻注疼痛,牙齿摇动,连颊浮肿。
川椒(炒出汗) 露蜂房(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二钱,水煎数沸,热漱即止。
(秘方)全蝎散 治风牙、虫牙疼痛。
全竭 川椒 防风 荆芥 细辛 独活(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水钟半煎一钟,乘热漱之。(一方为末擦,有白芷,无独活。)川芎石膏散 治风牙痛。
川芎 石膏 升麻 细辛 草乌 白芷 防风 羌活上为末擦牙,有涎吐出。
赴筵散 治风虫牙痛。
良姜 草乌 细辛 荆芥(各等分)上为末,如前擦。
定痛散 治风牙立效。
细辛(半两) 白芷 川乌(各一两) 乳香(一钱)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擦牙,有涎须臾吐出,以盐汤漱灌。
逡巡散 治风牙肿痛,亦治腮颊肿痛。
良姜(二寸) 全蝎(一枚,焙干)上为细末,擦牙令热,须臾吐出涎,以盐汤漱口。
(《圣惠》)蝉蜕散 治风虫牙痛。
蝉蜕 蜂房 僵蚕 牛膝 草乌 荆芥 细辛 地松(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水一钟,煎热漱牙,冷则吐出。
(秘方)祛风定痛散 治一切风虫牙疼。
细辛 白芷 防风 白蒺藜 川芎 香附子 石膏 沉香 甘松 山柰 没石子 薄荷叶 旱莲子 青盐(各二钱) 胆矾(七分)上为末,早晚擦患处,少时出涎,吐出用盐汤漱。
(《济生》)香盐散牢牙去风。
大香附(炒极焦黑,三两) 青盐(一两,另研)上为末,如常擦牙。乃铁瓮先生良方。
(《澹寮》)双枝散牢牙去风、虫、龋,宣露一切齿候并皆治之。
槐枝 柳枝(各截四十七茎,切碎) 大皂角(不蛀者七条) 食盐(四两)上件同入瓷瓶内固济,糠火烧一夜,候冷取出,为末,如常擦牙。
(《选要》)芫花散 治风虫诸牙痛。
芫花 细辛 川椒 蕲艾 小麦 细茶(各等分)上咀,水一钟煎七分,温漱口三四次,吐涎出即愈。
草乌头散 治风牙疼痛。
草乌头(米泔浸一宿,去粗皮切作片,炒,一两) 五灵脂 高良姜 白僵蚕 荜茇细辛(去苗。各半两) 乳香(另研,一钱)上为细末,研匀。每用一字擦牙,合口少时,去涎,盐汤漱口。
救苦散 治一切牙齿疼痛及风牙、虫牙并治。